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6章 北洋海军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方面占据优势。

    但有最早从龙的陈上川、杨彥迪等人,还有降清又降明的郑瓒绪和陈霸等将,郑家将领就有些尴尬了。

    好在郑经醒悟得早,郑家军队在北伐作战中也是出了大力。南洋北洋分别建海军,郑家出身的刘国轩才得了提督一职。

    “郡王放手,倒是给了出身郑家的官将不错的前程。”刘国轩有些感激,但也知道仅此而已,日后的效忠对象就是朝廷,就是万岁。

    否则,朝廷既能晋升,也能罢黜削职。是雷霆,还是雨露,也在皇帝一念之间。

    既然有了决定,刘国轩自然要办好差事。毕竟,北洋海军的任务不多,也不象南洋海军有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

    看着墙壁上挂的大地图,刘国轩喝着茶水,陷入了长久的思索。

    “从辽东向北推进,直打到宁古塔,消灭鞑虏残余,要保证粮草物资的沿途供给,困难很大。”

    “如果是沿海北进,在黑龙江河口湾再溯江而上,似乎能够直捣黄龙。俘虏或击杀鞑虏皇帝,那可是大功一件。”

    黑龙江入海口并非长江、黄河那样的河口三角洲,而是一个海湾(即黑龙江溺谷、黑龙江河口湾)。

    黑龙江在庙街注入连接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的鞑靼海峡北部的黑龙江溺谷,与苦叶岛(库页岛)隔海相望。

    “嗯,好象也不容易。”刘国轩摇了摇头,在地图上估算着距离,觉得也挺困难。

    首先是黑龙江的水文情况不了解,要勘测查探,海船也未必能够顺利航行。换成内河船只的话,还需要打造。

    而且,限于粮草物资的数量,能找到鞑虏还好。若是鞑虏避战,那么宽广的地区,上哪找去?

    兴师动众、耗费粮草物资,恐怕也无法达到目的,白折腾一趟。

    “此非一日之功,万岁恐怕是操切了。”刘国轩作出自己的判断,起身走出屋子。

    青岛港是明军最早占领的北方良港,现在更是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分为军民两处。

    因为条件优越,青岛被列为山东的重要商埠。除青岛外,还有烟台、威海和日照港。

    显然,对于海洋的重视,发展海上商贸,是皇帝不用讳言的国策。

    军港内帆樯林立,停泊着十余艘主力舰船,以及其它的小型船舰。

    即便北洋海军分驻在旅顺、登州和威海,这支舰队在东亚也差不多是最强大的存在。

    这是按照舰船的大小,以及载炮的数量得出的结论。东亚也只有两个靠海国家,朝鲜和倭国。

    “北洋海军的对手会是谁呢?”刘国轩眺望着,突然冒出了这个疑问。

    朝鲜和倭国现在对大明都没有威胁,只是帮着琉球复国的话,根本用不着此等规模的海军。

    要知道,南洋广阔,虽然土著孱弱,但也需要相当数量的海军,才能顾得周全。

    但北洋海军这里,实力与任务明显不符。要说是为了鞑虏残余,北洋海军也作用不大,顶多能当运输队使用。

    “难道不只是萨摩藩,而是整个倭国?”刘国轩微皱眉头,想到了这个可能。

    现在倭国闭关锁国,幕府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

    只在长崎开埠,并且实行朱印状,幕府也好控制,不肯让下面的大名和藩主得利。

    刘国轩想差了,他以为皇帝连荷兰人也要打击,独占对倭贸易。

    其实,荷兰对倭贸易随着大明的开放,以及对台湾海峡的控制,利润已经很微薄。

    “大人,直接回府吗?”亲兵队长上前询问。

    青岛港口扩建,城市建设却还滞后,远不是后世的大都市。

    离着军港不远,数个村子的居民已经迁走,又新盖了很多房屋,全部留给了海军官兵,成为了大片的宿舍区。

    而民用港口那边,则建起了众多的商铺,借助于小清河的水运优势,有成为山东第一大商埠的可能。

    刘国轩想了想,说道:“派人去镇上买点肉蔬,光吃鱼都吃腻了。”

    大明的军人,在哪个地方与老百姓相比,都是先富裕起来的那批人。

    而离军营近的城镇,也因此而受益。至少,周边的老百姓的出产,就不愁销售。象鸡鸭肉蛋,蔬菜水果等等。

    况且,山东的人口比辽东多,经济基础也雄厚,恢复重建的速度也更快,生活条件也更好。

    吩咐完,刘国轩便在亲兵的护卫下,回府休息。

    “大人。”亲兵队长落后半个马头,开口询问道:“听说郡王那边要把金厦也交给朝廷?”

    刘国轩点了点头,说道:“大概要等到明年。天下已定,郡王也是顺应形势。”

    皇帝已经坐稳大明江山,怎么会容下形似军阀的存在?在刘国轩看来,这才是明智之举。

    而且,除了郑家的族人和少量亲信,或许心有不满,但也仅此而已。

    郑家的大部分官兵,却因为能得到朝廷的妥善安置,而转移效忠的对象。

    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充分验证了那句老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投效朝廷,建功立业的机会多,加官晋爵的空间大,可谓是前途光明;反过来,郑家那边也就缺乏吸引力了。

    “是啊,金厦只是弹丸之地,连粮食都要依靠陆地供应。”亲兵队长有些感慨地说道:“大家也更希望能回到家乡,安居乐业吧?”

    郑家官兵闽籍的居多,都有思乡之念。历史上,郑家退守东宁后,不时有官兵觉得东宁荒僻艰苦,逃往大陆降清。

    刘国轩转头看着亲兵队长,疑惑地问道:“你想回福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