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于成龙认真地倾听着,知道国战大胜,皇帝要借大胜之威,对江南的宗族势力下手了。
南方的宗族势力强大,宗族自立宗法,尤其是宗族拥有处死族人的权力,这本身就是违背国家律法的。
但很多朝代对于地方的治理,却在很大程度上放宽了政策。原因很简单,朝廷想通过宗族来实现对基层的有效管理。
在很多帝王看来,宗族是皇权的支持者,赋予宗族很大的自主权,也能够维护皇权。
但这样的政策,以及公开承认的宗族权力,却使得宗族的势力日益膨胀,造成了一些地方私立禁约、条规等。
有人犯罪却不报官,反而是按照族规宗法处置,国法威严和社会政治必然会受到冲击,宗族势力也会在不断地膨胀中失去控制。
即便在后世,农村宗族黑恶势力把持基层政权,也在国家严厉打击之列。
“宗族势力强大的地方,以广东和福建为最,朝廷也当以这两省为重点。首先进行祠堂整治,以查禁流弊,清除诉讼之源……”
皇帝朗朗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对宗族势力进行打压和整顿的步骤和政策,也呈现在于成龙面前。
查禁祠堂是第一步,因为宗族管理通常以祠堂为健讼之地,相当于公堂。没有了审案之地,宗法就失去了很大的权威。
整治祠堂的同时,则是对宗法族法进行审查,与国法相悖,甚至是超越国法的,将予以删除。
族长的人选也要报备官府,由官府审核批准,授名为“宗正”。
这也是一道限制,族长的人品不好,是乡间恶霸,官府不承认,还有什么权威?
而且,利用宗正制,朝廷也能有效加强地方的管控。
毕竟,宗正还能够有效约束族人的行为,宗族作为一个整体也比较好管理,一旦发现害群之马就能尽快处置。
黄立深知,宗族观念已经深植于国人的思想中,敬畏之心对族人形成了威慑,想要彻底消除,是不可能的。
“宗族对朝廷来说,有利有弊,整治起来也就四个字‘兴利除弊’。”黄立看着于成龙,缓缓说道:“御史有纠察监督之责,地方官吏更要深入了解政策。”
于成龙躬身道:“微臣明白,必在这一两年内解决宗族问题。”
一两年后,皇帝就要迁都北上,不把这件大事处理好,他也不放心。
黄立微笑颌首,说道:“南调的军队将以原籍为准,进行分派。特别是广东和福建,地方军力要加强,以为震慑。”
广东和福建的宗族势力最强大,以械斗而出名。象莆田,象潮汕等,都是多发之地。
黄立不希望进行武装镇压,但也要备而无患。
如果真的发生,那就将涉及的宗族彻底铲除,分别流放到东宁和湄公,或者是登嘉府。
“朕已经给福建巡抚和广东巡抚去了书信,要他们加紧准备,一个月后,便开始整治宗族。”
黄立抿了下嘴角,说道:“给各宗族一个自查自纠的机会,勿谓不教而诛。”
能够平和地解决问题,那是再好不过。可在黄立看来,肯定还是会有不知死活的家伙,那就是儆猴的鸡。
自己坐镇南京,再借助日益完善的高塔通信,能够尽快掌握南方各地的消息,作出最快的反应。
“天下大定,区区宗族,岂敢造次?”于成龙拱手道:“万岁放心,出不了乱子。”
黄立点头,笑道:“大乱子没有,小乱子也不可不防。有于卿等能员干吏,朕却不担心。”
君臣又谈论了一会儿,于成龙才告退而去。
……………
福州。
陈永华放下御笔书信,手指在桌案上轻轻叩击,陷入了长长的思考。
“国战结束,且是大胜鞑虏,外患基本解决,万岁把精力集中在内部,倒也在情理之中。”
光复江南,实施新政,短时间内就呈现出篷勃的生气。再在海外开疆拓土,抢掠粮食财物,为北伐提供了充足的物资。
但陈永华却知道,大明内部确实有很多积弊未除,只不过都掩盖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大业之下。
通常来说,都是攘外必先安内,但皇帝是反着来的。
只不过以大义名分作为号召,鼓舞起汉人百姓对鞑虏的仇恨,再以武器装备的优势,一举北伐成功,确实也是睿智英明。
而且,宗族势力在国战时也没消停,如果不是陈永华深知其弊,严防死守,官府排解得力,少不得要搞出乱子。
“现今不比前朝,皇帝英明神武,手下有精兵强将,统治力量并不薄弱。乡绅村霸想通过宗族来维持独立王国,痴心妄想罢了。”
陈永华嘴角微抿,铺纸提笔,准备写奏疏上呈。
作为一个权力组织,宗族天然具有扩大势力范围的冲动。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宗族械斗难以避免。
现在还只是压制,维持着表面上的平稳。但很多宗族之间有着经年累月的仇恨,只是还没有爆发而已。
在陈永看来,某些宗族势力已经变质成为地方恶霸。
在宗族内部,国家法律难以施行,宗族凭借族规便能任意处罚个人,甚至可以随意伤害而不负责。
南方宗族势力强大,也跟在北方建都有关系。在南方,皇权无法全面覆盖,宗族势力便应时而起,坐大难制。
特别是莆田地区,宗族最早通过佛教寺庙建立功德祠来维持家族兴旺。
后来,宗族逐渐舍弃寺庙,开始自设宗族祠堂,建立起了大大小小的宗族,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宗族关系。
说到底,宗族组织的起源,本质上是科举之后,士族门阀势力衰弱。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