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蚕桑与河阳  晋末长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欲种桑树,需择美桑。”和煦的阳光下,一群衣红穿绿的女眷围在庾文君身旁,仔细听她讲着。
    
    庾文君微微有些紧张。
    
    这几天她背了好久,确保不会出差错,但事到临头,难免紧张。
    
    殷氏悄悄递上一根桑枝,缓了一下。
    
    庾文君收拾心情,继续说道:“此枝剪去两头,唯取中间一截,以其子较大,种之则其干强实,其叶肥厚。取出种子种下后,即待其出苗。”
    
    说罢,便带着女眷们来到一处刚刚清理出来的废弃园落内,道:“种子已备好,这样种下即可。”
    
    两名上了点年纪的妇人接过庾文君手里的桑子,示范种下后,让众人围观。
    
    其实吧,邵勋这个幕府没那么不接地气。
    
    不少草根出身的军官们的家人,多多少少种过桑树,对此比较了解。
    
    但主母在示范呢,你再懂也得憋着,不能当面拆台啊。
    
    当然,不懂的还是占大多数。
    
    尤其是士族将佐们的妻女,站在那里说说笑笑,不当回事。
    
    笑话!种桑养蚕这种事,朝廷年年讲,甚至皇后躬蚕礼,但谁真的当回事了?这种庶务,自然有庄客家的婆娘去干,怎么可能让她们沾手?
    
    不过,庾夫人似乎是来真的?
    
    “肃静。”荀氏站了出来,小小的脸上已有几分厉色,只听她说道:“夫人方才讲了如何选取良种,后又讲了下种之法。尔等好好看着、听着,勿得喧哗。回去之后,你等每人都要种一园,时时打理。”
    
    此话一出,众人总算安静了下来。至于她们内心怎么想的,就没人知道了。
    
    庾文君感激地看了一眼小姐妹,继续说道:“出苗之后,尽起所种之苗,将干削掉,只留根。每三根合作一株,若品字样,紧缚一竹筒底下栽种。日久之后,竹筒朽腐,三根会为一根,易长大矣。此谓育苗。”
    
    “先种桑子,再育苗,来年正月中移栽至田中……”
    
    断断续续的“讲课”一直持续到中午才结束,女眷们领了桑子,纷纷离去。
    
    待过几日,她们还要过来一趟,到蚕室中观摩一番。
    
    “累了吧?”邵勋刚刚整理完蚕室,问道。
    
    “种桑好麻烦。”庾文君叹道。
    
    “要怪就怪老天爷。”邵勋一边擦拭着神像,一边说道:“先是大旱,把桑林折腾得差不多了。第二年再来个蝗灾,把残存的桑树也给弄没了。至此,原本桑林蔚然成风的河南充斥着外地来的绢帛。本地桑树十不存一,殊为可惜。为夫给军士发赏,就感绢帛颇为不足,经常要用粮食冲抵。”
    
    之前周馥在寿春时曾上奏天子,扬、江、湘、荆四州各调绢十四万匹,总计五十六万,充作天子迁都寿春时的首批花费。
    
    先不管周馥有没有这个能力让这四個州出血,单就他这份奏折而言,足见江南的蚕桑产业没在连续两年的创世纪灾害中遭受重创,规模维持得很不错。
    
    与他们一比,河南、河北就太苦逼了,更别说关中了。
    
    邵勋想恢复豫州的蚕桑业,竟然要从下种、育苗开始,真的太难了。
    
    但这些事今年不做,明年也要做,明年不做,后面还是逃不掉。
    
    有些事,总要起头,有些成果,需要时间来累积。
    
    这是一个在一年前还白骨蔽野、饥荒遍地,连牛马毛都被啃噬殆尽,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的地方,恢复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我会带着她们好好弄的。”庾文君直接扑到了邵勋怀里,道:“我们都这么做了,诸县乡的士民应该也会效仿吧?”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