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若能成功,清壹可待。如依为臣之计,若不克捷,亦不为大伤。
别驾崔勋之附奏:陛下,臣谓刘刺史此言甚善。何者?其一,冀州以北居民众多,夏麦大熟,就地取粮养军甚易。其二,河北百姓百余年来苦于胡人暴政,心怀忠义之士南望王师望眼欲穿,若闻汉族南兵来伐,必然迅速响应,征军不难。如此河北中原震动,黄河以南地区自然崩溃。其三,我既占领中山及冀州之地,除用兵守城之外,则还有二千余人。朝廷再调集三千士兵,命一上将军统之,和青、兖二州名门望族,以盖柳津直接冲击中山;申坦率领历城兵士约有二千,随后进发。统计南北两军,大概有七千余人,则冲入敌人心腹,调集租税,征集粮车,供应我军后勤不难。若使前锋顺利,张永及河南各军便应同时过河,使兵声同起,冀、幽二州俱下,则势如破竹也。
宋文帝只是志在收复河南,闻此一统天下宏图大计,不由连连摇头,意似不信。
刘兴祖又道:二州既下,陛下即可设立州府官吏,安抚依附民众,江南大军便可分兵而进:复使定州刺史攻取大岭,冀州刺史进向井陉,并州刺史屯驻雁门,幽州刺史塞守军都,相州刺史防卫太行,因敌情变化而变,随时授官赐爵。此北部郡守向来畏惧我大宋声威,心向恩宠,人人有奋进之心。渡河之时再大量任命官吏,使分驻所占北地州县,无有不成。
刘义隆见二人慷慨激昂,亦受其情绪感染,遂问众臣:卿等以为如何?
宋国朝中将军皆无北伐之志,见皇帝此问,皆摇头道:倘依二公所言,我等深入敌境,冒险长驱而进。一旦蹉跌,悔不及矣。前朝桓温便是明鉴,陛下慎思。
崔勋之大怒道:中原志士皆盼王师北归,愿誓死为国效力,壮志难得,因何不用?刘使君之千古奇策,决非同于当年魏延向武侯孔明所献奇袭子午谷冒险之计,实乃万全之略。如果能够成功,统一天下便有希望;若不能成功,全军退回便是,又有何损害?
可惜此计,决非雄才大略之主不能行之。刘义隆志望见识均不及此,故未敢采纳。
历史真相:若论刘兴祖此计气势恢宏,确实孙吴之论,比之刘宋屡次北伐用兵之道,不知高出多少。需知宋文帝两次北伐之时,皆逢河南饥荒,原野并无粮食可取,敌人坚守不出,则绝非旬日之内所能攻拔。如此极易造成粮尽兵退,功败垂成。今北魏太武帝刚死,国内大乱,又值酷夏,若闻边警,诸将亦必无心远救。其关内所留兵马,才够守卫己城而已,亦无力分兵救应他处。刘宋若趁此突发奇兵直捣中山,且就麦熟取粮于敌,再占据敌人河北险要城镇,则可事半攻倍。可惜宋文帝不听此妙策,便即错失千载良机。
宋文帝拒绝刘兴祖兵出河北之计,只欲恢复河南,乃命萧思话北出彭城,进攻确磝。萧思话领命,遂统领扬武将军、冀州刺史张永众军沿河北上。
青州刺史萧斌奏道:臣请申坦代任建威将军,济南、平原二郡太守,镇守历城;令任仲仁为申坦副将,进至黄河,与萧思话两面合击,以保必胜。
宋文帝准奏,即命张永依计而为。张永遂使司马崔训,建武将军、齐郡太守胡景世率领青州军队,前来与申坦会合。
七月,萧思话到确磝,修治三条进攻道路,宋文帝派员外散骑侍郎徐爱至营督战。
萧思话派兵遣将,当下兵分三路:使张永、胡景世从东路进攻,申坦、任仲仁从西路进攻,崔训从南路进攻。
宋军本来预期必胜,未料魏国守军早有防备,夜晚自地道而出,烧毁崔训了敌战车及蛤蟆车,又烧毁胡景世了望战车及攻城器具;回军时复又毁坏崔训进攻道路。
宋军无法攻克确磝,萧思话驰马城前,观察地势不利,于是下令撤围,回到历下。
于是便以兵败之罪,命杀崔训,将张永、申坦关押。此后徐爱宣布文帝诏令,命萧思话班师暂回清济,再图进讨。
萧思话解除徐州刺史,改任冀州刺史。不久又被江夏王刘义恭弹劾,免除官职。
画外音:宋文帝刘义隆在位长达三十年,创立“元嘉之治”盛世,政绩斐然;但用兵确实并非其长,故此三次北伐均未建功。但若纵观其对外军事活动,亦非一无是处。北伐虽然不成,但南御林邑国之役,则是可圈可点,永留史册。
镜头闪回,补叙南征林邑之役。
林邑国在东晋时多次侵扰交州,尤以永和、义熙年间为最。
刘义隆在位时,林邑对中国一面朝贡,一面寇边。林邑王范阳迈野心膨胀,更于元嘉十年要求刘宋将交州交给自己,刘义隆予以拒绝。此后林邑屡屡骚扰,十数年边患不止。
宋文帝终至无法容忍,遂派龙骧将军交州刺史檀和之、振武将军宗悫讨伐林邑。
范阳迈佯装恐惧,上表愿降,欲施以缓兵之计,待机再发。
文帝此番偏不肯听他,令宋军继续进发,于元嘉二十三年一举攻克林邑北部重镇区栗,擒斩区栗王范扶龙,并将城中十五岁以上军民全部活埋,筑成京观。
其后宗悫等乘胜追击范阳迈,攻克林邑都城典冲(今越南茶荞),范阳迈逃走。林邑国一战而亡,宋军满载战利品撤回。
刘义隆此役大获全胜,令南朝刘宋国威远播。林邑虽于其后复国,但恭顺朝贡,此后三百余年再无侵略中国记录。
闪回结束,书归正文。
字幕:元嘉三十年,宋都建康。
南宋太子刘劭与始兴王刘浚听信女巫严道育之言,欲为谋乱,杀其父宋文帝以代。
太子刘劭生母是文帝皇后袁氏,早因嫉妒潘淑妃受宠,自己被皇帝冷落,怨恨而死。因此刘劭虽被立为太子,其实深恨潘淑妃母子。
刘浚乃潘妃所生,字休明,小名虎头,少好文籍,姿质端妍。因见刘劭太子之位已稳,担心将来受祸,便对太子倾意奉承,处处与其交好。
刘劭不知其暗怀鬼胎,自是诚心结纳,引为心腹。
刘浚与异母姊妹海盐公主淫乱,文帝得知,遂杀死海盐公主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