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92章 边防重任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将校差别很大,不只是一个“将军”的称呼。只有到了将级,才有可能封爵,待遇自然也水涨船高。

    “遵化那边倒是繁荣起来了。”刘体纯微笑着说道:“待到换防,将士们也能松散休整。”

    遵化有上万驻军,吃喝住行都要花钱。军人又不差钱,在外戍守,少不得要喝点小酒,还要买生活日用。

    商人自然是紧盯着生财之道,就是周边的百姓,养些家禽家畜,也不缺销售的渠道。

    而且,喜峰口、开平、遵化都开设马市,使得商贾云集,地方经济发展很快,以后也将更加的繁荣。

    戍边辛苦,特别是一线官兵,多是在偏僻边关。后勤能供应得上,就已经很不容易。

    所以,数月一轮,也是让官兵们能够放松休息一下。劳逸结合,张驰有度,也是带兵之道。

    吃着饭菜,寥游击又随意地说道:“听说南边的海军很出风头,南洋的土著小国,几千人马就能灭了。”

    刘体纯点了点头,说道:“南洋地广人稀,土著也孱弱不堪。就是西夷强些,可人也不多。只有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实力稍强。”

    笑了笑,他继续说道:“强也只是在海上,舰船火炮的交锋,对咱们来说,都不是熟悉的战法。可到了陆地上,西夷也根本不是对手。”

    寥游击用力点头,说道:“南洋的气候,咱们也不太适应。末将还是觉得北方舒服,这开疆拓土的,也分个先后。”

    “放心吧,这仗啊,还有得打。”刘体纯把汤喝完,放下了碗,说道:“若不是北方更重要,万岁也不会迁都的。”

    寥游击也放下筷子,说道:“万岁有雄心壮志,肯定也要创下超过太祖成祖的功绩。不说是永除北方边患,也要打得蒙古人不敢南下寇边才是。”

    “万岁的宏图伟略,不是咱们能够想象的。”刘体纯坐直了身子,岔开话题,问道:“家眷安置好了?听说儿子都三岁啦。”

    寥游击咧开大嘴笑了起来,说道:“都安置好了,就在蓟州丰润县,离遵化不远的。末将的儿子三岁,年初又添了个丫头,现在应该会叫‘爹’了吧?”

    “不错,儿女双全,有福份哪!”刘体纯不掩羡慕,拍了拍廖游击的胳臂。

    他的脑海里闪过了胖乎乎的女孩的模样儿,孙女也会叫“爷爷”了吧?儿子一家在山东团聚,什么时候添个孙子才好。

    刘体纯已经是郡王,可不敢奢望一字王,已经是到头儿的爵位。就算刘享啥也不干,也能因父荫而享受荣华富贵。

    可刘体纯却不想让儿子无所事事,越是建功立业,越是得皇帝信重,日后就越是稳当。

    就象李来亨要李岳在外领军作战一样,还有袁东宝,这几位郡王差不多都想到一块儿去了。

    下一代是得用的,皇帝信重,他们自然也是安全的。从安排到皇帝身边作侍卫,便有着这样的心思。

    感情培养出来,皇帝若是个重情的,将来自然不会亏待。从年龄上看,皇帝也会考虑武将们不出现青黄不接的时候。

    老的退下来,或是不掌兵权,下一代却能顶上去,凭的不是资历,而是自己的本事。

    说到底,刘体纯和李来亨等人还是心里有疙瘩,并不能完全放下心来。

    皇帝在南方崛起,在南京登基,对他们来说,其实是好的。北上迁都,京师可是皇帝的伤心之地。

    睹物伤人,想到甲申城破的凄惶,父死母亡的悲惨,自己从此以后的颠沛流离,说不定就生出怨恨,会迁怒到他人。

    虽然刘体纯等人都未参与攻打北京,但那是大顺军所为,他们与大顺军可是有着极深的关系和牵扯。

    虽然皇帝一直推之以诚,对武将更显宽容,对刘体纯等人更是信重有加。

    但人都是会变的,太祖刚打下天下时,对文臣武将也是加官晋爵不含糊,甚至还有免死金牌赐下。

    可到后来,杀起来也是真狠,牵连也广。

    只是蓝玉一案,便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被杀者一万五千多人,可谓“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虽然导致蓝玉案爆发的导火索是太子早亡、皇孙年幼,又赶上朱元璋重病多疑,担心皇孙镇不住那些武将勋贵。

    在刘体纯看来,蓝玉虽有大功于朝廷,但其后来居功自傲,骄奢不法,却也是咎由自取。

    史书有载:居功不自谦,器小而任重,说的就是蓝玉。

    所以,刘体纯等人才坚辞亲王之封,并主动自解兵权,在大都督府任职,相当于退居二线。

    “万岁还是信任我等的。”刘体纯还有别的关口要巡视检查,吃过饭便带着护卫离开,路上又胡思乱想起来。

    北京军区最是重要,先是李来亨,其后又是他接任指挥,可见皇帝的信重。

    “只要忠心事君,兢兢业业,应该就不必如履薄冰。心有所想,在言语和行动上,难免会有暴露。”

    “万岁未有猜忌怀疑之实,我等若是疑君,岂不是大逆不道?到现在为止,万岁一直是开诚布公,胸襟广阔…….”

    刘体纯强迫自己不去想那些杞人忧天的事情,强行把思路转到了军务上,心情才有所舒缓。

    万岁北上定都也确实是形势所需,开拓南洋多用海军,且土著孱弱,不会有太过激烈的战斗。

    北方则不同,蒙古诸部形势错综复杂,有时需要很快的反应,才能取得最好的结果。

    察哈尔部想着统一漠南蒙古诸部,但实力不够,只能是不断吞并,不断发展壮大。

    在察哈尔部的压力之下,蒙古诸部肯定会作出反应。或是联合对敌,或是归顺依附,抑或是向大明求援。

    皇帝也向刘体纯和李来亨等人交了底,不插手漠南蒙古诸部的内乱。但若有内附的蒙古诸部,则要尽量接纳。

    内附和归附是不一样的,内附就相当于归化,相当于成为大明的直辖疆域,部落的蒙古人也就成为大明的子民。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