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4章 战徐州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天下太平,是老百姓的心愿,也是黄立的希望,而要实现,却是要用无数人的鲜血和生命来完成。

    现在如此,将来也是一样。没有保卫太平的力量,早晚会再陷入战乱,不管是外患,还是内忧。

    而明军,已经成为黄立手中那把锋利无匹的战刀,砍向异族统治者,恢复华夏朗朗的天日。

    战争不是目的,却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牺牲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曾经走过的歧路,肢体生出的脓疮,要重归正路,要剜疮重生,也还要经历铁与火的考验。

    炮声隆隆,枪声轰鸣,喊杀声也不曾被压下和掩盖。徐州城下,提前展开了明清决战的序幕,或者说是预演。

    徐州古称彭城,又名涿鹿,已有六千年文明史。彭城系少典时代的古城,彭城之称,源出有蟜氏。

    昔者少典之君大丛娶有蟜氏之女安登,生炎帝。安登氏以“壴”为族徽,因称居地为“彭城”。

    公元1352年,元右丞相脱脱亲率大军,镇压徐州李二起义,以百炮轰城,城尽毁,后建城于奎山脚下,改名为武安州。

    明洪武年间废武安城,仍迁回故址重建徐州城。

    城墙以砖石垒砌,周长九里余,城高及底宽均为二丈三,顶宽一丈一。

    城门四开:东曰河清门,西曰通汴门,南曰迎恩门,北曰武宁门。城外环以护城河,深宽各三丈许。

    明天启四年,黄河决堤,水深一丈三,城完全被淹,于是迁至城南二十里铺重建,这是徐州第二次迁城。

    崇祯元年水退,城内淤积泥沙厚达一至五米,文物悉埋于积沙之中。

    时兵备道唐焕于原址重建,是谓崇祯城,城规模及形制与地下洪武城雷同且相重合。城东门、北门沿袭旧称,西门易名为武安门,南门改称奎光门。

    要说徐州既为名城,又为坚城,但却有一致命之处,与荆州一样,怕水淹。

    但清廷也看出明廷的善政,明君的仁厚,以徐州城内百姓为质,决意坚守于此。这里距京畿之地尚远,战败后还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转圜。

    而明军攻破淮安,等于突破了江淮防线,这也逼得满清不得不采取最不愿意采取的战术,倚坚防御。

    而从明军光复江南以来,主动权便一直握在手中,清廷既无力南下,又不肯舍弃北方,死战不可避免。

    已经不能再退了,清廷也看得清楚。明军在战争中的损耗是有,但却是越战越强的状态。

    淮安一战,清军损失数万,明军固然也有伤亡,但上万绿营俘虏转眼便成了明军一部,拿着清廷提供的武器装备,凶狠地杀了上来。

    按照这样的趋势,清军是越打越少,明军反倒是越打越多。

    何况,不断地被击退,对于清军的士气,对于北方的人心,甚至是蒙古诸部的态度,都是沉重的打击。

    清廷必须在尚有余力的形势下,通过一场还不算是倾尽全力的大战,来彻底了解明军的实力,以便做出最后的判断。

    在徐州的坚守不退,豁出四万人马的损失,清廷才能够权衡利弊。

    战徐州,却不只依靠城墙,是清军所选择的战术。城外有数道壕沟,有宽有窄,有阻隔壕,有战壕,准备与明军先在地上展开厮杀争夺。

    想法是很好的,倚城而战,既有退路,又能得到城墙上火力的支援。

    对此,明军也没有二话,照样儿是掘壕迫近,炮火轰击,步兵冲锋,与清军展开战壕争夺。

    其实,不管是战壕,还是城墙,都可以算是攻坚战的一种,明军早已演练过,并有相应的战术应对。

    而战壕争夺基本上是短兵相接,肉搏近战,对于明军的火枪优势,有些难以发挥。

    但同样的,八旗也舍弃了骑兵之利,两下算是互相扯平。当然,骑兵优势在与明军步兵战阵的交锋中,也确实没体现出多少。

    只不过,参与近战肉搏的,已经是被俘的绿营,明军主要是提供火力掩护,这可能会让徐州的清军感到失望。

    轰,轰,轰!炮弹不断地落在城墙上,爆闪出耀眼的亮光,迸射出激飞的弹片和团团火焰。

    开花弹和爆燃弹的威力,使得城墙上的清军不断伤亡,火炮也不断被摧毁,敌我双方的炮战,也打得如火如荼,激烈异常。

    啊——在清兵的惊叫声中,火药被迸射的火焰点燃,冒着嗞嗞的火花,引起了一片惊惶远离。

    轰!城墙上火光升腾,升起了一大团黑烟,残肢断臂在黑烟中若隐若现,红夷大炮也被掀翻,差点掉下城去。

    一颗颗实心炮弹也从城上轰出,砸在城外的阵地和炮垒上,掀起大团大团的泥土。

    明军的野战炮用的是新型火药,在射程上要超过清军。清军的火炮则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又弥补了不小的差距。

    但从综合性上比较,比如炮弹的威力,轰击的精确,炮兵的素质,明军都占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喇门在重重的保护下,在城墙后小心地观察着战况。

    这已经是明军兵至城下第五天的战斗,更准确地说,这是发起正式进攻的第二天。

    明军看起来有着足够的耐心,掘壕迫近、填壕备攻、构筑炮垒,并没有莽撞且急迫地猛攻猛打。

    可一旦开始进攻,就如雷霆落地,凶悍异常。城门楼已经在第一天便被轰塌两座,可谓是先声夺人。

    今天的进攻更加猛烈,火炮更多,打得更准,不仅轰炸城上的火炮,还不断轰击城下阵地,支援着步兵的进攻。

    刚刚割下辫子、换上明军服饰的归降绿营兵,全部换上了刀盾,杀入阵地,与清军在战壕内展开搏杀。

    而在阵地前,明军已经构筑起了一条战壕胸墙,火枪兵据守于此,凭借线膛火枪的射程,与守卫阵地的清军展开对射。

    炮战、枪战,再加上近战肉搏,明军有着非常完善的进攻体系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