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报,身后还有随行的宫人,宣读了皇帝的旨意。
李岳入京,便派人去了大都督府报备。再由大都督府呈报御前,由皇帝确定陛见的日期和时间。
李岳是将近中午到的,只不过两个时辰多一点,皇帝已经定下传召的时间,就是明天。
“这么快?!”李来亨有些惊讶,但转而又是惊喜。
这说明皇帝的信重和期待,从大都督府报备再上呈御览,皇帝几乎是没有一点耽搁,还越过了正常的流程。
李岳跪倒领旨,送走宫人,又派人去馆驿通知巴海。
“皇恩浩荡啊!”李来亨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感慨道:“有这般的恩宠看重,为父再无忧矣!”
他不知道,这是黄立特意为之。无他,尽量减轻这些勋贵的心理负担。
…………..
下关。
幕府的谈判代表是德川家的直系,现在大将军德川家纲的兄弟,也就是未来的大将军德川纲吉。
当然,谁也不会想到,德川家纲会没有子嗣,会在四十岁就死掉。德川纲吉也不会有人相信,他就是下一任的大将军。
德川纲吉还带着酒井忠清的儿子,酒井忠清则掌握着德川幕府的实权,堪称权臣。
在中华文化圈的国家里,倭国相距最远,也从来没有成为中国正式的藩属国。
所以,它的国家元首和中国一样,也称“帝”。
琉球和朝鲜在古代是中国册封国,只称王不称帝。而安南属于“外王内帝”,即自己国内号“帝”,对中国称“国王”。
不过,对于古代自认为天下中心的中国来讲,根本不可能承认倭国的“天皇”称号,一直以来基本直接矮化一格,称日本天皇为“王”的。
而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曾向倭国派遣使节,要求倭国取缔倭寇并向明朝朝贡。
当时倭国是南北朝乱世,明朝直接联络的九州地区是由南朝怀良亲王控制。
显然,朱太祖对倭国国内局势的认知,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误解。
他并没有清楚地了解到倭国已经分裂为南北两个政权,并且南北之间存在着激烈的争斗和对抗。
而南朝的怀良亲王不仅拒绝了大明的要求,还处决了明朝所派的七名使者中的五个。
其余两个使者,在被关押两月后,才被放回。
当使者逃回国内,将情况一五一十汇报给了太祖,朱太祖气得当时就想攻打倭国。
但大明才刚刚建立,北方还有元军没有清除消灭,理智之下,朱元璋便没有贸然出兵。
一年后,大明第三次派遣使者出使倭国,这一次朱元璋的口气缓和了不少,怀良亲王也借坡下驴,在回信中尊称朱元璋为陛下,自称为臣。
看着怀良亲王终于肯说软话了,朱元璋“终鉴蒙古之辙,不加兵也”。
后来倭国南北朝由北朝统一,室町幕府驱逐了怀良亲王的势力。
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满以“日本征夷将军源义满”的名义,向明朝朝贡,但明朝直接拒绝了。
因为,朱元璋当时认为“大觉系”的“日本国王怀良”(或作良怀)才是日本正统君主,而“持明系”则是乱臣。
足利义满是“持明系”的臣子,更不应与之通交,朱元璋认为君臣大义名分不能马虎。
等到了成祖继位后,朱棣本身得国不正,因此对于“外国来朝”很是热衷,以强化自己的正统性。
而足利义满也学聪明了,给自己的名义是“日本国王臣源义满”。
所以,朱棣立刻封了源道义(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赐日本国王之印,发给堪合符。
在勘合贸易这段期间里,日本在名义上便是明朝的附属国。
因为勘合贸易的本质上是朝贡贸易,即认可明朝宗主权的前提下,日本向明朝以朝贡的形式展开的官方贸易行为。
如果不认可明朝宗主权的话,连贸易的资格都没有。
但这个宗藩关系实际上虚名更重,因为日本名义上的元首,倭皇可没有臣服大明。所以,明朝也不能说就是日本正式的宗主国。
等到室町时代结束,进入江户时代以后,德川幕府便正式摆脱了藩属的名义,只与明清做贸易,却不称臣。
所以,严格来说,倭国在历史上并没有成为任何国家的藩属国。
尽管明朝曾试图与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但由于倭国的内部政治动荡和明朝的政策变化,这种关系并没有持续下去。
而倭国天皇和幕府将军的权力结构,也使得倭国不需要象其他国家那样,成为某个大国的藩属国。
所以,伐倭第一阶段胜利,大明所提出的谈判条件,第一条就是倭国的称臣纳贡。
大明对于藩属国的权力,主要体现在对其内政的有限干预和对外政策的控制上。
比如朝鲜、琉球和安南,国王要得到大明的同意和册封,才具有正统性。
这样一来,想要进行王朝更迭,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象安南,北阮南郑形成长期对峙,但安南王却一直是大明册封的黎氏,尽管只是傀儡。
还有朝鲜,仁祖篡位后,千方百计想得到大明的承认和册封,就是想加强其正统性。
现在,大明也要把掌握对其内政的干预权,并控制其对外的政策。
比如,倭皇降格为倭王,由大明赐印册封;幕府将军的继位传承也要大明承认。
还有割让九州、四国、北海道,以及本州岛将近三分之一的地方,每年缴纳岁币五百万等等。
俗话说,漫天要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