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官方和民间的评价也不一样。
可明朝的永乐盛世很有水分,再加上朱棣的好大喜功,以及营造万国来朝的朝贡体系。
而使大明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却是比较真实的。
到了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鉴于财政紧张,不得不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各种面子工程停止了,各种战争停止了,边疆的防线也收缩了。明朝的经济才算步入正轨,史称“仁宣之治”。
不管怎么样,从这些盛世出现的时间上看,没有开国之君能够创造出来的。
一个新朝代的建立,都是在旧王朝的废墟之上。战乱导致民不聊生,经济破坏,百废待兴。
而要达到盛世,就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
战后的恢复重建,经济的发展,百姓的休养生息,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任务。
所以,盛世的诞生,往往需要数代帝王的努力,几十年的国家发展为经济基础,才能为盛世的产生创造条件。
但象新兴的大明,却似乎能成为一个例外。
江南光复不过两年多,北方则是一年多,可看现在的发展势头,再有个七八年,十来年,很可能就是太平盛世的景象。
“盛世的标准,无非是国家统一而强大,基本无外患之忧,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洪育鳌一项一项地比较着,分析着,走过午门,穿过右便门。很快,武英殿已出现在视线之内,他也收起了思绪。
武英殿南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
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
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六十三间。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
除了内阁官员办公和休息的房间,武英殿还是藏书修书和书局所在。反正这么多房间,空着也是空着。
殿内,毛寿登和张煌言已经开始办公,几个小官吏不时捧着奏疏和题本进进出出。
“某家来晚了,毛大人、张大人见谅。”洪育鳌干咳了一声,笑着拱了拱手。
毛寿登抬起头,露出笑容,说道:“不晚,是我等来早了。”
张煌言笑着颌首,向洪育鳌拱了拱手。
洪育鳌来到自己座位,便有仆役奉上茶水和湿毛巾。
擦了把脸,又喝了两口水,洪育鳌才稳定心神,拿起桌案上的奏疏题本看了起来。
毛寿登、洪育鳌、张煌言和蒋尚膺,再加上刘体纯和李来亨,是内阁的六位成员。
但文官只管政经,军事上不插手。李来亨暂时作为军方代表,在内阁中起到联系沟通的作用。
大都督府已经更名为国防部,则管着原来兵部的工作。
现在国防部的机构也进行了细划,有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军工部、海军部,以及训练司、动员司等等。
当然,黄立也是照葫芦画瓢,在摸索和实践之中。只不过,就是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在当时也是先进的。
对于提拔武人入阁,毛寿登等人稍有些不满,但开国之初,武勋立功最大。
况且,万岁不用宦官来制衡文臣,他们倒也能够接受现在的文武并驾的格局。
文官和宦官是天然的对立面,在文官眼中,太监干政是祸乱朝纲;在宦官眼中,文官则是瞧不起他们的。
但从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格局来看,文官集团的宦官集体的争斗,多是皇帝在背后搞事。
对于党争,皇帝看得很清楚,却任其发展,只是加以利用,视为高明的平衡手段,维护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显然,现在的黄立已经彻底抛弃了原来的所谓帝王之术。
在他看来,什么嘉靖,什么万历,全是纵容党争,使大明衰弱亡国的罪魁祸首。
只是牢牢地把握住皇权,坐稳龙椅,把那些文官玩弄于股掌之间,就觉得自己好厉害,真是不知所谓。
也正因为如此,毛寿登、张煌言等人才认为皇帝是明君一个。
在史书的记载中,也通常会有这样的评价标准,宠信宦官的都是昏君,信用文官的都是明君。
比如“众正盈朝”的崇祯朝,虽然亡国了,在史书中崇祯还是被捧得挺高,甚至被奉为明君。
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也是无耻文人写的,那些东林党,哪个不是写的又清正又爱民,都是特么的好官。
可惜,黄立既然决定改革,就要从根本上消灭大明的痼疾。趁着现在的好时机,阻力也是最小。
殿内空间很大,几位阁臣各有座位书案,旁边也有书吏。处理的奏疏看起来很多,但都不是什么大事。
黄立现在也批阅奏疏,但多数还是看总结归纳之后的节略。毕竟不是什么军情大事,他知道有这事就行。
所以,一般的处理意见,黄立都不驳内阁所拟。
只是在军事上,黄立投注较大的精力。再就是有些象是不务正业的奇技淫巧,也就是各种机械和物理化学的实验。
当然,黄立不象木匠皇帝那般宠信太监,也没有荒废政务。
这样倒是让内阁诸人有被重视信任的感觉,处理政务也是兢兢业业。若是有被万岁另行批示的,往往觉得是自己的疏漏和责任。
幸好,绝大多数奏疏都按照他们拟定的意见处理了。
“万岁还未到扬州?”毛寿登微皱眉头,看着刚刚由高塔通信送到的消息。
洪育鳌等人抬起头,略微估算了一下,也知道毛寿登为何如此。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