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7章 节三秦 制西域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许放牧。漠南荒闲平地及山场,听其牧放樵采。

    诸王敢有称说是“自己草场山场者,其论非轻”。

    同时,朱元璋要求长远的牧养,军户要有自己的牧群,和蒙古人一样挤奶吃。

    但到了靖难之后,永乐内徙东胜镇、大宁镇,放弃了“北去不拘几千里”的辽阔疆域。

    仁宣时期,漠南诸卫所几乎全部废除或内迁,北方防线退守至边墙,丧失了缓冲,陷入了被动。

    黄立虽然没象朱元璋那般强势,但也是形势使然,北方的恢复重建需要时间。

    但被动防御也不是他的性格和作风,尽管现在甘陕的骑兵总数只有四万,可战力强悍,对蒙古诸部作战,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

    况且,步兵也不是不能打骑兵。凭借犀利的火器,机动不足,防守要地关隘却是足够。

    蒙古诸部不可不防,并没有见识过明军的强大,难免有不自量力的蠢人。

    祁三升掏出烟盒,递给马宝一根,和他一起吞云吐雾,在自家的府宅中继续逛着看着。

    “抽惯了这烟卷,散烟就看不上啦!”马宝感叹着,“享了福,这人也就松垮了。咱们可还得继续给朝廷效力,为万岁效忠。”

    他们比不得夔东出身的将领,从龙时间晚了,光复江南后,才封伯;北伐大胜,才晋侯。

    而夔东将领在光复云南后,便已经有很多封伯封侯的,正好比他们早了一步。

    如果按时间来划分,那就清晰了。

    夔东系的是第一拔从龙之臣,大西军和吴系出身的是第二拔,光复江南时反正归降的是第三拔。

    等到北伐开始到结束,在北方就很少有反正降附的将领再有封爵。

    毕竟,那已经是大势所趋,他们就算反正,也没有什么功劳,多是原职任用。

    现在,天下已定,但皇帝锐意进取,能够再继续建功立业的,也就剩下了伯侯和更往下的将领。

    不说能升到郡王这个天花板,就是到了国公,也能令人满意。

    何况,马宝和祁三升等将领,年岁还不算大,怎么也要再往上升一升才甘心。

    祁三升深有同感,吐着烟雾示意马宝去凉亭中坐下,已有亲兵奉上茶水。

    “圣驾北上也就一两年的事情,某琢磨着,对漠南蒙古动手,差不多也就在那以后。”

    祁三升喝着茶水,缓缓说道:“万岁开拓进取之志,还要胜过太祖皇帝。而北方作战,更加依靠骑兵。”

    南面扩张靠海军,北面征战赖骑兵,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步兵和炮兵,以夔东系出身的将领居多;骑兵作战,则是大西军和吴系将领更擅长。

    马宝轻轻颌首,说道:“除了开马市,甘肃还建了马场。只要战马数量上来,扩充骑兵也不难。”

    “先以步兵稳固要地关隘,争取一年多的时间整合训练骑兵。到迁都之后,只要万岁下旨,咱们就能立时发动。”

    有相当数量的骑兵将分批退役,或是转驻他地,补充进来的是原甘陕绿营的官兵。

    毕竟,他们的家人在这里,守乡卫土更有动力。

    这也是古代交通所限制的,将士们也有探亲假。要是出省,跋山涉水的时间,就占去了大半。

    甘陕绿营的官兵在骑术上倒也不差,但对于明军来说,骑术和武技已经不是太过重要。

    一是火力致胜,其次是坚定的战斗意志,最后便是必胜的信心。

    明军已经是身经百战,从南打到北,在击败凶恶的鞑虏之后,军心士气达到了顶峰。

    即便有不少官兵退役,但骨干和核心仍在。在整合训练之后,一样能把这些优良的品质传承下去。

    甘陕出身的官兵,本身就有悍勇的气质。装备先进武器,经过严格训练,还会是强军。

    “要是肯留在甘陕安家的将士更多一些就好了。”马宝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略有些伤感。

    一些将士已经熟悉,可不管是退役,还是转驻他方,以后兴许都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祁三升苦笑了一声,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看他们能和家人团聚,能享安乐太平,也就不那么难受了。”

    马宝点了点头,心情看似好了一些,感慨道:“是啊,这么多年出生入死的,终于有了好结果。”

    想退役的多是低级军官和士兵,还是要达到年限,符合条件的。毕竟,他们觉得要晋升的话,花费时间太多。

    而象马宝、祁三升等将领,以及中级军官,更愿意继续戎马生涯、建功立业。

    这和后世也是差不多的现象,当官儿的享清闲,也不累,工资还高,谁不想着多干几年。

    底层的工人们又脏又累,挣得还不多,那自然是盼着退休,没准还能多领些退休金。

    征战这么多年,中间又几度调整补充,马宝和祁三升的手下,也不再是原班人马,也没有了多少从甘陕出去的旧人。

    所以,要退役的,以及要转驻他省的,基本都是按原籍安置,省得千里迢迢,还要送家眷过来。

    黄立倒是想学后世的征兵和安置办法,不管天南海北,随机分配所属部队,以避免部队地方化。

    可现实条件所限,实施起来困难很大。在没有更快的交通工具之前,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尽管如此,黄立还是要逐渐地在大明实现普遍兵役制。

    也不用多,服役两年,掌握基本的战斗技能就行。日后若有需要时,便能轻易地扩充军队。

    全民皆兵的话,人口亿兆的大明,还有哪个国家能够抵挡?

    而且,这些兵员还将被灌输冒险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