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7章 论功行赏,报应不爽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太明开国时,封王的极少,更不用说什么亲王啦!大多是开国公、开国侯之类,徐达功劳大不大,也没有封王。

    至于南明封的秦王、晋王、蜀王,以及郡王、国公一大堆,那是特殊历史时期,其实也算是刘体纯、李来亨等人沾了光。

    所以,他们才极力推却再晋升亲王,也是给皇帝好印象,不显得恃功而傲,识得进退。

    而对黄立来说,就是封亲王,也只是个头衔和代号,甚至是不能够世袭的。

    世袭是黄立所不喜的,皇帝除外。出生就含着金钥匙,狗屁功劳都没有,甚至就是个啥也不会的纨绔,还能袭爵,简直是污辱朝廷名器。

    既然刘体纯等人不再晋爵,黄立准备对朱姓宗室也实行降爵而袭。有本事儿就自食其力,或者自己去建功立业挣爵位。

    如今大明兴复,各业繁荣,海外扩张也逐渐加大力度,创业的机会多的是,就看你有没有那个进取之心。

    黄立有那个自信,不用养“朱”,也不怕谁脑袋进水,来造反,来谋朝篡位。

    “赐座。”黄立示意宫人搬来绣墩,让刘体纯坐下,开始安排北方的防务。

    刘体纯拿出大都督府的规划,开始一一上奏。

    北方的边防,大概是划为三片,一为西北,二为辽东,三为京畿。

    其中西北和辽东是重点,有关屏护京畿的军事布防,用兵不多,倒是最为安全。

    “辽东大胜,鞑虏已不复为患,蒙古人也不复当年,几乎难以威胁到边境。再加上粮草物资的紧张,今明两年都不准备驻防大军。”

    “大都督府以为,在沈阳驻防一万骑兵,足以保边境安全。或者,听取李岳的意见,可再降低数量。”

    “锦州拟驻兵一营,辽阳一营,镇江一营,合起来就是一镇人马。”

    黄立轻轻颌首,缓缓说道:“将一万骑兵分开,与步兵协同驻防。还是在沈阳、辽阳、锦州、镇江这四个要点,其它城池留少量人马即可。”

    虽然要进取东北,但辽东作为后勤基地,还需要时间来经营发展。鞑虏败亡已成定局,蒙古人的实力也不敢挑衅大明,驻军便可以暂时维持最低的限度。

    即便是和沙俄开战,就凭沙俄入侵远东的那点兵力,一营明军就能将其消灭。

    而且,以后在东北的扩军,也将是就地征兵,不再从外省调动。等到条件成熟,黄立还要推出普遍兵役制,使大明有着雄厚的兵源。

    对外扩张,将是大明长期的国策。没有谁能够阻止黄立挥师攻掠,占据各战略要地,为大明的发展奠定几百年的牢固基础。

    而通过湄公省和缅甸这两个试点之地,对于海外扩张的手段和政策,已经日渐成熟。软硬兼施,省力又省时。

    更何况,丁税的改革,太平年月的到来,将为人口爆炸创造最好的条件。有多少人,就要有多少资源,要未雨绸缪,以为万世之基。

    刘体纯记录下皇帝的意见,又继续奏道:“京畿驻防主要是在蓟镇、山海关、张家口、大同、宣府,合计约需四万人马,再加上京城禁卫军,五万可保无虞。”

    黄立沉吟了一下,没有说出反对意见。其实,他觉得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兵力,但想到边境线漫长,还是以保险为主。

    相对于大明的北方防军,这样的兵力并不算多。只是辽东已经光复,山海关就不需要太多的兵力。

    “西北驻军今年暂定为五万,右翼蒙古诸部孱弱,足以确保边境安全。若要扩充,可在明年再视情况而定。”

    刘体纯汇报完毕,抬头望着皇帝。

    北方要恢复重建,按照目前的运输能力,差不多也就能保证这些兵力的后勤保障。而且,边患或许有,但却不会严重。

    西北扩兵是肯定的,攻掠西域的话,还将扩充至十万人马。但现在肯定不着急,黄立要等,要下一盘大棋。

    等到准噶尔部四下攻掠吞并,蒙古诸部被打得屁滚尿流,不得不求明廷出手,甚至会以内附为条件。

    那时候,才是明军出手的时候。连青海、西藏,再有天山南北,都将重回大明的怀抱,成为大明的疆域。

    “很好,就按大都督府的规划布置下去吧!”黄立露出笑容,给予赞赏。

    停顿了一下,黄立继续说道:“辽东更名为辽宁省,首任提督是李岳,副职为夏国相。”

    “北京军区司令刘体纯,西北军区驻地为西安,军区司令为袁宗第,副职为胡国柱;山东军区驻地济南,军区司令为塔天宝,副职刘享……”

    “成都军区司令党守素,副职为马腾云;广州军区司令郝摇旗;湄公省、缅甸和东宁府、登嘉府各设提督一名,副职一名,还有其它军区副职,大都督府择人上奏吧!”

    “另外,北洋海军总部设在刘公岛,提督为刘国轩,副职蔡寅,辖天津、旅顺、威海三支分舰队;”

    “南洋海军提督陈上川,副职杨彥迪和冯锡范,辖东宁府、登嘉府、湄公省三支分舰队。”

    想把水端好,确实是个技术活儿。如何安排手下这些有功兵将,让黄立也颇费脑筋。

    比如李岳,已经是辽宁省提督,李来亨就主动退位,不肯再担任北京军区司令,而是请调回大都督府。

    光复大明功劳最大的,自然是十三家出身的众将,尽量安排正职;原吴部将领,多为副职,且都留在东北西北。

    还有郑氏的官将,象刘国轩、冯锡范,是熟悉水战的。尽管黄立对某些人印象不好,但也要暂时任用,以观后效。

    绝对不是十全十美,但黄立反复权衡,也是尽力了。

    至于再往下的将领,象马宝、祁三升、赵云、黑有功、高凌云等等,自然也升官晋爵,各有安排。

    这些都是大都督府酌情考虑,上奏后由皇帝修改,最后决定。

    先把北方的军事安排稳定下来,然后才能视具体情况展开行动,并进行调整。

    比如北洋舰队,首要任务是前往琉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