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  晋末长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但他好像也无力阻止。
    
    周家不是他一個人说了算,很多人迫于压力,默认了这件事,那就没办法了。
    
    “哈哈,陈公这仗打得痛快,让匈奴闻风丧胆,壮哉!当满饮此杯。”楼下又传来了声音,伴随着略显讨好的笑声。
    
    “今岁除兖州外,司、豫二州多有种冬小麦者。何也?匈奴丧胆,无力南侵,故有此幸事。”一个苍老的声音紧接着传了出来。
    
    很明显,这是裴康了。他说完后,还有几声附和,那是裴康带来的随员,其中包括阳翟令周谟。
    
    唉!周馥又叹了口气。
    
    他知道,从侄的前程被他耽误了,一直在阳翟令上兜兜转转,未能升迁,原因在于当初他扬言要派精兵三万北上洛阳,迎天子迁都寿春。
    
    “冬小麦实乃德政。”
    
    “确实德政,惜乎农人愚昧,愿意这么做的人不多。”
    
    “其实比以前多了。三年大旱、四年蝗灾,若无冬小麦,河南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
    
    “汝南二十余万百姓感谢陈公的大恩大德。”
    
    “为此德政,满饮此杯。”
    
    “满饮此杯。”
    
    宴间一片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周馥懒得再听了,坐回了案几后,打算给伯仁写封信。
    
    荆州都督山简已经病逝,刺史王澄因为难以平定蔓延到荆州的杜弢之乱,惊慌失措之下,也不找王夷甫商量,竟然辞官不做了。
    
    朝廷以前中护军荀崧——对,就是那个在新安大败的荀景猷——为都督,周顗周伯仁为刺史。
    
    伯仁是琅琊王的人。
    
    周馥与琅琊王仇怨不小,不欲助他,但他对伯仁再进一步颇为期待。毕竟,如今的安成周氏,急需一个台面上的顶梁柱来为家族遮风挡雨,伯仁最适合不过了。
    
    只是这信写什么呢?周馥思虑良久,方才落笔。
    
    他先写了一下家中的情况,随后聊了聊最近听到的消息。
    
    就在不久之前,发生了几件大事。
    
    其一是晋阳被拓跋猗卢夺回了。
    
    这人确实可以,派儿子拓跋六修为先锋,众至数万。自领二十万众继之,可谓倾巢而出。
    
    这个数字有点夸张。拓跋鲜卑没什么步兵,几乎全是骑兵,二十几万骑纯唬人呢,但总数应不下五万。
    
    草原上的胡人是真的茫茫多。
    
    刘琨带着在常山招募的兵马,外加收拢溃兵,共数千人为向导,随军攻打晋阳。
    
    匈奴人遇到了当初晋人同样的困境:无粮,难以坚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野战,大败。
    
    随后驱晋阳百姓撤退,这无疑是个昏招,很快被拓跋猗卢追上,再败。
    
    并州刺史刘丰就擒,河内王刘粲奔回,前后损失胡晋兵马八千余。
    
    刘琨收复晋阳后,情况更加危急,因为他入手的是一座空城,被迫徙屯晋阳北面的阳曲——拓跋鲜卑追上匈奴人后,救回了很多晋阳百姓,但显然不可能还给刘琨,而是作为酬劳带走了。
    
    拓跋猗卢还留了一点兵助刘琨守御,又送牛马羊各千余头、资粮百车,然后回返。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