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兵力上的优势,使得李岳等将领可以采取更加大胆的军事行动,更加快速地向前推进,只要后勤保障能够跟得上。
比如鞑虏若在海州坚守,并且不派援军的话,明军可以分兵。一部分攻打海州,主力则继续向辽阳推进。
从时间上看,在没有大规模战斗的情况下,刘享所率的明军越过辽河套,抵达辽阳大概需要十来天。
从锦州,到盘山(盘锦),再到沙岭驿,刘享所部并不会太过深入广宁,而是取直线,从西向东,直到辽阳城西面的长定堡或长宁堡。
除了进迫辽阳,他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为入援关外的友军建立中继休息和补给的基地。
在盘山,有双台子河通海,距离很短,可用部分船只从海上来往运输物资。刘享所部因此而保障后勤,还能为友军提供粮草。
“如果关内能开来两三万骑兵,则辽东必然是大胜之局。若是没有援军,或是来得迟延,凭目前我军的实力,虽有些困难,可也能够重创鞑虏。”
李岳指点着地图,给众将讲解着,“万岁并没有给咱们定什么目标,打到什么程度,全看咱们自己的本事。但对咱们来说,自然是功劳越大越好。”
王屏藩笑了笑,说道:“末将感觉这关外的鞑虏,倒比关内的鞑虏还要好打一些。难道这苦寒之地,也没保持他们的悍勇?”
蔡寅也有同感,说道:“靠打猎来维持武勇,某觉得不靠谱。实战经验少,或者说,已经过时。”
这不仅是关外鞑虏的问题,关内鞑虏也是一样。明军迅速提升的武器装备,加快了“时代变了”的感受,使鞑虏难以适应。
什么骑射,什么近战肉搏,在明军强大的火力面前,都显得落后且愚蠢。逆历史发展大势而动的后果,终于提前数百年,显露无遗。
没错,燧发火枪已经开始在列强军队中普遍装备,这与几百年后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几百年的时间哪,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是开历史的倒车,火器水平越来越差,真的是不可思议。
李岳微笑着,说道:“武器装备的差距,不是靠经验能够弥补的。鞑虏用的弓箭鸟铳,自然只能使用陈旧的战术打法,换不了什么花样儿。”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任何战术打法都是基于武器装备和实力水平来决定的。鞑虏想改变,却被各种因素所制约。
就说战斗技能和精神意志,鞑虏也在大幅退步,远达不到二十多年前其祖辈的水平。
试想,现在的八旗军队中,能使用硬弓的已经是寥寥无几。如同百步穿杨般的白甲精锐,更是少之又少,不成建制。
而明军的胜利,是综合因素的累加,是整体实力的优势。即便战争会在时间上有所延长,可最终胜利的归属,却是毫无疑问的。
正在此时,亲兵进入屋内,呈上急报。
李岳打开阅看,脸上露出笑容,说道:“各路大军已经迫近京畿,光复京城后便后派援兵出关。一可以从天津走海路运兵,其次,骑兵也能走辽西赴援。”
这真是上阵父子兵啊,对于儿子,李来亨的支持不遗余力,甚至有以权谋私之嫌。
但只要结局完美,就没有什么非议。甚至于,皇帝如此安排,也有着这样的希望。
……………..
保定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历来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门”。
明洪武元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此为保定设府之始。清代,保定为直隶总督驻地。
可这样的重地,清廷也无力再防守。只能在真定府(石家庄)和沧州,仓促抵挡明军的迫近,为迁徙出关争取时间。
岳乐所部在沧州,从中原撤退的八旗兵将则在真定府,保定只有少量人马,负责消息传送。
实在是甘陕激变,又导致了防线的全部崩溃,其速度之快,完全出乎了清廷的意料。
如果不是这突然的变故,怎么也能再拖延十天半个月,沿运河北上的明军,也会在逐城的攻取中,耗费更多的时间。
“圣驾昨天刚到三河,按这个速度,还要三五天才能到遵化。”护军统领程尼轻抚着额头,十分的无语。
他能想象得到,长长的车队,装载着杂七杂八的各种物品,恨不得把皇宫的地砖都撬下来搬走。
随车队而行的,还有徒步的宫女太监。宫中的贵人嘛,哪能没有侍候的?
这哪有逃亡的样子,一天行个二三十里,倒象是游山玩水。
“安亲王那边,估计是撤不出来多少人啦!就算明军没有多少骑兵追杀,在阻击的过程中,也会伤亡惨重吧!”
“真定府那一万多八旗将士,估计也很难全身而退。难道皇家不知道,每耽误一刻时间,就会有很多的八旗将士丧命?”
“这样死战不退的结果,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皇家早出京,走得再快一些,八旗将士完全可以且战且退,减少很多的伤亡。”
程尼叹了口气,不祥的阴影笼罩着他的心头。对于自己和手下这几百八旗官兵的安危,也是越来越没有信心。
“大人。”一个亲兵匆匆入内禀报,打断了程尼的思绪,“有数千骑兵从沧州方向而来,离城不过数里。”
程尼愣了一下,有些吃惊,“难道沧州这么快便失守,这是突围而出的部队?”
他起身向外走,决定去城上看个究竟,边走边想,又有了一种可能。或许是安亲王岳乐不甘死在城内,率部分人马先行逃出城。
莫日根和巴图是蒙古人,在明军攻克徐州时投降,明军留了他们一命。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们被当作前驱,因为奋勇作战而穿上了明军的服装,成为少有的归化之人。
在明朝,蒙古人归化,并成为明军,并不少见。
明末的大将满桂,据说就是蒙古人,尽管他否认三连。但他手下的部队,却有很多蒙古人,也是明末少数敢与八旗正面交锋的明军。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