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町人地位低下,同样也是心怀怨忿,只是没有机会,没有胆量反抗。”
黄立边想边说,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虽然伐倭的情报工作早已布置下去,但在搜集了大量情报后,黄立又有了不少新的手段。
毕竟,倭国人口众多,有两千多万。在当时的世界国家中,能排上前几位。
既要消除反抗,又要为我所有用,征服倭国就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耐下心来,千方百计。
要知道,大明周边的国家,都曾是藩属国。象朝鲜、安南、暹罗、缅甸等等。
唯独倭国,虽说也有朝贡,但一直游离于大明普照天下的光辉之外。
“倭人对于等级文化是极为迷信的,安守本位是其等级制度的核心。地位低的要向地位高的表示敬意,地位高的也不得侵犯地位低的人的权利……”
黄立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整理着思路,并示意书记官进行记录。
对于倭人的思想和习惯,大明并没有专门的研究。黄立也是基于后世的记忆,进行了部分总结归纳。
“倭人的国民性格是矛盾的,比如在战斗时往往不在意自己的生命,表现得很是英勇。但在被俘后,又表现出极度的顺从与合作……”
在二战中,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因此进行了研究,并写出了《菊与刀》,对此进行了阐述说明。
好战而祥和,黩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礼,呆板而善变,驯服而倔强,忠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
当然,现在的倭人没有经过明治维新的洗礼和改变,美国佬的总结,并不全对。
比如武士的忠诚,现在不是对倭皇,而是对各自的家主;比如善变,倒是被呆板所完全压制。
关键是类似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以及幕府的闭关锁国,没有让倭人形成思想上的解放。
所以,黄立认为,通过手段和策略,能够让倭人形成他所希望的那种性格。
呆板、驯服、懦弱、保守、祥和、尚礼……这样的倭人才是好倭人。
高弘智专心地听着,心中震惊。没想到万岁仅仅根据搜集来的情报,便将倭人分析得如此透彻。
其实,黄立也很纳闷,这小本子怎么象是怪胎。难道是徐福的锅,或者是武大郎?
幸好,现在还能改造过来,改造不过来的就都去死吧!
“对于征服者,倭人会乖顺得象条哈巴狗。所以,攻打九州岛要猛要狠,要杀得他们心惊胆战,再也生不出反抗之心。”
黄立冷笑着,说出冰冷无情的话语。
“微臣明白。”高弘智恭谨地说道:“国安部的谢伯远负责对倭工作,能力尚可。”
黄立轻轻拍了拍情报汇总,说道:“做得不错,就由他主持吧!”
谢伯远是国安部的老资历,在未光复江南前,就负责湖广的情报工作。
还有杨洵,也是国安部的干将,现在任驻朝使节。黄立准备把他也调过来,与谢伯远共同主持对倭作战。
“倭国、对马岛、济州岛、皮岛、旅顺、天津,这是最近的联络线路,朕在北京静候佳音。”
黄立已经决定北上迁都,在南京只能呆两个多月的时间。随着他坐镇北京,北方攻略也将逐步实施。
伐倭的第一阶段作战以占领九州岛为目标,限于今年完成。至于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还要看倭国的反应再确定。
在黄立的设想中,幕府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兴兵与明军大战,其次是纳款求和,割让九州岛。
在九州岛与幕府军队作战,是明军的预想计划。可以利用强大海军,在关门海峡截断幕府军队的退路,在九州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关门海峡,旧名马关海峡,濑户内海的西门户。海峡一边是本州岛,一边是九州岛,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马关海峡的中央水道深十五至二十米,西部在十米以下。
因处于海上交通要塞,众多的船舶通过此海峡,最狭窄的海域只有约六百米宽,是个因洋流急而知名的航海险处。
没有海底隧道,没有跨海大桥,倭国水师难以抵挡明国海军,也难以保障幕府军队来去自如。
同样,本州岛作为德川幕府的大本营,也将暴露在大明海军的攻击之下。处处闻警,左右支拙。
如果幕府是纳款求和,那明军也将暂停军事行动,以消化九州岛为主。
少则一年,长则两年,明军将再次行动,对本州岛的幕府展开最后的进攻。
说是最后的进攻也不准确,如果吞并的时机还不成熟,黄立希望幕府再次纳款,也会给幕府这个机会。
这样既削弱其实力,又壮大本身的军事力量。
黄立是不想明军有大的伤亡,利用朝鲜军队和降附倭人,就是理想的办法。
所以,不断地削弱德川幕府,以激起其内部的动荡。同时,也抽调更多的朝鲜军队,以及装备训练降附倭人。
而且,能够稳固在九州岛的统治,就撬动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根基,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名选择站队。
“四国岛可能不战而降,本州岛的大名们,也可能三心二意。德川幕府这棵大树摇摇欲倒,最后只需轻轻一推……”
四国是倭国最小的岛,全岛几乎都是山地,没什么发展优势,存在感很低,人口只占全倭国的百分之五六。
本州岛人口最多,差不多占到了全倭国的七八成;九州岛作为第二大岛,人口占两成左右。
也就是说,本州岛有人口一千四五百万,九州岛有四五百万,四国有一二百万,北海道的虾夷人暂时可以忽略不计。
之所以选择九州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