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集 奉灵伐敌  华夏真相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马,与刘显对敌交战。



    二马相交,刀枪并举,战够二十回合,刘显不敌,勒马走回本阵。



    代王拓跋珪麾军大进,杀得刘显大败,兵马损折十之八九,其余皆降。刘显只引百余骑逃回本部,避于西阴。拓跋珪引得胜之兵,复来攻伐刘卫辰。



    刘卫辰自得刘显之书,即发五万军前来,因路远迟至,至则刘显已败。当下两军对圆,刘卫辰亲自出马,代王使叔孙建迎战。



    二人交锋仅有十合,叔孙建奋起神威,将刘卫辰战败。代王挥军追杀,匈奴部众死伤大半,刘卫辰率余部远遁。



    拓跋珪遂入据新平,尽收刘卫辰家属,命皆斩之,只走了刘卫辰子刘勃。拓跋珪于是奏凯还师,徙返故都定襄郡盛乐城。



    四月,拓跋珪改国号为魏,称魏王,改元登国,史称北魏。



    画外音:此时北魏初建,北有贺兰部、南有独孤部、东有库莫奚部、西边河套一带有匈奴铁弗部、阴山以北为柔然和高车部;太行山东为慕容垂后燕,以西则是慕容永西燕,四周强敌环伺。代王叔父拓跋窟咄欲争王位,又与刘显勾结,企图取拓跋珪而代之。有部落大人于桓意图杀害拓跋珪以响应窟咄,莫题等人,亦与窟咄互通言讯。



    面对如此内忧外患,少年国主拓跋珪从容应对,会者不忙。



    于是先派人侦知于桓等人图谋,杀死于桓等五人,赦免莫题等七姓。其部众但因恐惧内乱而往依贺兰部,借阴山作屏障以为防守。



    魏王亲引兵往征,复派安同为使,向后燕求援。



    燕王慕容垂欣然同意,使子慕容麟率兵五万前往支援。安同拜谢,引燕军向盛乐而来。



    登国元年十月,拓跋咄窟引十万叛军逼近盛乐城。



    因魏王引兵在外,城内部众惶恐不安,急遣使往贺兰部大营,向魏王告急。



    慕容麟后燕援军尚未赶到,于是遣安同先回盛乐城,令魏人知燕军已将到达,以稳定城中人心。拓跋珪亦闻报从贺兰部回军,与慕容麟来援之军碰个正着。



    于是会合燕军,在高柳列阵迎击叛军,一战而大败拓跋窟咄。



    窟咄带领残兵西逃,前往依附铁弗部,却被铁弗部首领刘卫辰所杀。拓跋珪随后追来,接收窟咄部众,由此平定叛乱,犒赏后燕援军,再三向慕容麟致谢,厚赠珠宝使归。



    十二月,后燕皇帝慕容垂加拓跋珪西单于之号,封上谷王,拓跋珪坚辞不受。



    二年六月,拓跋珪在马邑南亲征刘显,追至弥泽,大败其军。刘显单枪匹马向南,投奔西燕王慕容永。拓跋珪由此称霸大漠南北,年仅十六岁。



    因十五岁被举为王,两年间平定内乱,此后便开始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开疆拓土。



    登国三年,拓跋珪大破库草奚等部;次年,大破高车等部;登国五年,又西征高车袁纥部,并在鹿浑海大胜,俘获人口及牲畜共计二十多万。不久更联同慕容麟所率后燕军进攻贺兰部、纥突邻部及纥奚部,纥奚部向北魏请降。



    贺兰部遭铁弗部攻击,帝舅贺讷向北魏投降求援,拓跋珪领兵救援,击退刘卫辰之子直力鞮大军,并将贺讷等人迁至东界。



    拓跋珪进击高车,诸部皆望风而降,唯独柔然不降,其王缊纥提且引兵来寇朔方。



    画外音:柔然因以游牧为主,兼好剽掠,故向为中原朝廷仇视,常加以蔑称,呼其为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泛称之为匈奴、鬼方。柔然名号始于其首领车鹿会自称,而蠕蠕之名则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认为柔然智力低下,只靠武力不用计谋,故嘲讽其为蠕虫。柔然一词谓是“聪明、贤明”之意,或谓含有“礼义、法则”之义,阿尔泰语谓之异国人,或是“艾草”代指。关于柔然人来源,由于史籍记载歧异简略,致有东胡、鲜卑、匈奴、塞外杂胡诸说。柔然最鼎盛时约在公元五世纪初,其势力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东南与西拉木伦河之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麓诸国服属。所统辖姓氏,共有六十余种。



    魏王闻报柔然来侵,不由大惊,于是命张恂之兄张衮为先锋都督,自为合后,共率兵十万,来讨蠕蠕王缊纥提。



    柔然王见魏兵势大,遂率众退避,直逃入大漠深处。



    拓跋珪挥军追击三百余里,张衮前来报说军粮用尽,请求回兵。



    拓跋珪:此番若是纵敌,其后必为久患。今正宜乘其兵败破之,否则必然复至侵边。虽则粮尽,可杀副马为食,可足备三日之用否?



    张衮:若只杀副马以备三日军粮,则足矣。



    拓跋珪:若足够三日食用,则只管率兵追之。



    张衮不解,只得从命,令众军皆杀副马,烧制成肉干,负于背囊前往驱杀。星夜连追六百里,肉干食尽之时,至广漠赤池南林山下,赶上柔然部众。



    柔然见魏兵竟然追至,以为神兵天降,不战自乱,各自溃散。



    张衮乘势驱军掩杀,屠杀过半,并俘其余众。缊纥提仅率百余骑逃往阴山,复遣使来见魏主,约请投降。拓跋珪准其投降,并使率领余众守其故地,振师而还。



    回军途中,拓跋珪问诸将道:公等可知我为何料定三日,必能追及柔然否?



    张衮:我等不知,正欲求问。



    拓跋珪:其若连续奔走三日,畜产失饮,则必寻水源停留,某故知必能追及也。



    张衮等诸将皆道:陛下天资豪迈,算无遗策,虽魏武皇帝曹操不如也。我等必效忠力,随陛下早立大功。



    魏王闻听大喜,乃命厚劳三军,振旅东还。



    途经漠南之时,魏王复令趁势进兵世仇铁弗部,直攻其都代来城。铁弗部毫无防备,仓促出城迎敌,一战而溃,张衮于马上力擒铁弗匈奴少主直力鞮。



    猷长刘卫辰率数百骑弃城逃,后为部下所杀,将其首级献送魏王。



    拓跋珪于是兵进代来城,尽诛刘卫辰宗族共五千余人,将尸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