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三章 杨口掠影  晋末长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一群群穿着粗麻布短打衣服的人行走在松软的泥地中,挥舞着锹镐,不断挖掘着湿润的泥土。
    有些泥土在水底浸润了千万年,无数草木乃至人畜尸体腐烂其中,被挖掘出来后堆积在岸边,反复夯实,形成一道道黑色的堤坝。
    水底不断有气泡涌出,散发着难闻的味道。但正在劳作的人们已经习惯了,
    对这一切熟视无睹。
    在他们的努力下,被芦苇和水泊包围的沙洲渐渐被垫高了,表面铺满了黑色的淤泥。
    一间间芦苇编制的草屋出现在沙洲上,光着屁股的孩童打打闹闹,嬉笑不已。
    桓温注意到,所有沙洲上都还没种上庄稼。
    人们似乎只是清理了上面的草木,并将沙洲低洼卑湿处用淤泥垫了一下,然后便是修筑长围,把沙洲团团围护起来,形成一个个孤立的岛屿。
    或许明年才能种粮食吧。
    他又走到船只另一侧,看向杨口城城池附近居然已经有部分人在种粮食了。他听说过这些人:颖川庾氏介绍来的商屯百姓。
    庾家可真是风光啊!
    杨口城附近是有一片好地的。也许在数百年前和远处的那些淤泥沼泽差不多,但自三国以来屡经改造,已经形成了陂池、灌渠、农田一体的耕作区,乃东吴世兵部曲军屯之所。
    直到去年秋天,这片地似乎还收了一季粮食,现在被庾家介绍来的商徒占了不过他们也不全是坐享其成。
    桓温观察到,商屯民壮在农田边缘处继续向外扩张,填平了两条小河,疏浚了又一个沼泽,似乎想将其改造为第二个陂池,灌溉第二片耕作区。
    是了,他们终究是要靠种粮赚钱的,开垦出来的田地越多越好。
    如此看来,倒也不算太过分。
    桓温很快下了座船,当他踏上坚实的陆地时,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一辆牛车。
    十余人哭哭啼啼,跟在牛车旁边。
    车上是一卷苇席,鼓鼓囊囊的,从席子边缘露出的一双青黑色的光脚来看,
    定然是尸体了。
    他叹息一声,情不自禁顺着牛车前行的方向望去:东边一处荒芜的河滩上,
    已经堆起了数十座新坟。
    坟很简陋,远远望去像是不起眼的土包一般,一如这些在开荒中无声无息死去的卑微百姓。
    这几十座新坟,其实只是个开始罢了!
    桓温收回目光,来到了杨口城北这里辟出了一块地,用低矮的篱色圈了起来。
    篱笆墙内,人头赞动,声浪四起。操着各种口音的商徒在此汇集,口沫横飞地讨价还价。
    有些人完全就是一副不屑的表情,嘴里的话更是刻薄无比,将别人的货贬低得一文不值。但当货主被说得恼火无比,让他滚蛋时,这人却如脚下生根一般,
    就是不走。
    还有人看着就是一副江贼水匪的模样,一边随意挑抹着货物,一边暗中观察说他们是纯粹的水匪可能冤枉了,因为他们自己也做买卖,但就是给人一种凶狠、阴鹭、贪婪的感觉。
    所以,也别怪许昌商徒求到景福公主门下,桓温这个手握三千运兵的度支校尉真的是荆北地区炙手可热的人物,仅次于水师都督杨宝。
    周围地形这么复杂,人烟又是如此荒芜,杀人越货之后划进小河、躲进芦苇荡里,真的很难追捕。甚至于,很多贼匪就是本地民户,临时出去劫掠一番,然后躲进乡里,当地人还会故意隐瞒、保护他们,你怎么查?
    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个道理商徒们最懂了。
    「诸葛道明还真是看得开」在篱色墙外转了一圈后,桓温感慨无比。
    公主家令刘渺听了,笑道:「诸葛道明怕是只想守住武昌、夏口,压根就没想着收复失地。来杨口的武昌商徒,却不知有多少是诸葛家的。我看哪,若是上点心,一年货殖百万不成问题。如此数年,诸葛家俨然巨富矣。」
    诸葛氏参与这些买卖了吗?桓温不知道。
    但易地而处,桓温觉得他绝对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哪怕货殖得来的钱财自己不用,也可以养军啊。
    你清高不爱钱,但手下将佐要钱啊,土兵们要吃饭啊。
    只是一一买卖做得如此兴盛,还有心思打仗吗?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