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孤,远亦可寄百里之命。依臣愚见,陛下宜倚以朝纲,共参正事。
惠帝:准卿所奏。张卿不得推辞,即命受职,委以朝政,钦此。
张华:臣请主隆恩。臣启陛下,太宰与太保因被楚王矫诏谋害,今有卫太保之女上书为父鸣冤。陛下宜念其前功,复加议谥,则二公虽在九泉之下,亦衔皇恩。
惠帝:准卿所奏。诏谥汝南王为文成王,卫瓘为成侯,以资嘉慰忠臣。
自此惠帝委政于张华,又依其荐,命皇后贾氏族弟贾模为散骑常侍,加封侍中。
字幕: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西汉留侯张良十六世孙,父张平曾任渔阳郡太守。
镜头闪回,叙述张华来历。
只因父亲张平早亡,家道中落,张华少时孤寒,曾替人牧羊养其寡母。
同郡卢钦见之器重非常,刘放亦异其才,不弃其贫寒,倒赔妆奁,以女嫁之。
张华学识渊博,聪敏多才,图卦谶纬及方技之书无不披阅,过目不忘,少时言行谨慎,举止合礼。且见义勇为,周济危难,器量宽阔,胆识弘大,时人不能测其学识之深。张华初始不为人识,于是作《鹪鹩赋》以自喻。
名士阮籍见其所赋,慨然叹道:此王佐之才也!
渔阳太守鲜于嗣闻此,推荐张华就任太常博士;卢钦又荐于文帝司马昭,授佐著作郎。不久迁为长史,兼任中书郎。
晋武帝司马炎受禅即位,拜张华为黄门侍郎,封爵关内侯。
武帝曾问张华汉朝宫制及建章宫事,张华应对如流。又在地上画出建章宫图样,左右无不惊异。武帝大喜,谓张华可比春秋时郑国良相子产,拜为中书令,又加散骑常侍。
张华母丧,武帝下诏劝勉,并夺情不允回籍服孝,使身穿衰服,在朝助理政事。
如此恩宠自古少有,于是满朝文武皆为惊异赞叹。
武帝与羊祜秘谋伐吴之时,群臣多不赞同,贾充尤为力阻,惟张华极力附和。
咸宁五年,晋军大举伐吴。武帝遂命张华为度支尚书,且参与军中攻守决策。当时众军已发,伐吴一时受挫,未获成功。
贾充便急急跳出,奏道:请陛下腰斩张华,以惩其怂恿伐吴之罪。
晋武帝:伐吴大计出自朕意,张华只与朕相同而已。既云杀彼,则朕如何自处?
张华力排众议,终至灭吴一统天下,贾充愧恨难当。武帝遂诏封张华为广武县侯,增邑一万户,封一子为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绢万匹。
张华受命撰订晋史,起草武帝诏书诰文,声名愈显,虽不列三公之位,已有三公威望。
荀勖乃世家大族,忌恨张华得宠,常于帝前谤之。
适逢武帝病重,问以托孤之事,张华荐齐王司马攸,不合帝意。荀勖于是趁机离间,使武帝调张华离朝,命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又兼任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
张华在任内招抚边民,北民皆感其恩德,马韩、新弥等化外二十余国皆遣使朝贡于晋。当时幽州边民臣服,疆域安宁,粮食丰收,兵马强壮。
张华成此大功,于是公卿朝议,欲请武帝召张华回京拜相,进号仪同三司。只因张华出身庶族,非世族门阀子弟,复为武帝宠臣冯紞所阻。
至武帝驾崩,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征召张华入朝为太子少傅。
张华与王戎、裴楷、和峤皆有德望,遂被杨骏猜忌,不得参与朝政。张华却不因此而记私恨,至杨骏被杀,皇后贾南风欲废杨太后时,群臣大多顺承,唯有张华反对。
闪回结束,张华首谋除灭楚王有功,受到重用。于是尽忠国事,辅佐朝政,弥补缺漏。
张华见贾后亲族势大,作《女史箴》奉进,以此讽劝皇后收敛其行。
贾后虽不采纳其谏,但亦因此敬重张华。其后朝廷追论张华前后之功,晋封为壮武郡公。张华十数番坚辞,惠帝不允,终使受之。
元康六年,张华为司空,兼管修史。遂奏请诏令天下各郡,举贤良方正之士,荐于朝廷择优录用。惠帝准奏施行,颁诏天下。
此诏一出,直引出两位大才,使洛阳文坛大放异彩。
镜头闪回,江东二陆出场。
字幕:陆机,字士衡;陆云,字士龙,吴郡人,孙吴大司马陆抗之子,合称“二陆”。
陆机身长七尺,声如洪钟,年少时便有奇才,文章盖世,倾心儒家学术,非礼不动。其弟陆云六岁便能属文,虽文章不如其兄,但持论犹有过之。
陆云幼时,吴尚书广陵人闵鸿见而奇之,评论道: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吴凤凰三年,陆抗逝世。诸子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领部曲,任牙门将。
晋太康元年,末帝孙皓降晋,吴国灭亡。当时陆机二十岁,于是退居家乡,闭门勤学,累十余年。因深感孙皓抛弃祖业降晋,便作《辨亡论》叹之。
闪回结束。武帝驾崩,惠帝即位,诏令天下诸郡,各举贤良方正。
陆机见到招贤榜文,一时兴起,便与弟陆云商议,兄弟二人一同来到洛阳。
二人志气高昂,自谓是江南名族,不理中原世家豪族,只来拜访张华。
张华早闻陆机兄弟名声,得之大喜,如获重宝。陆机与张华亦是一见如故,以师事之。张华以二陆皆为俊士,于是推荐给洛阳诸公,使二陆名气大振。
洛阳时有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颇有文名,号称“三张”。
自陆氏兄弟到达洛阳之后,满城士林便即哄传:二陆入洛,三张减价。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