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三章 水与旱(下)  晋末长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但凡谈到水利工程,大致有三类。幸运的是,广成泽都有。
    
    第一种是沟渠。
    
    渠,水所居也。
    
    河者天生之,渠者人凿之。
    
    简单来说,就是开凿沟渠,引河水灌溉。
    
    广成泽是一个巨大的湿地,外围有七条大河、十几条小河流入,输水量巨大。
    
    如今很多已经开始耕种的农田就靠沟渠灌溉,这是最简单、最传统的水利工程了,秦汉时代就开始大量出现。
    
    渠又分自流渠和提水渠两种。
    
    前者水面高于农田,挖好沟渠后,水自流也。
    
    后者水面平行或低于农田,需要用水车提水。
    
    邵勋方才转悠的时候,就在思考一个问题。
    
    这会是春汛时节,按理来说河流水位要大涨的,但部分提水车已经无法运行了,水位低得可怕。
    
    这可是“国家工程”,少府工匠制作的水车,用了也没多久,不存在质量问题。
    
    其实有眼睛就能看到,春汛不汛,问题很大。
    
    第二种水利工程曰“陂”。
    
    陂,池也。
    
    陂得训池者,陂言其外之障,池言其中所蓄之水。
    
    简单来说,就是人工水库。
    
    广成泽的湖泊太多了。
    
    历史上直到唐代,广成泽经过一个小冰河时期三百多年的淤积成陆,面积已经缩小很多,但汝州仍有三十六陂,其中位于梁县的黄陂(非湖北黄陂)最大,灌田千顷——事实上三十六陂大部分位于梁县。
    
    一個人工湖(黄陂)就灌溉十万亩农田,可见此地上好的农业资源。
    
    此时的广成泽,面积远大于唐代,水资源更加充沛,可以说是一片原始狂野的沼泽风貌。几年的人工开发,也只是驯化了一小部分罢了。
    
    邵勋走了一圈后,焦虑心情有所缓解,对褚翜说道:“若大旱来临,河流不定会不会断流,陂池尤为关键。这是你们整饬出来的最大的陂池吧,何名也?”
    
    褚翜扭头问了一下。
    
    他来得晚,没参与前几年的水利工程,在得到确认后,看了一眼邵勋,道:“此为‘邵公陂’,可灌田千余顷。去年深秋新辟的田地,全靠此池灌溉。若事急,恤田离此不远,亦可调屯丁挑水浇地。”
    
    “这……”邵勋愕然。
    
    去年与岚姬泛舟湖上的时候,还没有名字呢,怎么现在就叫“邵公陂”了?
    
    不过这个陂池修得是真漂亮。
    
    湖畔修竹茂林,野花遍地,甚至还有成片的桑林。有些地方还修了石阶、码头,乘船可至远处的芝兰院。
    
    此时湖面上已经有一些船在捕鱼了。开春之后,江河化冻,鱼儿肥美,捕一些上来熬汤,分给干活的役徒、屯丁,好让他们更有力气。
    
    邵勋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邵公陂西北面是成片的荒田,去年开辟出来的,共一千三四百顷。
    
    今年春天种了粟,由河北俘虏的石勒部众耕作,有七千余人,被编为冀州屯田军第二、第三营,由义从军派了几百人临时看管。
    
    这片田地,邵勋原本打算交给洛阳三园退下来的庄户耕作的,但他们估计要到秋天才能南来,故先交给俘虏们种一茬,把荒地变得熟一点。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