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2章 东北新攻略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同时,请辽东巡抚在吉林船厂周边安置移民,或者是劳务输出的朝鲜人。一边开垦耕种,一边向吉林船厂运输粮草物资。

    造船的工作也要在开春后展开,调用旅顺造船厂的工匠,争取在一年时间内打造出一支能沿松花江航行的船队。

    毕竟是内河航运,所需的船只并不会很大。

    比如亦失哈北巡的船只,最多的时候有二十五艘船,每船除载货及军粮谷物外,只有四十余人。

    显然,史籍上所说的“巨舟”,应该只有十几吨或几十吨的载重量,相对于海船是不值一提的。

    而且,东北的水运最多只有半年可行。等到冬季冰封,江河都不能行船。

    不仅水运有季节限制,陆路也是一样。大雪封路,在没有现代化除雪机械的情况下,就相当于隔绝。

    “不管有多少困难,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哪怕是需要投入大量的钱粮,也不过是两三年的时间。”

    李岳对于东北的气候环境,以及在苦寒环境生存之道,都有着较深的了解和研究。

    既然宁古塔能够居住百姓,能够驻防士兵,明军肯定会做得更好。只看万岁的研究和指点,便能明白准备会比较充分。

    从修路的材料,到适合东北耕种的农作物,还有以东北特产进行商贸的规划,从民生到经济,可谓是思虑周详细致。

    “一万马步精兵,足以取胜;七八千人马,胜利也有把握。末将以为,既要消灭鞑虏,又要扫荡歼灭沙俄侵略者,以万人为最佳。”

    相对于满清所称的罗刹人,黄立已经准确地定义为沙俄。并且,对沙俄的情况作了搜集整理,以供军民知晓。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沙俄侵略者,李岳是并不看在眼里的。

    他认为,有一两千装备精良的军队,就足以将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侵略者全部消灭。

    而且,对于皇帝所下达的全部杀死,不留俘虏的令旨,李岳也会全部遵照执行,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

    “吃人恶魔吗,不过是群茹毛饮血的畜生,丝毫没有得到宽恕的权利。也只有赶尽杀绝,才能阻止他们成群结队的不断南下。”

    “等到我军在黑龙江流域站稳脚跟,并有了粮弹物资的囤积,沿着黑龙江向北拓展,就能彻底消除祸患,并在新的占领地与沙俄展开争夺。”

    李岳相信皇帝的判断,沙俄不会调动太多的力量争夺远东。

    而此消彼涨,明军就要不断地抢占地盘,不断地压迫沙俄,并争取漠北蒙古诸部的归附。

    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所在,对于敌人知道一清二楚,绝不会象满清那样,被沙俄的虚张声势唬住。

    当时的形势明明能继续北进,却签了什么尼布楚条约,困住了自己的手脚。说到底,还是没有进取之心,更对国际状况两眼一抹黑。

    更重要的还是异族统治中原的心虚,如果不是对东北限制开发,阻挡百姓进入,可能也不会造成东北将来的恶果。

    李岳写完了奏疏,认真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封好加蜡封,盖上印鉴,派人送出。

    接下来,可能还有一个月才会开春雪融。那时候,招降的人员应该能够上路,明军的准备也会开始。

    李岳微翘起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又拿起笔,给远在南京的双亲写起了家书。

    年前便有过一封,现在这一封除了关心问候,还要告诉父母一件终事大事,这也是父母一直关心着急的。

    想着高小妹的音容笑貌,想着她的开朗大方,李岳一直含着笑,但还克制着,没有把太多的溢美之辞付诸于字词。

    “希望今年能解决鞑虏残余,不管是招降,还是歼灭。那时候或许能带着高小妹入京述职,并在父母的主持下,娶亲完婚。”

    李岳停下了笔,憧憬着,欢喜着,将信封好。

    这是恋爱的感觉,想到她,就觉得天是蓝的,空气是清新的,什么事物看起来都那么地美好。

    …………

    辽阳。

    巡抚全凤翔也收到了皇帝的书信,对于接下来的辽东的经营和治理,以及东北的开拓,也有了新的安排和布署。

    招降能否成功,对于全凤翔来说,影响不大。只要在钱粮上尽力供应军队,使其能展开行动,便是他的功劳。

    当然,是全力和尽力,钱粮基本上要靠朝廷来调拔,他主要是安排人力物力,进行一些重点的倾向性的建设。

    “万岁已经谋划得相当细致,辽东兴盛起来的时间越短越好,那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才干。”

    全凤翔并没有急于写回奏,而是喝着茶水,仔细地思索着今年要进行的大事。

    开春就要在大连建起水泥厂,那里有储量惊人且易开采的石灰石矿,曾经号称是亚洲第一。后世经过采矿,形成了巨大的天池。

    浑河、太子河、辽河水运也将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促进辽东的物流商贸,也为将来东北反哺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

    肥沃的黑土地,特产之一就是大豆。而反向中原输出粮豆,历史上是在康熙年代后期。

    但现在,随着辽沈地区耕地的迅速扩大,粮豆产量大幅增长已成定局。

    特别是大豆,东北黑土地的出产,长势好、营养高,历史上不仅供应国内,近代还是出口大宗商品,远销到欧洲。

    大豆可以加工为油脂产品,豆饼既是牲畜的精饲料,还是非常好的肥料。

    黄立是准备把大豆和豆产品打造成出口创汇的另一大名牌,东北出产的大豆品质非常好,能够受到欧洲国家的欢迎。

    欧洲人已经发现与落花生、棉籽、亚麻仁、棕榈核、椰子实等油料植物相比,大豆的蛋白质与矿物质含量都是领先的。

    但由于气候与地理原因,大豆一直没有在欧洲移植成功,尽管欧洲不少国家都进行过尝试。

    至于美丽国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