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0章 辽东巡抚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最能接受的。

    朝廷虽然也拔调款项,但也不是无限的。

    辽东官府有了钱,就能做更多的工作。

    比如在马市多买牛马羊,哪怕是给官吏发补贴,也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到现在为止,通过马市交易,已经有了足够明年春耕的大牲口,军队也添了很多战马。

    可马匹是多多益善,不仅是军队需要,还有官府和百姓。无论是耕地,还是运输,都是得用的。

    而且,大牲口足够春耕,说的是统筹使用。官府已经推出贷款,希望百姓个人拥有大牲口,这也是发展的下一个阶段。

    所以,牛马还是要大量购进。这需要时间,更需要资金。谁也不会嫌钱多,全凤翔也是一样。

    爱民归爱民,仁政归仁政,但过犹不及。老百姓已经能吃饱饭,又有代金券,就不必再发放水产副食。

    即便是免费发放,也不必和代金券同时进行。多施恩一次,老百姓还能多感恩一回呢!

    全凤翔觉得跟着皇帝学到了很多,从光复重庆之后的种种施政,既惠民,又灵活。反正是官民都满意,老百姓更是感恩戴德。

    其实呢,很多政策并不用朝廷拿出多少钱,老百姓交的赋税也没有减少太多,只不过是在时间上有所调整。

    比如贷款,尽管是无息的,可也要还;移民的安家费也是如此,并不是白给的。

    还有缴纳赋税的时间,往后延一两个月,对老百姓来说,就是极大的善政。

    他们不用着急卖出手中的粮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不担心粮商压价,粮食也就能卖出不错的价钱。

    “如此简单,为什么从万历到崇祯,都没有想到,没有实施此政呢?”全凤翔想到的是被百姓称为“残民苛政”的一条鞭法。

    是没想到,还是不知道,或者是根本不在意。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称职爱民的朝廷所能做的。

    什么叫以民为本,历朝历代可能也有喊的,可落到实处的却是很少。

    但现在,全凤翔是明白了,也知道这确实将成为以后朝廷施政的根本原则。因为皇帝就是这样想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知行合一,难道万岁要崇尚心学?”全凤翔起身,穿上貂裘,戴上貂帽,这还是陛辞时皇帝赏赐的,辽东苦寒,这般贴心令人感动。

    走出温暖的屋子,外面便是庭院,虽有花木,但现在已经是银装素裹。

    呼吸着充满寒意的空气,全凤翔的头脑更加的清醒,也甩开了胡思乱想的念头。

    不管是什么学,都离不开实用。皇帝的行事,也一直贯彻着实用主义,好象倒是没有被什么学说所束缚。

    “游历海外,见多识广,又天生睿智,英明神武有太祖之风,我等有幸,方能为明君效力,眼见大明中兴,目睹太平盛世降临。”

    全凤翔听到嘎吱的踩雪声,转头去看,却是刚续弦的妻子,带着两个仆妇过来送饭。

    “天冷地滑,不是让你不要随便出来走动吗?”全凤翔迎上去,有些嗔怪地说道:“前衙后府,本官回去用饭,也就几步路的事儿。”

    全凤翔已近四十,却因为战乱关系,丧妻失家,一直在夔东地区苦熬。之后也因公务繁忙,而无心再娶。

    直到江南光复,他又调任晋升,心神松缓之下,也觉得生活起居不便。便经人说合,续弦再娶。

    其实,光复南方到北伐中原,这一年的时间里,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和将士,成亲的数量激增。

    对此,黄立是是乐见其成,并推出各种措施,以促成此事。比如建立单身男女的资料档案,组织相亲会。

    还有就是在征伐缅甸和拓展湄公省的军事行动中,抢掠了很多的缅女越女,再经过一番教育后,分配给将士们为妻。

    有资格得到分配妻子的,多是夔东出身的官兵。

    他们可是老资历,为了大明奋战,耽误了青春,耽误了婚娶,给他们补上,也在情理之中。

    普通官兵,黄立操着心。对于手下的文臣武将,若是单身,他也催促着,恨不得指婚。

    对于从龙老臣,黄立不仅给予恩遇,连女眷都有封赏。

    象全凤翔的续妻姓吴,就封了诰命,也拿一份俸禄钱粮。

    而吴氏今年刚刚二十,按照当时的婚嫁年龄,算不得年轻。也是因为战乱影响,才出嫁晚了。

    而且,续妻在战乱中失去了父母,只有叔婶和一个六七岁的幼弟,也是个苦命人。

    命运的多舛,让全凤翔有些感同身受,对她是相当的宠爱温柔,小舅子也带在身边抚养教育。

    “这不是看时辰过了,老爷也没回去,妾身担心饭菜凉了。再说,一个人吃饭也不香。”

    吴氏文化程度不算高,粗通文墨罢了,笑着说道:“正好是吃锅子,便拿了炭炉,妾身陪老爷在衙内用饭。”

    全凤翔点了点头,怕续妻受冻,赶紧让到屋内。

    酸菜锅子,粉丝、冻豆腐、白肉、血肠,架在炭炉上便冒出了香气。

    还有辣白菜、酸辣萝卜条和炸的辣椒油,以及两碗米饭,一大一小,是两人的主食。

    入乡随俗,到了辽东,自然多以辽东的特色伙食为主。而各地的吃食,也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才各自不同。

    比如辽东,冬季漫长,绿叶蔬菜几乎没有。白菜、萝卜,再加上新种的土豆,窖藏能够长期储存。

    除了窖藏菜,就是各种腌菜,酸菜就是其中主要的一种。现在有了辣椒,又多出了辣白菜和辣萝卜。

    辣椒活血,又很廉价,在辽东就更受老百姓欢迎。

    “现在,每顿饭没有辣菜,倒象是吃不下去似的。”全凤翔往汤碗里舀了点辣椒油,感慨着说道:“我看你也爱吃,但只要适量啊!”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