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集 叩桡退兵  华夏真相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杂家著作以《吕氏春秋》、《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秦相吕不韦与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著。
    其十农家,出自上古管理农业官吏,尊神农氏为开派祖师。以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列于民生首位。农家分为两派,一派只言种树之事;另一派通过农业,关涉政治。
    其十一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学派,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为业,并呈报上级诸侯贵族,以作施政参考。
    其十二方技家,以医学为理论基础,包括后世医家与方士。更有房中、神仙二家,多归入道家门派。方技家代表人物,远古有岐伯、俞拊,春秋时有扁鹊、秦和,汉有仓公。
    画外音:通过百家争鸣,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为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贡献甚巨。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思想解放运动,亦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重要里程碑,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基础。
    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五十四岁,终为鲁国司寇,身列朝班。
    鲁桓公后裔孟孙封于成邑,叔孙封于郈邑,季孙封于费邑,交相把持国政,号称三桓。然其虽曰把持国政,私邑却为家臣邑宰盘据,复又侵凌三桓。
    孔子见此,进言国君: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
    鲁定公采纳孔子之议,三桓亦皆同意。
    因有三桓大力支持,郈邑城墙被顺利拆毁。
    季桓子家臣公山不狃盘据费邑,倚仗兵强城高,向来不听家主之命,并连国君亦不放入眼中。闻说定公欲令孔丘拆毁三都城墙,郈邑已隳,乃增费邑防备,以御公室之兵。
    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时为季氏宰臣,奉师父及家主之命,带兵来毁费邑,公山不狃率家兵据险以抗。又使叔孙辄分兵一半,带领费人直捣都城曲阜。
    鲁定公不曾防备,见费人攻至,仓皇逃到季孙氏家中躲藏。
    大司寇孔丘沉着冷静,仗轻车长戟,率兵反击。
    孔丘非但学识过人,兼受父祖遗传,勇冠三军,只经三合,便击败费人。公山不狃只得保护叔孙辄逃往齐国,费邑城墙终被拆毁。
    子路拆毁费邑,复来毁隳成邑。
    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亦效公山不狃,率兵据城抵抗。
    子路来报师父,孔子请孟孙氏出面协调。
    孟孙却已看出,孔子是以抑制家臣为名,其实推行增强公室,抑损三卿之实。于是便又反悔,一边托病不出,一边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对抗子路之兵。
    孔子叹道:我虽能制三桓,然国君在其手中,未免投鼠忌器,不能恣意为之也。
    由此毁隳三都之策,只因孟孙抵制,功败垂成。
    季桓子召见孔子,闲论天地宇宙,万物之理。只因孔子知识渊博,无所不通,季桓子与语竟日,如在江海之中,莫窥其际。忽有仆人自费邑而至,急步上厅,神色慌张。
    季桓子:何事惊慌如此?不见有贵客在堂乎,失礼至甚!
    仆人:家主,是有一事,甚是惊怪。我等于国中穿井,掘得土缶,内中有物似狗,不知何类,故来报与主公,请令定夺。
    季桓子闻报,惊怔半晌,不知所答。
    孔子笑道:据孔丘所闻,山之怪曰夔魍魉,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羵羊。今得此物于土中,其为羊必矣,并非狗也!
    那费邑仆人面显惊奇之色,正要答言,却被家主止住。
    季桓子有意考较孔子学识真假,于是问道:则依先生之见,羵羊是何形状?
    孔子答道:非雌非雄,徒有其形。
    费仆大惊道:先生真乃神人也!其物果似羊非狗,且不成雌雄者。
    季桓子叹道:仲尼之学,人不可及。
    费仆:请问家主,羵羊却作何处理?
    季桓子:此事却还有劳司寇大人,给予明示。
    孔子:原是土中之手,纵其还于土中是也。
    费仆大喜,执礼再拜而去。
    便在此时,却见孔府管家到来,在门首探头探脑,欲进不进。
    孔子:登堂入室可也,探头探脑,成何体统!
    管家闻此,方敢上堂。先向季桓子施礼拜见,起身后自怀中掏出一卷简书,呈递孔子,口中报说:此书乃是楚王遣使送来,立等回复,小人故此不揣冒昧,寻至此处。
    孔子接书看罢,恐季桓子见疑,遂道:我道是甚要紧之事,原来如此,却是好笑。
    季桓子:究系何事?
    孔子:楚昭王前日渡江之时,在水上捕得一物,其大如斗,赤红如日。剖而尝之,其甜如蜜,未知何物。因亲修书信,使人送来曲阜,询我渡江所得之物,是何来历。
    季桓子:奇哉,世间竟有此物。但不知夫子以为如何?
    孔子:观其书中所述,此物是名萍实,可剖而食之也!
    季桓子:夫子何以知之?
    孔子:萍者,浮泛不根之物,结而成实,虽千百年不易得也。此乃楚国散而复聚,衰而复兴之兆,可喜可贺!
    季桓子闻罢,啧啧称奇,赞羡不已。
    当时楚国使者正在外面廊下相候,将孔子与季桓子之言听得一清二楚,不由大喜,急忙上堂,当场叩谢。孔子即向季桓子索讨刀笔竹简,复书楚王,交付来使。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