返回第719章 朝鲜的价值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黄立的心态其实也在发生变化,只是他感觉得不那么明显而已。

    随着大明光复,他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扩张上。对于国内的恢复重建,可以照搬在江南的经验,内阁便能处理清楚。

    但对于技术型官员,黄立还是很用心。毕竟,技术型官员并不受重视,升迁也不如政务型官员快。

    比如通熟水利的陈潢,就是皇帝简拔,有一步登天的架势。

    还有工部的官员,就有几个是从科学研究院提拔任用的。他们参与了玻璃和水泥的研发和实验,掌握了具体的应用规范。

    还有派往外地建设玻璃厂和水泥厂的技术人员,都是有着官身,领着俸禄,并在出发前陛辞面圣的。

    没办法,不如此难以吸引人才。大家都奔着科举,奔着当官儿,谁愿意搞所谓的奇技淫巧?

    黄立也知道得清楚,要形成全社会重视科学技术,重视发明创造的风气,不再视搞科研为末流或手艺,可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

    从后世的影视剧中,靳辅的品质还是很令黄立赞赏。

    第一是勇于任事,面对黄淮水患这个历代的大难题,他没有退缩,勇气可嘉;

    其次是以身许国,不顾巨大的风险,宁愿舍弃生命,也要治理好黄河,为百姓谋幸福;

    最后一点便是勤恳廉洁,经手大量的钱物,却从未贪腐。身为河道总督,还亲临河堤,或脚踏泥泞,或身穿短衫,任劳任怨。

    “即便是没有治河专才,却也是个可用的好官。”黄立放下了踌躇,决定赦其罪,用其才。

    这就是心态的改变,在之前,所有仕清的官吏,黄立都不准备任用。没有劣迹,不加严惩,已是格外的恩典。

    但从于成龙,再到白文选、李嗣兴等人,黄立这边的标准也在不断降低。

    现在,除了入关之后有过征战史的满人,都处死外,其他投降的都关进了集中营,当作免费劳力使。

    现在决定招降,黄立也有了另外的打算。准备组建满人附庸军,与蒙古人打,或是参与到与沙俄争夺西伯利亚的行动中。

    这有点类似于沙俄利用哥萨克骑兵进行侵略扩张,而在向西伯利亚的扩张中,哥萨克是俄国的主要依仗。

    甚至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哥萨克的勇猛善战的特长又得以发挥。

    无论是在西线抗击德军的沙场上,还是在东线激战日本关东军的战斗中,都活跃着哥萨克骑兵的身影。

    “希望内附归化的蒙古人,还有满人,以及其他各个民族,都能为大明如此卖命。嗯,沙俄能做到,朕做得会比他们更好。”

    “倭人好象也不怕冷,武装起来跟毛子干。别看地跨欧亚的庞然大物,根基却是不稳。鲸吞不合实际,蚕食倒是可行。”

    黄立微微眯了下眼睛,觉得与沙俄的争锋可以投入得更多一些。沙俄势弱,夹在中间的蒙古诸部也会倒向大明。

    扩张得地盘越大,就会有更多的人口,组织更多的军队。尽管要使那些被征服的民族成为大明的利刃,需要策略和手段。

    但黄立觉得也并不是很难,比如哥萨克,沙俄的手段就很简单。

    是通过发给俸禄、分封土地等手段收买上层,以掌握哥萨克军队,驱使他们为沙俄的侵略扩张充当马前卒。

    历史上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组织的佣兵,有孟加拉骑兵,有锡克族士兵,还有廓尔喀兵,不外乎是通过发放饷粮就能够使其卖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老祖宗的精僻良言,果然是可持之长久而不变。”

    黄立知道现在的扩张侵略是相对容易的,不仅是土著孱弱,西夷也没有向亚洲投放精力,而是国家和民族的意识还没有形成。

    被占领地方的民众,其实和中国的百姓差不多。只要不是异族统治,谁当皇帝也是交税纳粮,也是为了一家人的吃喝忙碌劳累。

    哪怕是异族统治,时间久了,饱受战乱之苦的老百姓,也人心思定,反抗意识日渐淡薄。

    等过上几十年或上百年,三四代人过去了。没有了自己的文字和语言,甚至连历史记载都没有了,谁还记得自己的出身民族?

    即是在大明统治之下能够安居乐业,自然也就能安心做大明的子民。

    什么造反,什么革命,只要吃饱穿暖,谁会去干那个?就是有极少数人想煽动,国泰民安的,也没有那个基础和条件。

    黄立收起思绪,从名单中也找到了合适的人选。抬起头时,正看到猫咪在围着小柳脚旁打转,十分的信任和亲昵。

    小柳则有些无措,脸上还笑着,很是喜欢的样子,可现在还当差,哪里是撸猫的时候。

    黄立笑了笑,温声说道:“朕这里无事,小猫既是粘人,你陪它们玩一会儿吧!”

    说完,他铺开纸,提笔给高弘智写了大致的招降计划,让他派人或是直接调用辽东国安局的人,年后便抓紧执行。

    写完计划,黄立又给辽东巡抚全凤翔和提督李岳写了书信,说了招降之事,也讲了两手准备。

    至于借道朝鲜,以及要求朝鲜水师相助,黄立会安排使者前去朝鲜进行洽淡。

    朝鲜也不富裕,黄立也没强求他们负担粮草。而是打算花钱购买,或是在镇江堡和义州,进行粮食交换。

    毕竟,要把粮食长途运到朝鲜的会宁,路上消耗很大。不如由朝鲜就地筹粮,这边异地交换,谁也不吃亏。

    朝鲜缺银,在元朝被灭,重新成为大明的藩属国时,对明朝的岁贡时,便一再请求减免岁贡中的硬通货和物资。

    最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明朝的允可。

    但新的挑战出现了,若明朝察觉朝鲜私下仍有白银流通,岁贡恐再增黄金白银,带来报复性贡赋。

    为永除隐患,朝鲜的世宗一纸禁令,朝鲜便走上了全面禁止白银使用的坚定道路。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