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大唐日报刊登“球”文章的第四日,世家声讨大唐第一学院的呼声已经到了巅峰。
长安街道上随处可见有文人作诗,作文章来嘲笑大唐第一学院。
特别是那些曾经报考学院却落选的“文人”,他们批判的更加卖力。
仿佛在证明当初落选不是因为他们才华不够,而是学院本身的问题。
学院内。
经过三天的发酵,学院中的学生也开始变得有些焦躁不安。
尽管他们的先生告诉他们不必理会此事,学院自会给出解释。
但仍旧有一些学生选择了退出学院,甚至包括一些成绩优异的寒门子弟。
有些世家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
第五日。
一直没有任何回应的大唐第一学院有了动作。
报纸上多了两篇大唐第一学院科研院署名的文章。
准确的来说,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海中的船向我们驶来,最先看到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哪个先落地?
两个问题一出,对大唐第一学院的嘲笑声愈发的大了。
一个没有考上大唐第一学院的纨绔子弟在街头拿到报纸后捧腹大笑。
“哈哈哈,自称大唐第一学院,这种问题都要拿出来问?小爷我没去过海上,不过第二个问题,小爷用脚都能答出来,肯定是重的先落地!”
一个在长安小有名气的教书先生看到报纸上的问题,不由得摇头叹息。
“真是可笑啊,我前几日还以为大唐第一学院有自己的解释,真没想到,竟还能问出如此愚蠢的问题。船行驶过来,第一眼难不成不是船头,还是船尾不成?”
这一番话,引得周围人哄堂大笑。
人群中一个拉车汉却显得愁眉苦脸。琇書網
他叫张老汉,他的儿子从小便不太聪明,尽管每日刻苦读书,却只能勉强跟上同龄人的脚步。
因此,他没少受到同行的嘲笑。
可自从前些日子,他的儿子以不错的成绩考进大唐第一学院。
周围嘲讽的话语瞬间悄然消失不见了。
接踵而来的是各种祝贺和恭维。
他却并没有因为同行态度的改变而高兴,他只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可以长大成才。
可没想到,一个月时间都还没到,学院的境遇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呦呵,张老汉,怎么样,你儿子还没退学么?”
一声吆喝打断了张老汉的思绪。
见围过来的几个同行,张老汉没有回应他们,拉着车转身离去。
几个同行见张老汉转身就走,不由的开口大声讥笑。
“呵呵,什么人上什么学院,这话说的真没错。”
“是啊,当初恭维了他几句,还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
“呵呵,以后啊,他儿子也是个拉车的命……”
张老汉听着身后越说越得意的同行,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
人情冷暖,他早就经历过了。
仅仅一上午的时间,大唐第一学院彻底成为了长安的笑话。
而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当日下午。
一群海上的渔民进入了长安城。
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便会运一些海鱼进入长安城售卖。
因为海鱼味道独特鲜美,所以很受长安一些贵族的喜欢。
在他们像往日一样售卖海鱼之时,听到周围的人都在讨论报纸上的内容。
他们好奇的询问,而那些买鱼的人便将报纸上的问题当做笑话讲给了他们听。
可让他们傻眼的一幕发生了。
在听到他们口中船只航行的问题,那渔民中的一个深思了一下,随后便看向身旁的同伴。
“老八,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像每次先看到的是船帆的桅杆吧?”
那被叫做老八的大汉听到此话,想了一下,随后憨憨的挠了挠头。
“对啊,我每次等你们回来的时候,先看到桅杆。”
周围有百姓听到这样的话,好奇的围了过来。
“不应该先看到船头吗?船头不是在最前面么?”
那老八认真想了想,随后坚定的摇了摇头。
“虽然船头在最前面,但先看到桅杆好一会儿之后,才会看见船头。”
众人不信,随着这里消息的传出,越来越多在海边生活过的人站出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先看见桅杆!
长安震惊,他们再次看向报纸上问题的时候,眼光逐渐有了一些变化。
没有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大唐第一学院传出了一则消息。
一刻钟之后,大唐第一学院校门处,将进行铁球实验。
因为船只问题的巨大反差,无数的长安百姓怀揣着好奇的心情,向着大唐第一学院赶去。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