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2章 音乐的力量,深宫团聚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至少短时间内是这样的计划,主要还是防着荷兰人。他们在爪哇,离婆罗洲不远。”

    李龙生颌首,说道:“万岁已经面授过机宜。开始还只是组织训练,统合华人的同时,组织训练起武装。土著孱弱,根本不是对手。”

    “西夷嘛,有大明做后盾,应该也不敢直接插手婆罗洲。何况,他们人少,只是仗着军舰厉害。到了陆地,也未必能打过华人的武装。”

    李云容点了点头,脸上的笑意轻松了许多,说道:“有一两年的时间,大明也能腾出手,向婆罗洲派出军队。”

    “嗯,其实现在也能。但皇爷担心疟疾,也想看看海外华人是否能团结对外,才放缓了扩张的步伐。”

    “金鸡纳树和橡胶树要大规模种植,皇爷重视的,准没错。只这两件事情做好,李家就是有功的。”

    李龙生笑着说道:“放心吧,这肯定没问题。只是,听说要五六年才长成呢!明军若是依靠这个,就要等上几年。”

    “也不是全指望种上的。”李云容摇了摇头,说道:“皇爷已经向西夷商人下了定单,大量采购金鸡纳树的树皮。制出药来,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李龙生放心了,这就是说婆罗洲一旦出现华人武装不能应付的危机,大明还是会出兵相助。

    “身为贵妃,已是荣宠之极。能不能更上一步,且持平常心。在内宫,不是争抢的地方。”

    李龙生劝说道:“万岁年轻,与你是结发夫妻,又是自己相看的,肯定能长久恩爱。”

    李云容轻轻颌首,说道:“父亲放心,女儿晓得轻重。皇爷待女儿是极好的,重情义,女儿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其实,谁没有上进之心呢,就是乞丐,也想着能吃山珍海味吧?

    但这话不能说,皇帝空着皇后之位,也是有着考量。说不得,还要等上十年二十年,看哪个皇子出息,再定后位。

    如果早早册封皇后,所出便是嫡,不立太子,就要物议纷纷。皇帝恐怕也是为了这个,才未作决定。

    “万岁英明神武,可称开国之君,又锐意进取,自然希望所创基业后继有人,多观察也是常情。”

    李龙生也想到了这个,缓缓说道:“待皇子长大,便可由万岁亲自教育。”

    皇帝自己教出来的儿子,应该会满意吧?这可是皇长子,等别的皇子出来,到底是年岁小,晚了一步。

    李云容笑着说道:“皇爷倒是说过,会教导皇子强国之道。”

    “强国之道?”李龙生有些纳闷,说道:“不应该是治国之道吗?或者是帝王之术。”

    什么帝王之术,黄立根本不会,也不屑去学去用。大道直行,还当不了好皇帝啦?

    李云容想了一下,说道:“帝王之术嘛,皇爷自甲申之后便颠沛流离,应该是没人教过。治国之道?大明刚刚中兴,皇爷也在摸索中吧?”

    李龙生一听,还真是这么回事。

    帝王之术有什么好,崇祯要是学得厉害,也不会身死朝灭了。可这治国不应该是在强国之前吗?

    算了,这不是他应该操心的事。万岁看重皇长子,那就行了。管他教啥,皇子不笨,能学好就能得圣心。

    现在的大明兵强马壮,这国祚少说又能持续上百年,根本用不着担心以后。

    而这就是海外华人的底气和靠山,何况还有个锐意进取、开疆拓土的皇帝。现在这个岁数,扩张的国策少说也要维持几十年。

    “父亲,不说这些了。”李云容看了一眼座钟,笑着说道:“好不容易父女相聚,女儿点了好菜,和您一起品尝。”

    “好,好。”李龙生连声说好,也珍惜和女儿的短暂相聚。

    皇宫内院,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做父母的,抛开荣华富贵,便只盼着儿女能顺心如意。

    能在深宫与女儿见面并留饭,这已经是极大的恩典。李龙生由此也看出,万岁对女儿的宠爱程度。

    ……………

    幅员广阔,气候差异大,导致了历朝历代南北方的发展不均衡。

    以农业为例,长江以南的地区,包括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海南等七省,都能种植双季稻。

    而在北方,两年种三季粮食,已经是极限。到了东北地区,基本上就只剩下一季了。

    因为东北地区纬度高,秋季来得早,秋收时间也比南方提前。

    已经到了十月,也就是所谓的金秋十月,辽东的秋收也大范围地开始。

    今年的春耕就集中在辽南地区,作物主要是土豆和玉米,以及最适宜东北种植的大豆和高粱。

    尽管辽东地区只有一季种植,但土地肥沃,粮食产量较南方来说,还是要高出一些。

    特别是常年低温,非常适合土豆的生长,土豆的产量也非常可观。

    入眼都是黄枯的茎叶,也意味着成熟可以采挖。不凉不热的天气,也令人感到舒适。

    赵老贵小心地挖出土豆,估摸着重量。一亩地种了多少株,他心里有数,也能大概估算出总产。

    脸上带了满意的笑容,赵老贵已经有了大概的结果,两千斤左右。

    尽管黄立带来的是后世高产抗逆的品种,但在那个时候,没有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化肥的使用、灌溉技术的先进。

    即便如此,这已经是令人惊喜的产量。要知道,当时的普通作物,亩产也就两三百斤。

    而经过由南至北的推广,土豆作为主粮也成为可能。况且,土豆耐贫、耐寒,适应不良的土地和气候条件,还能与其它主粮作物轮种。

    赵小贵和闺女也挥动着锄头和铁锹,刨挖着土豆。按照采收办法,三天之内要全部挖完,不能早,也不能迟。

    “都注意点啊,别碰破了皮。”赵老贵有了经验,加快了速度,却还叮嘱着儿女们。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