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蚕桑与河阳  晋末长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马渚在孟津西,马渚西面又有一个小渡口,曰“硖石津”,或曰“河清渡”,因为水势相对湍急,用得较少,不如孟津重要。
    
    尔朱荣南讨元颢时,曾命尔朱兆、贺拔胜缚材为筏,渡河南下。
    
    高渚在马渚附近。
    
    陶渚就比较重要了,而且面积较大,离孟津很近。
    
    曹魏之时,杜畿“受诏作御楼船,于陶河试船,遇风没”。
    
    陶河,就是这一段被陶渚分隔的黄河别称。
    
    国朝初年,杜预在此造浮桥,横跨南北,现已毁于战火。
    
    北魏年间,于黄河南北两岸及陶渚上筑城、造浮桥,置中郎将领兵戍守。
    
    唐代时,河中沙洲面积更大,晋时的河渚可能已连成一片,于是置河阳三城节度使,守御这个洛阳北大门。
    
    “朝廷倒是不想坐以待毙。”邵勋说道:“还在积极自救啊。”
    
    陈有根呵呵一笑。
    
    羊忱则苦笑,这话说得!任谁被刀抵在脖子上时,也要想办法挣扎啊。
    
    “朝议如何?”邵勋又问道:“新安、三渚之事,不可能同时来。”
    
    “朝议于渚上屯兵筑城,阻匈奴南渡也。”羊忱说道:“河渚与南岸,由浮桥相连。”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朝廷以司徒傅祗总督筑城、造桥之事,然匈奴势大,凶悍残暴,需得大兵镇守。”羊忱道:“朝廷这是想让明公为其保驾护航。”
    
    “逮着我就往死里用啊。”邵勋笑道:“不过,朝廷这么做,倒让我挺赞赏的,终于不再混吃等死了。”
    
    陈有根忍不住大笑起来。
    
    羊忱静静看着邵勋。
    
    “其实,这事我也挺感兴趣。”邵勋说道:“将来若北伐匈奴,于此过河倒是不错。朝廷能将这桥交给我吗?”
    
    “朝廷怕是求之不得。”羊忱说道。
    
    “回复朝廷。”邵勋想了想后,说道:“于河渚上侨置河阳县,此县由一将军镇守,拨工匠修治船楫,调百姓种植果蔬,放牧马匹牛羊。要搞,气魄就大一点。河北岸遮马堤一带亦筑城,与河渚上的中城,大河南岸孟津渡口的南城一起,谓之‘河阳三城’。三城之间以浮桥相连,多积资粮,多屯兵卒,将孟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陈有根、羊忱对视一眼,这么一搞,匈奴再从河内南下就不太方便了,除非等到冬天黄河结冰。
    
    但怎么说呢,河阳三城若成功筑起,将会是匈奴的眼中钉肉中刺,一定会遣大军来攻。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朝廷终于掌握了一点主动权,抓住了匈奴人的软肋,正所谓攻其必救也。
    
    “何时筑城?”邵勋又问道。
    
    “五月第一批漕粮进京后,方有余力。”羊忱说道。
    
    “好,我等朝命。”邵勋说道。
    
    在关中大乱的当口,确实是筑河阳三城的良机。
    
    过了这个村,可能就没这个店了。
    
    待到匈奴从关中抽身,河阳三城已尽数完工,届时局面又将为之一新。
    
    不过——这个朝廷也是真能折腾!
    
    别他妈再搞成与匈奴的全面战争啊,老子今年不想打。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