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明军骑兵中还有甘陕绿营的骑兵,也都是选的精锐,骑马打仗也不错。
最关键的一点,八旗已经不是二十多年前的八旗。所谓的骑射无敌,还有什么满万不可敌,已经是昨日黄花。
在历史上,这可能会在七八年之后的三藩之乱时,才会显露无遗。
现在嘛,因为黄立的突然出现,而提前暴露出来。
当然,这也给黄立和很多明军将领造成了一定的错觉,使他们在作战时非常谨慎。
更多的原因恐怕要归在皇帝身上,虽然他不怕八旗兵,但在作战时,还是表现出了相当的认真。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他并不看好已经过时的骑兵冲锋厮杀,而是崇尚火力第一。
所以,马宝和祁三升看到八旗兵将现在的表现后,才决定展现全部实力。不管是火器,还是骑兵,都要给八旗一个沉重的打击。
当明军骑兵在两三百米外下马,迅速列队整顿,便如潮水般展开进攻时,瓦尔喀大吃一惊,甚至可以用目瞪口呆来形容。
只看明军动用的兵力,一线就有五六千人,踏过荆棘和茅草,越过坑洼和沟坎,从三面压上来。
瓦尔喀就知道阻击或许还有作用,但已经降到最低。而且,敌人这不是进攻,是要围攻,全部消灭他这支阻击的人马。
枪声响了起来,火枪兵以前进射击的方式,坚定而勇敢地向前推进。
箭矢也凌空飞起,鞑虏开始还击。尽管敌势强大,如乌云压顶般沉重,但还没有迫使鞑虏不战而逃。
瓦尔喀嘶声吼叫着,指挥手下顽强作战。事已至此,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呈凶顽抗。
敌我双方在拼命交火,明军火枪兵开始包抄,作出包围的姿态。按照兵力对比,完全能够实现意图。
而且,这次明军是来真格的了。进攻凶猛又凌厉,简直是要用人潮把鞑虏的阻击阵地给淹没的架势。
瓦尔喀意识到了危险,但没等他下达命令,隆隆的马蹄声便响了起来。
大队的骑兵从火枪兵压缩出来的窄道上急速冲过,毫无畏惧,即便这里处于鞑虏的弓箭射程之内。
“射箭,拦阻敌人骑兵。”瓦尔喀大惊失色,嚎叫的声音都变了调,他再次误判了明军的行动。
阻击的时间太短,后面的友军未必会做好准备。即便做好阻击的准备,也不会想到明军会采取这样的进攻方式。
这就象大军在向前推进,一个城池没有攻下,便置之不管,只管长驱而入。
在古代,这是兵家大忌,是要被切断补给线的,也是围绕某个重要地方展开旷日持久攻防战的主要原因。
但明军骑兵却不用考虑这个,这是特定的环境,不必遵循什么兵法,不必害怕什么大忌。
听到命令的鞑虏不顾正面的火枪威胁,掉转方向,向奔驰而过的明军骑兵开弓放箭。
不断有明军骑兵掉下战马,但滚滚前进的洪流却不曾停下,伤亡只是其中溅起的小小浪花。
火枪的射击更加密集,进攻的火枪兵又加强了力度,奋勇前进,被火枪击中而倒下的鞑虏似乎更多。
不仅在进攻,火枪兵还在绕过山包,要把阻击的鞑虏彻底包围,使其不能顺利地撤退。
看着在箭矢攻击下依然滚滚向前的明军骑兵,瓦尔喀悲叹一声,他知道阻止不了敌人的行动,自己和所部也将成为孤军。
因为,火枪兵虽然暂时可能拦不住他们突围,但明军的骑兵已经越过了他们,等于切断了他们的后路。
当然,这还不是绝路,瓦尔喀能够率领人马向别的方向逃窜。但是,扔下大队人马,抛弃家眷,他很是犹豫。
………………
兵败如山倒,黄立期待的局面终于出现了。
甘陕绿营大规模反正归降,使得西北局面完全打开,连带着中原地区,鞑虏的防线也全部崩溃。
而进展最突出的还是东路军团,李来亨率领大军沿着运河正逐城攻取,向着京畿地区坚定地推进。
鞑虏在拼命地顽抗,但每一次失败,他们都会损失宝贵的人力,为他们返回辽东立足喘息,增加一分困难。
但他们必须付出死亡,这是不可避免的代价。为了能让在关内享福的族人,狼狈地撤到关外,他们必须争取时间。
大规模的迁徙开始了,从康亲王杰书送回来急报。最近的出关道路已经没有希望,鞑虏只能向遵化集中,出边墙绕道逃回老家。
“德州失陷!”鳌拜皱紧了眉头,但很快又回复了正常。
这是已经预料到的事情,运河上的重镇,都会是这个结果,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
“安亲王率领三万人马,将在沧州死守,与城池共存亡。”笔贴式躬身把急报呈到鳌拜面前。
鳌拜轻抚着额头,心中叹息:已经是最后的阻击力量了,希望他们能为大撤退赢得宝贵的时间。
此时,清廷已经不打算继续投入兵力了。徒劳而无益,只会是多增加死伤,多损失宝贵的人马。
当然,根据他们的估计,只要沧州能守五天,就差不多够了。
到现在,鞑虏还有八万左右的兵力,这还要加上辽东的人马,以及能够撤回来的中原和西安八旗。
至于岳乐的部队,已经被看成死人,不能计算在内了。
“皇上还没做好撤退的准备吗?”鳌拜沉声发问,“都这个时候了,还要表现什么英勇的气概吗?”
不耐烦的情绪,以及对皇帝的轻视,通过说话的口气表露无遗,但屋内没人说话,更没人表现出异常。
甚至于,这帮家伙也在埋怨康小三。赶紧跑哇,你赖在皇宫里,大家都得陪着你。
鳌拜见没人答话,不由得哼了一声,自顾自地交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