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6章 三驾马车的尝试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说起来,这也是一个尝试,黄立记得后世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

    出口就不用说了,海贸大兴,除了传统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高端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以水银镜子、精巧器械为主。

    投资还只是限于政府,以建设基础设施、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公路、港口是重点,钢铁厂、水泥厂、玻璃厂等也在全国各地选址兴建。

    消费的驱动,就稍微差一些。主要是刚摆脱战乱,民众还未从贫困中完全解脱出来,达到温饱,也没有太多的消费冲动。

    所以,取消宵禁,发放代金券,以后还有减免赋税,都是拉动消费的举措。

    消费上来了,工商业发展就有更强的动力,这是黄立的思维。至于效果如何,也只能是有待观察。

    看起来五六百万银子是不小的支出,但按照钞二银一的投放比例,朝廷财政也不过是拿出了一二百万的银元,纸钞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这时候就看出发行纸钞并建立起货币信用的好处了,只要信用不崩塌,保证购买力,那纸就是钱。

    即便有所超发,现在也影响不大。毕竟,老百姓已经接受纸钞,既能购买,又能交纳赋税。

    除了要长期积攒不动的才会换成银元,否则,今天赚明天花,谁去找那个麻烦,非要频繁地去银行兑换。

    至少在国内的货币流通中,不论是官府,还是商人和百姓,都接受了纸钞,也并没有银元和纸钞的歧视。

    而且,朝廷已经有明旨宣布,拒收或人为将银钞区别对待的,是违法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这主要是针对商家,销售商品就要收纸钞,还不能钞票和银元两个价格,这对于维护钞票的信用,稳定人心,是必要的措施。

    至于钞票和银元的兑换,也有限制。流通是流通,两者混用。可有针对性的抛钞囤银,却是不被允许的。

    能够享有大量兑换金额银元的,多是从事海贸的商人,要在官府登记授牌。毕竟,国际货币就是金银。

    但这都不太影响纸钞的使用,以及大明朝廷为其所作的官方背书。

    而且,随着大明的恢复重建和对外扩张掠夺,财政会更加宽裕,发行的银元和纸钞比例也会不断地调整。

    纸钞刚开始发行使用时,与银元的比例是一比一。纸钞的信用建立起来,就变成了二比一,以后可能是三比一。

    但为了维护纸钞的信用和币值,多发银元少发纸币,也是可以采取的调控手段。

    比如,一个财政年发行的货币可以是银钞一比一,也可以是二比一,甚至是三比一。

    而地域不同,货币投放的比例也会有差别。象缅甸和湄公省,纸钞和银元的比例就是二比一或三比一。

    等打下吕宋和孟加拉,发行的纸钞更是要高于银元。原因很简单,将占领地的金银尽量用纸钞替换,运回到国内储存使用。

    这是一种变相的掠夺,毕竟,在名义上都属于大明疆域,但在待遇上,还是有所区别。

    当然,这也是暂时的政策。具体的调整,还要看占领地的经营和稳定情况。

    在黄立看来,纸钞这样的信用货币,才是世界潮流,大势所趋。

    他甚至希望有那么一天,大明的钞票能象后世的美元、英磅一样,成为硬通货币,全世界通行。

    显然,这是更加困难的事情。世界各国都以金币银币为货币,大明除非实力超强,成为日不落帝国,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但随着大明的开疆拓土,统治区越来越大,纸钞使用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哪怕只是在亚洲成为通用货币,也足够黄立骄傲了。

    张煌言等人自是不知道皇帝想得如此深远,只为皇帝的睿智和待民仁厚而钦佩和赞叹。

    接下来的工作也很忙碌,只等印好的代金券海运到天津,再运到北京,便要按照各地统计的户籍分发下去。

    北京行辕管着包括辽东在内的整个北方,最远的是甘陕两省,算着时间,在年前将将能够送到地方。

    张煌言便派人去用高塔通信负责通知,让各地官府先行做好准备工作,等代金券一到,便尽快发放。

    同时,因为圣旨已下,不日即将送到,也不必再向百姓隐瞒,倒是可以放出消息,让他们提前高兴一下。

    第二天,张公诲便召集了官吏,宣布了朝廷决定,让他们做好统计和发放的工作准备,以免到时纷乱。

    同时,官府也召集了城内各家商铺的管事儿,宣布朝廷惠民举措,采取自愿原则,是否参与此次活动。

    没想到,各商铺都积极表态,愿意配合官府搞好活动,并没有积压本钱的担心。

    要知道,虽然官府定的兑换时间是十天一次,但对商家来说,却并不算太长。

    十天的时间,就是动用资金调货补货,可能也来不及。与其如此,不如趁此大赚一笔。

    张煌言也不耽搁,将商家登记,并签字画押后,便用红纸书写“代金券朝廷指定消费点”发放下去。

    活动可以确定,商家回去便把红纸贴在店铺外,为促销揽客作宣传。离春节还有月余,可喜庆气氛却在京师升腾而起。

    “马铃春一瓶八十文,猪羊肉一斤百文左右,鱼虾三四十文一斤……”

    得到消息的老百姓已经耐不住急躁,开始打听之前不敢消费的商货价格,盘算着怎么花销。当然,主要是酒肉。

    这样一算,过年的时候便能喝上两盅,再来两三斤肉,或者买点便宜的鱼虾。

    如果只是打打牙祭,尝尝肉味,汤水多点油星,自然还能从嘴上再省点,添置点其它的生活用品。

    比如,全新的衣裳做不起,买上两尺布,给破衣缝上补丁。或者,买肥膘肉,熬成荤油,做菜做汤时放一点,能用更长的时间。

    北方刚刚光复,物资匮乏,物价自然是要比南方高一些。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