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现在的人口数量因为战乱而大幅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缓和。要百姓自愿地背井离乡迁徙到辽东,显然是困难的。
好在朝廷还是有办法,就是那些绿营官兵。除了山东绿营,还有直隶绿营,甚至是河南绿营,都能迁到辽东。
毕竟,大多数的绿营官兵,除了投降归附,寸功未立。受到这样的惩罚,也不算过分。
七八万移民差不多就是两万左右户人家,一家四五十亩地的话,就是一百多万亩。
“明年能多出百万亩的收成,差不多就不需要外运粮食了。”幕僚知道辽东的重要性,但要成为北进基地,能够自给自足是最基本的条件。
全凤翔轻轻颌首,却不是这样想的。
辽东还是要多种高产作物,至少明年不会大变,后年才会扩大稻麦传统作物的种植。
这样的话,粮食就显得单一。除了老百姓,可还有军队呢!所以,外运粮米还是需要的,让吃食更丰富一些。
而且,他知道湄公省的粮食产量是逐年增长的,不向外销售,烂在仓库里吗?
从海外运粮到辽东,价格竟然与本地相差不多,着实让全凤翔感到惊讶。尽管没有细究,但对于从外运粮,倒也不太抵触了。
只是可惜,辽东因为气候的关系,经济作物并不适合。不象南方,可以种桑麻、棉花,还有甘蔗。
种粮食让百姓心安,可吃的不缺的话,种经济作物更赚钱。
全凤翔知道,南方很多百姓都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是海贸大兴的结果,出口增加,收购增多,引得百姓也趋利所向。
当然,老百姓还是把吃饱肚子放在首位,只是减少了粮食种植的面积。
可如果市面上的粮食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老百姓觉得能够承受,改种经济作物更合算的话,恐怕就连口粮都不种了。
“是不是该上奏万岁,陈说利弊,由朝廷下旨,规定粮田的种植比例,不可让百姓逐利妄为?”
全凤翔心里想着,却还在犹豫。
在南方还看不出来,一年两季,产出较多。可北方的话,要是棉花种植面积大了,就会影响到粮食产出。
北方与辽东还不同,辽东应该没有这个担心。要扩大种植面积的,也就是大豆,更适合辽东的气候和土质。
“万岁英明,应该会有考虑。而且,有内阁诸臣,还有地方官员,总会想到,并上奏万岁的。”
全凤翔想到这些,觉得自己也不必操那个心。
他还真不知道皇帝已经有了计划,对于南方的农业,他并不算多插手干涉。
有湄公省这个粮食基地,还有不断扩张的南洋地盘,老百姓愿意种什么,就种什么。
毕竟,朝廷很快就要改革赋税,停止交纳实物,全部改为银钱。这与后世是一样的,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也是如此。
在南方实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但一条鞭法在北方,却被百姓骂为“残民一条鞭”。
朝廷只收银钱,北方百姓就要卖掉田地的收成。但粮商压价,老百姓也只能咬牙亏本卖。
后世有粮食保护价,也是免得谷贱伤农,黄立也准备效仿。同时,在北方实施新政也会有所调整和改变,那就是把交纳赋税的时间延后。
粮商压价通常也只在秋收后的一两个月时间,给老百姓留出半年的时间来准备,应该够了。
不过是赋税收上来的时间晚一些,朝廷财政不紧张,自是不用着急,老百姓也有足够的时间卖掉田地的产出。
商品经济社会,用货币交税是必然的。既减少了中间环节,也少了很多贪腐损民的空间。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黄立都准备将赋税延迟半年。尽管有地域差别,可还是要一视同仁。
况且,这也算是施恩,为了庆祝中兴大明的成功。
豁免是不妥当的,国战刚结束,财政还要缓上一缓。
何况,对海军的投入一直没有中断,光是皇帝拿出的内帑,就已经是数百万两之多。
虽然现在农业赋税已经被商税所压下,但也不是小数。明年北方不会误了春耕,这一年的赋税,也是不少。
发展工商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超过传统产业的,农耕社会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当然,北伐成功的背后,并不是农业赋税的功劳。而是海贸关税,以及对外掠夺的财富。
光是两伐缅甸,就抢到了价值上千万两的金银财物。与土司分润后,朝廷也得到了五百多万。
湄公省那边,主要是湄公河三角洲的肥沃土地,金银只贡献了一百多万两。
登嘉府则陆陆续续献上了两百多万两的财物,以及已经接近马来亚半岛三分之一面积的土地。
明年征伐吕宋,也不会是亏本的买卖。凭西班牙人在吕宋的积累,几百万还是能够缴获的。
况且,吕宋铜矿储备多,那可是长久的财富,能够解决大明缺铜的困难。
而进军孟加拉,同样也能掠夺巨量的财富。莫卧儿帝国,或者说是印度的那些土王和总督,都是累世积攒,坐拥金山银山。
所以,明年这两战打完,黄立估算着,财政情况就会大有好转。他这个皇帝,也能给补上欠的薪水。
在明朝,皇帝的收入有几个来源,都会纳入内承运库里。
首先是皇庄收上来的税银,土地有数万顷之多;其次是户部每年拔银一百万两,相当于皇帝的工资;
还有专门给皇帝临时调取银钱的地方,叫广惠库。
皇城里有三个福库,除去前面提到的“内承运库”和广惠库之外,还有一个叫做东裕库。
广惠库里面是放着运到都城的赋税中的宝沙和铜钱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