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1章 登嘉府的缺人之困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就意味着不会实施西方殖民者的那套手段。

    而更加类似于美国西部大开发,对于土著能用则用,并且以同化归化为目标,不能用则或杀或逐或作苦力。

    “大人,无论是柔佛,还是北大年,我军当集中兵力,击破其一,以免被夹在其中。”胡万铎开口建议道:“不若占领淡马锡后,便南北夹击,灭了柔佛。”

    如果不是担心占地太大,兵力不得不分散配置,就凭明军的实力,横扫马来半岛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早晚是要击灭柔佛的。”杨生芳沉吟着说道:“本官会上奏朝廷,请万岁定夺。另外,还要向湄公省和缅甸求援,继续迁徙人口,稳固登嘉府的根基。”

    胡万铎苦笑了一下,说道:“朝廷那边,在国内应该动员不了太多的人口迁徙吧?”

    国战结束,恢复重建,已经进入安定状态的大明百姓,确实缺乏出外闯荡的动力。

    说到底,还是土地充裕,难以出现什么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的移民大潮。

    “肯定不会多。”杨生芳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湄公省和缅甸才可能提供帮助。不管是缅人越人,抑或是高棉人,送到登嘉府,由咱们改造也是可行。”

    对于以夷制夷,杨生芳已经有了切实可行的套路。

    特别是迁到异地他乡的各族人口,只要能吃饱肚子,有田地耕种生活,会比土著更加老实听话。

    而在登嘉府,已经不是第一次安置缅人越人。

    前几批填充的各族人口,领地分房安置后都表现得不错。不仅能当兵征战,耕种劳作也使登嘉府有了自给自足的能力。

    作为移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他们倒是起到了榜样和示范的作用。

    过上两三代人的时间,他们叫着汉名,说着汉语,写着汉文,穿着汉服,将彻底被同化,不会记得自己的民族和历史。

    杨生芳更欢迎这些外来的移民,当地土著则让人不能放心。现在的服顺,不过是武力镇压下的结果,对于入籍政策,表现得并不积极。

    熟悉的家乡,熟悉的环境,以及已经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或许是阻碍土著做出改变的主要原因。

    出现了新的统治者,土著却还想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保持原来的传统习俗,这本身就会令统治者感到不安。

    不做出统治者所要求的改变,还想享受优惠政策,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所以,因为不平衡而产生的怨忿,可能会发展成怨恨,最终成为爆发的导火索。

    杨生芳有着这样的忧虑,却也不是多余。毕竟,登嘉府已经成为大明疆土,出现动乱,也是他的失职和无能。

    “已经将登嘉府的情况如实上奏,不知道万岁有什么良策应对。”杨生芳有所期待,却又觉得除了强力镇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土著野蛮无知,畏威不怀德,只有武力才能让他们服顺。

    这还不同于湄公省的以越治越,中华文化的熏陶和痕迹比较明显,连安南官方文字都是汉文,同化起来的阻力不大。

    “恐怕这也是万岁要放缓扩张速度,以稳定登嘉府根基的一个原因吧?”待胡万铎走后,杨生芳心里揣测着,阅看着送来的文件。

    ……………

    村庄不大,新修盖的房屋却是整齐有致。

    大路从村中穿过,路面还用碎石进行了硬化,两边则是排水沟,沟沿上还栽种了小树。

    缅人凯东扛着锄头,离开了自家的田地,足有四十多亩,且都种上了水稻,正沿着村路向家中走去。

    炊烟从村中升起,已经快到了吃饭的时候。凯东脸上露出笑意,脚步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全家老少共是六口人,全部迁徙到了异地他乡。短暂的惶恐不安过后,在得到了田地和房屋,以及必备的生活物资后,也放下了心。

    在缅甸,凯东一家原来是阿赫木旦,生活还算可以。

    但随着领主和官吏的横征暴敛,包括他和家人在内,很多阿赫木旦和阿台沦为了奴隶。

    所谓的阿赫木旦制度,一直被认为是古代缅甸所特有的制度。其又被称为指定服役制度,在缅甸历史上又被称为“筐托”。

    “筐”的意思是附属于庇护人,即为他的臣属。“托”则表示与王室有联系。

    在缅甸王朝的统治下,相同职业群体往往居住在固定的村落或城镇的特定区域,这些村落或城镇的特定区域被简单地以其所从事的职业命名。

    如银器匠住在镇上的银匠村,牧羊人住在牧羊村,放牛人住在放牛村,从事农田建设的人住在土地挖掘村。

    与此相同,鼓手村、泥瓦匠村、婆罗门村、猎人村、煮盐村、木校建造村等,都因所从事的职业相同而聚村而居。

    此外,一些由战争俘虏组成的村落,则专门为武装部队提供食物或其他供应品。这些按职业命名的村落,便是隶属于王室的筐托组织。

    在缅甸社会中,除了筐托或阿赫木旦外,还有阿台和奴隶。

    “阿台”,早期也叫“阿桑”,主要由非缅人组成,实际上是王朝发展过程中被征服的缅族之外的民族。

    这些被征服者仍保留原来的村社组织,地位低于筐托和阿赫木旦。他们不为政府服役,但要向政府交纳各种实物作为租税。

    阿赫木旦制度,支撑了缅王的权威,也让他可支配资源数目变得相当惊人。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官富而民贫……百姓产业,任意抄没,王操全权。

    即便明军没有进攻缅甸,按照历史的正常发展,东吁王朝的覆灭也进入了倒计时。

    根源就是越来越多的阿赫木旦和阿台沦为奴隶,致使中央政府控制的人力减少,统治力量越来越虚弱。

    官吏的贪得无厌,贪污行贿、横征暴敛,肆行无忌地奴役治内的居民,则又给东吁王朝的覆没添了一把火。

    但在凯东的印象中,明军凶猛的炮火轰击,密集而持续的火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