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5章 无题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革新的手段主要是两种,一是高风温,另一个则是焦炭取代煤炭。

    高风温又称为热鼓风技术,通过加长并加热通风管道,或是增设热风炉就能够实现。

    通过高风温技术,不仅能够节省燃料、提高产量,对于钢铁性能也有提升。

    焦炭则没有煤那么多的硫化物,使得炼成的钢铁杂质减少,延展性增强,脆性降低。

    黄立毫不犹豫地给予工匠们重赏,甚至给领头儿的工匠一个七品衔。

    “千金买马骨,并不是只要开个好头儿,而是要持之以恒。”黄立对于赏银一点也不心疼,却唯恐没有人得到。

    其实,从光复重庆,建立起兵工厂以后,他就开始实施奖惩制度。

    很多工匠都得到了奖赏,哪怕是很不起眼的进步和革新,也是如此。目的就是激励,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而不是混日子。

    “高炉炼钢好象可以开始研究和筹建了。”黄立铺开白纸,一边回忆着,一边画着草图。

    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标志,当时就是钢铁的产量。这样的标准,一直持续到近代。

    明朝永乐初年,铁产量是1957万5026斤。但这只是政府征收的铁课量,并不是实际的产量。

    也就是说,明朝钢铁产量在两千万斤以上,是可以肯定的数据。

    现在的钢铁产量因为国战的原因,一直维持在千万斤以上,距离两千万斤还有四五百万的差距。

    主要是没有北方的产量,基本都集中在湖广和广东。但这两地却是已经超过了历史纪录,不断创出新高。

    等到北方的炼铁厂恢复生产,两千万斤的纪录明年就能打破。甚至于,还会突破更高的纪录。

    “尽管以钢铁产量来衡量国家实力,并不是完全的准确,但也意味着工业能力的提高。产量上去了,质量应该也能够随之提高。”

    黄立对于新兴的大明帝国在战后能有如此快的发展,已经相当满意。不得不说,战争确实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现在,帝国正在从战时状态向和平时期过渡,如同每个新兴的封建王朝一样,一段相当长的安稳期,将使国家在各方面都迅速地得到恢复和发展。

    土地富裕了,矛盾缓和了,人们摆脱战乱,寻求安定和平,欣欣向荣的王朝新气象也就显现出来了。

    这应该是历史规律,大义名分也顶不住饥寒交迫,生存是第一位的,压倒一切。

    即便是异族统治的满清,也是一样的。要不,怎么会有糠稀盛世呢!

    但有黄立这个皇帝,恢复重建的速度大大加快,安居乐业的日子也来得更早。

    南方第一季粮食已经收获,产量再创新高,再过数月,又会有第二季收粮,供应北方已经不是问题。

    四川、湖广、江浙通过内河和运河,向北方输粮,主要是甘陕、山西、河南数省;

    湄公省和海外地区的粮食,则以海运方式,主要供应辽东和北直隶。

    粮食总量是足够大明帝国的子民食用的,只不过是运输上的局限,使得北方的囤粮增长缓慢。

    但持续不断地北运粮食,等到明年开春,北方各省的存粮,差不多便能满足半年以上的食用。

    而明年北方的春耕不会耽误,耕地面积也大为增加,再加上高产的土豆番薯,耐旱的玉米。

    没有波及数省的大灾害的情况下,自给自足便大有希望。

    至少,辽东地区应该能够摆脱粮食的对外依赖。甚至,有可能会有余粮输出。

    “这样看来,明年迁都也是可行的。”黄立估算着,虽没最后确定,却也觉得可能性很大。

    迁都之后,大批的官吏和眷属都将随之北上,甚至还有南京的禁卫军,这人吃马嚼的,将给北方带来很大的粮食压力。

    所以,黄立是慎重的,北京行辕那边也很谨慎。

    在粮食储备达到一定数量前,张煌言等人再急,也不敢轻言圣驾北上。

    “现在倒也不急,大明内缩恢复,蒙古诸部也无力寇边。凭察哈尔部的野心,少不得还要做统一蒙古的美梦,漠南蒙古应该会乱上一阵子。”

    黄立不想插手,就看着蒙古诸部互相攻伐吞并。

    等到北方完全恢复,明军也补上了骑兵的短板,再根据形势的变化展开行动,才是最好的时机。

    明军暂时停止行动,进入休整期,再次发动时,武器会更精良犀利,战力也会更加强大。漠南蒙古诸部,根本不是对手。

    黄立处理完奏疏题本,才拿过搜集整理的吕宋的西班牙人的情报资料,阅看起来。

    距今二十多年前,西班牙被欧洲三十年战争所牵制,荷兰东印度公司趁机调兵遣将,向吕宋发动进攻,爆发了荷西马尼拉战役。

    当时的荷兰人出动了十八艘战船和超过八百名的士兵,分成三支舰队杀向北方水域。

    第一舰队由四艘盖伦帆船和一艘快艇组成,前往北部煽动那些不满西班牙征服的土著,顺便堵住来自福建的明朝商船;

    第二舰队有五艘盖伦帆船和两艘火船,赶往圣贝南迪诺海峡,拦截从墨西哥驶来的运保大帆船,断绝西班牙驻军的经费支持;

    另有六艘小艇组成的第三舰队,负责以上两批部队的联络,并切断吕宋到婆罗洲之间的联系。

    在各分舰队完成初期任务后,将集中到马尼拉发起总攻。

    而吕宋的西班牙人当时只有两艘老旧的运宝船在马尼拉附近,但吨位都在五百吨以上,伊卡纳菲尔号更是重达七百吨。

    在舰船和兵力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西班牙人先是将分布在各岛屿的守备队后撤集中。

    随后又将许多岸炮拆除,安装到两艘运宝船上。使得每艘船装备了至少三十门大炮,还各有一百名火绳枪手随船战斗。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