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集 郑弘耿谏  华夏真相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时逢太守第五伦下乡劝农,听说此事后深以为奇,就命督邮将郑弘推举为孝廉。
    郑弘曾师从同郡人河东太守焦贶,后逢焦贶因事犯罪,被捕解京,不幸半道死去。
    官府不肯罢休,将焦贶妻子系于诏狱,连年拷掠究问。焦贶学生故旧怕被牵连,都改变姓名避之,只有郑弘披发戴枷,给皇帝上疏,为焦贶辩讼。
    汉明帝终于觉悟,诏命释放焦贶家属。
    郑弘亲自为焦贶治丧,送其妻子还归乡里,从此天下知名。因举孝廉之后出任驺县令,为政仁惠,民得苏息。后迁淮阳太守,累官至尚书令,又出为平原相,征拜侍中。
    在平原相位上,郑弘为官清廉,勤于政事,爱民如子。到任后便即减免赋税,农忙季节则微服私访,调查民间疾苦,救济贫困农户。如遇天旱,就亲自随车求雨。
    郑弘有次下乡私访民情,遇到成群白鹿挟车而过,转瞬而逝。于是特别惊奇,就问随从主簿黄国:白鹿出现,主何吉凶?
    黄国见问,当即整衣跪倒,再拜称贺:在下闻说昔日三公大臣依仗中幡之上,皆都装饰白鹿图案。今明公既遇白鹿挟车而过,是为大吉之兆,主大人不久将为朝中宰相也。
    郑弘闻说点头,笑而不答。
    建初六年,汉章帝欲恢复盐铁官营,大司农郑众极力反对,言辞颇为激烈,以至被人上书弹劾,直至罢官。建初八年,郑弘便被征调入京,升任大司农一职,位列公卿。
    郑弘上奏:臣启陛下,今南方七郡向洛阳进贡物产,都要先运到东冶,然后用船沿海路北上。海上风暴浪急,波高涛险,船沉人亡悲剧经常发生。臣因此奏请朝廷,当开凿零陵、桂阳之间山路,从此路直接送抵洛阳,安全且又节省人力,可谓一劳永逸之举。
    章帝览奏称善,诏命采纳施行。
    于是批下银饷,征召役夫,将零桂山道凿通。两年之间,为朝廷节省三亿万资财。
    闪回结束。章帝采纳郑弘鼓励耕稼建言,允许天下郡国无田贫民自由迁徙,以至举国称颂,百姓受益。
    时逢天下大旱,郑弘复上疏奏请免除进贡,减少百姓差役,都被章帝采纳。
    字幕:建初九年冬,改元为元和元年。
    太尉邓彪称病辞官,章帝诏命郑弘取而代之,由司农升为太尉。由此终列三公之位,职同宰相,果应当年昼见白鹿挟车之兆。
    郑弘不忘旧恩,遂举荐原会稽太守第五伦为司空,章帝准之。第五伦曾有恩于郑弘,但职位在郑弘之下;故此每日早朝,郑弘都向第五伦行礼,第五伦十分不安。
    章帝问明原委,特令设立云母屏风,将两人隔开,免得彼此为难。郑弘在太尉任上刚正不阿,深得人心。
    元和元年十一月,武威太守孟云奏报:北匈奴单于寄书于臣,声称愿与汉朝吏民恢复互市,以通有无。臣谓此诚一举两得之事,但不敢自专,伏乞圣裁。
    章帝览奏,诏复准许,并令孟云派驿使接纳胡商。
    北单于闻说大汉天子准许互市,遂派大且渠伊莫訾王等人,驱牛马万余头东进南下,到边塞来与汉朝商贾交易。
    汉章帝复下诏命,凡遇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国,都需设官邸予以接待。
    南单于得知消息,大为不悦,遂派轻骑出于上郡,略互市牲口,抄掠牛马,驱还入塞。元和二年冬,南匈奴又进攻北匈奴,斩俘北匈奴人员牲畜以归。
    孟云上奏:北匈奴已同汉朝和解,南匈奴屡次出兵抢掠。若天朝坐视不管,北匈奴必谓我故意纵容,因此作乱犯边。依臣之议,当命南匈奴将抢掠人畜归还北匈奴,以消敌意。
    汉章帝览奏,召集百官商议。
    公卿大臣多说:北匈奴狡诈,反复无常;而南匈奴归附汉朝已久,不能同意此事。
    司徒桓虞、太仆袁安反驳:众议皆非,陛下宜允孟云所奏。
    群臣见此,便不敢言。惟郑弘、第五伦闻听,一齐出班。
    郑弘向桓虞喊道:凡主张归还北匈奴人畜者,俱是不忠不孝之徒!
    桓虞、袁安大怒,各以眼色指使门生故旧同党等人,齐向郑弘戟指呼喝,还以颜色。
    结果第五伦加入争论,双方吵吵闹闹,廷会乱成一团。
    司隶校尉上奏:郑弘等人失礼,是为欺君。
    郑弘与第五伦闻此,遂免冠徒跣,上缴印绶,请求处分。
    汉章帝见此,居中调和:廷议重大国是,皆需集思广益,而忠正温和应为大臣本色。但如都缄口不言,又决非国家之福。卿等何罪?请各正衣冠,共图大计。
    因下诏旨:令度辽将军领中郎将庞奋,加倍偿还北匈奴所失牲口,但对南匈奴抄掠斩获,仍照常计功受赏,如此和稀泥而罢。
    元和四年夏,诏曰瑞物仍集,改元章和。
    太尉郑弘见外戚窦宪专权,势力日强,恐危及朝廷社稷,因此上书皇帝,请求处置。
    章帝因碍于窦皇后面子,只是温颜听受,未加制裁。
    郑弘复又上书:尚书张林依附窦宪,平时行为多有不检,恶迹昭彰。又洛阳令杨光原为窦宪门客,今在任上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奏请罢其官职。
    天子不置可否,只道:容朕查之。
    消息传出,杨光闻说大惊,立即向国舅求救。窦宪因此大为恼火,乃与张林密议毒计,然后进宫面君,私下奏道:太尉郑弘泄露国家机密,失其三公身份,不可再用。
    章帝:卿据何事,而言及此?
    窦宪:郑弘位列三公,所上奏章皆为朝廷重事,关乎国家气运,可谓至高机密。然其常将其所奏之事轻易转述门客外宾,如同儿戏,如何不是泄露国家机密?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