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集 兵出祁山  华夏真相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既我有此七利,何不必出祁山乎?
    魏延与诸将听了,无不拜服其论,再无他疑。
    孔明:某非出祁山,而不以奇兵袭长安者,除此七利,又有一便。若依文长之计,万军奔袭,岂有不为人知者?魏国闻之,必举国奋起应战。自洛阳发兵以救长安,朝发夕至,且兵力不疲;而我千里奔袭,若一旦不能攻克,一万精兵尽为齑粉。某今迂回运兵陇上,先占陇右诸郡,再以此为本偷袭关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也。陇上诸郡之失,对魏国无关痛痒;但诸郡之得,对我蜀汉则谓千载不易基业。因有此一大便利,必取祁山故也!
    众将听罢,再次由衷赞叹。飞卫将军廖化献计道:当年某从麦城入川,至上庸只两三日路程,便利之极。今若趁孟达不备,转作奇袭上庸,夺取其新城三郡,再以此为大本营东出临沮,只需十日,则北可攻取南阳、许昌,南可复夺荆州,东可定汝南、徐州矣。
    魏延笑道:岂有此理!若舍两京及荆南首尾,直入荆楚中原,则我复夺荆州之时,便是吴魏包抄之日,则腹背受敌,危乎殆哉矣。
    孔明用心琢磨廖化语中深意。猛一回头,见蛮部降将李鸿立在班中,即召其近前问道:前在南定时,某曾闻足下说过,向与孟达有旧,近日可曾有往来否?
    李鸿吓得颜色更变,忙道:某既降丞相,岂敢与叛国之徒私下往来?
    孔明:足下休惊。某是说你降我之前。
    李鸿:某前年经由上庸,曾至孟达府上,恰逢见到王冲叛汉而至。王冲说丞相痛恨孟达,欲诛杀其成都妻儿。孟达却说:“诸葛丞相知某被刘封欺凌逼迫而反,纵然酒后,亦不会杀我妻儿也。”斥退王冲,不信其离间之语。孟达对丞相仰慕之心,不必再说。
    孔明:孟达既为新城太守,其受魏主依赖如何?
    李鸿:曹丕死后,孟达即失宠于当朝。魏国举朝文武皆蔑视之,唯桓阶、夏侯尚为其密友。桓阶数年前已死,夏侯尚亦与去年离世,孟达因朝中无人遮护,常常心不自安。
    孔明闻之,即谓参军费诗:既孟子度有眷恋蜀汉之意,便请先生代笔,修书与他,劝其复降我蜀国如何?
    费诗:孟达这厮,昔日既对刘季玉不忠,后又背叛我主,这种反复无信小人,何值丞相顾念?某在成都时便与他有隙,倘若修书与他,诚恐适得其反!
    孔明沉默不语,即令散帐。
    众将散去,孔明正思虑间,忽报李严令子李丰自江州来见。孔明只道东吴犯境,心甚惊疑,唤入帐中问之。
    李丰进帐叩拜丞相:臣父镇守江州,边境安堵。今遣某来见丞相,特来报喜。
    孔明:有何喜事?
    李丰自怀中掏出一叠书信,呈递给孔明:昔日孟达降魏,乃不得已。今累与家父书信往来,言欲复归蜀汉。因闻丞相伐魏,欲起上庸军马,愿为丞相前驱,从上庸直取洛阳。犹恐丞相因当年之事记恨,故寄书我父言之。丞相不信,请看孟达与家父累次书信。
    孔明接过来书,逐封看了,不由大喜,厚赏李丰,使其自归江州。
    李丰刚走,细作进帐密报:魏主令驸马夏侯楙把守陇右,又诏司马懿屯兵宛城。
    孔明大惊道:孟达欲叛魏归蜀,其城中皆魏国兵将,难保不走泄消息,则必为司马仲达得知,其事必败。上庸复归于魏,则中原不易得也。
    想至此处,便思一计,唤进部将郭模:命你到金城太守申仪处诈降,就说孟达降蜀。
    郭模领命而去。孔明又亲修密书,命人送至新城,呈送孟达。
    其书略云:近得李严来报,知公忠义之心,不忘故旧,吾甚喜慰。若成大事,则汉朝中兴第一功臣也。然极宜谨密,不可轻易托人。近闻司马懿起宛洛之兵西向,须万全提备,伏兵击之,勿视为等闲。某自引军出汉中,即来上庸与公合兵。
    孟达览书大笑:人言孔明多智,不料中某诈降计也。待你引兵来时,某便于接风筵上将汝擒之,则蜀亡无日矣。
    乃具回书:宛城相距洛阳八百里,离我一千二百里。司马懿上表天子,来回一月有余,彼时某城池已固,诸军皆备。新城深险,司马懿必不亲来,派他人来时,则不足为患。请丞相务必要先于司马懿到达,则可同破仲达,乘胜北伐洛阳也。
    孔明得到孟达回书大喜,密嘱来使:回复孟达将军,作速起事,可先打出某之旗号。则曹魏诸将见某旗号在此,必不敢来战。未举事前,切莫教同事者知之,知则必败。
    信使领了孔明言语,回归新城,如实报予孟达。
    孔明次日升帐,即令魏延、马岱引三千兵马,往上庸方向哨探。
    镜头转换,按下诸葛亮,复说司马懿。
    司马懿时在宛城,闻报孔明将欲出兵伐魏,心中暗喜,寻思接应之计。当时二子侍立于侧:长子司马师字子元,次子司马昭字子尚。二人素有大志,亦通晓兵书。
    父子三人正在讨论军事,忽天使持节而至,下达诏令:命司马懿为征西大都督,假节,总督西北诸路兵马,行便宜之事,即日西入长安,以当蜀寇。
    司马懿接诏,遂发都督符令,征调宛城诸路军马。
    未及出兵,忽报上庸太守申耽家人现在府外,有机密事求见。司马懿令唤入问之,其人报说孟达欲反。更有孟达心腹李辅、外甥邓贤,随状出首。
    司马懿故作不信:孟达乃魏国重臣,你家主说他造反,有何为证?
    申府家人:今有蜀汉丞相写给孟达回书,误下在家主府衙,都督请看。
    司马懿阅览来说,见果是孔明笔迹,一点不差。因暗思道:孔明一生精明,怎会将寄给孟达之书,误下到申耽手中?我知之矣。此必因未知孟达归降诚意,以此计令申耽催逼孟达速作决断,以释自己内心之疑。未料申耽却来我处告发孟达,孔明,你今番失算也!
    想到此处,不由以手加额,对二子说道:此乃皇上齐天洪福也!孟达一举,两京休矣!我先擒之,诸葛亮定然心寒。
    遂重赏三人,使其回报申耽、申仪兄弟,约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