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集 复壁屯歌  华夏真相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度尚:如此重任,尚何以克当
    周景:遵依创派先师王禅老祖所嘱,将军当为本门第十八代掌门,定数难以逃避。我今身体不佳,不能领兵破敌,只可在朝中与那些宦竖阉党周旋,用这兵法不着。千钧重任,皆在将军身上,休得轻忽,至嘱,至嘱!
    度尚展开谱表看时,果见上有自己名字,赫然名列第十八代掌门序列。当下并无推辞,乃将书、令、谱供于桌案,拜了八拜,受纳于怀,告辞而去。
    于是祭旗誓师,开拔南下。此一去当真是威势赫赫,雄勇无敌,乃联合三路兵马,依鬼谷秘籍兵法,只一战便大破叛军,斩得胡兰等三千五百人首级,其余叛军逃往苍梧郡。
    度尚修本奏捷,朝廷下诏,赐钱百万。
    此战之后,朝廷再次任命度尚为荆州刺史,就命镇守江陵。
    度尚见胡兰余党逃往苍梧,恐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上奏朝廷:荆州叛乱起因,实因苍梧贼起,窜犯荆州。此皆交阯刺史张磐剿抚不力,以至遗祸临郡,尚望陛下明察。
    桓帝览奏,诏命将张磐召赴京城,押至廷尉监狱,命其自辩。
    张磐辞状尚未写完,圣旨又下,诏命赦免其罪。张磐不肯出狱,终成辩状,呈给廷尉:昔长沙贼胡兰作乱荆州,余党散入交阯。臣身披甲胄,冒危突险讨击凶贼,杀其头目,余党全部鸟窜,回到荆州。刺史度尚恐致罪过,上奏诬臣。臣备位方伯,而被度尚冤枉,受此牢狱之灾。事有虚实,律有是非。臣实无过,赦无所除。请传度尚面对曲直,足明真伪,澄清冤枉。
    廷尉向桓帝陈说此事,朝廷于是诏征度尚至京,命与张磐对质。度尚词穷,只得认罪。朝廷因其之前功劳卓著,因此将功折罪,得以赦免,不予惩罚。
    字幕:当时海内追求高风亮节者互相标榜,喜为天下名士定出标号。以度尚与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八人与民有益,名为衣食父母,故此合称为“八厨”。
    荆南之乱既平,朝廷以为辽东不靖,复征度尚出任辽东太守,前往抵御鲜卑。
    度尚领旨北上,任职仅仅数月,鲜卑果然大举进犯辽东。度尚由是率军而出,与其交战,再次大破鲜卑,一直逐出塞外,方才回军。
    自此无论南夷北狄,皆对度尚视若神明,只要闻说是度尚镇守之地,便即不敢再犯。
    延熹九年,度尚忽然得疾,迅即病笃,遂上书天子,请求解职休致。
    朝廷闻报大惊,急使太尉陈蕃带领御医,亲去辽东视疾。
    度尚见陈蕃亲来,仰天叹道:天数如此,岂能逃乎?臣虽有心,恨不能为朝廷效力矣。
    于是摒退左右,只留陈蕃在卧榻之侧,将出秘籍、令牌,以及掌门谱系图表,殷殷嘱道:今外患未靖,内乱将作,汉室陷于倾危。我受周司空重托,有心杀贼,奈无力回天何!从此之后,谫除宦竖,复兴汉室大任,皆在太尉之肩矣!
    言罢辞世,享年五十岁。
    陈蕃大哭,拜受伏龙令牌、鬼谷秘籍及历代掌门谱系,便为鬼谷门第十九代掌门。由是回到京师,上报天子,朝廷对度尚厚加悯恤,再命蔡邕为撰碑文,名曰《荆州刺史度尚碑》。
    字幕:自鬼谷门创派以来,惟第十八代掌门度尚执掌门户时间最短,只有二年。
    镜头闪回,叙说陈蕃来历。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祖父曾任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时,曾独居一室,闲时无事可做,也不打扫卫生,以致室内外十分肮脏,不堪入目。
    有日陈蕃父亲朋友同郡薛勤来访,见陈蕃居室无处落足,于是皱眉说道:小子,今有父执辈到至,为何不扫居室,以迎客人哉?
    陈蕃答道:大丈夫在世,应扫除天下,何只顾一室哉?
    薛勤闻听此言,便知其有澄清天下之志,因而非常赞赏。
    陈蕃依靠祖荫,初在郡里任职,被推举为孝廉,除授郎中。后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
    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为别驾从事,因与其意见不一,弃官而去。后被公府征辟,又被举为方正,都不应征。
    太尉李固上表荐举陈蕃,于是授职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
    李膺时任青州刺史,治政严猛,青州官吏闻讯皆都离去,惟陈蕃政绩清廉,独自留下。
    郡人周璆洁身自爱,前后郡守屡次招请,都不肯前往。只有接到陈蕃征聘,欣然而至。陈蕃称其字而不名,非常尊敬,特为安榻,周璆走时,就悬床以待。
    又有孝子赵宣,葬亲之后不闭墓道,自居墓室服丧二十多年,乡邑都称其孝行。州郡闻其孝行,几次礼请出山任职,并隆重推荐给陈蕃。
    陈蕃问其妻女情况,知其五个子女都是居丧期间所生,大怒道:圣人制礼,贤者俯就,不肖企及。且祭不欲数,以其易黩故也。况及寝宿冢藏,孕育其中,诳时惑众,诬污鬼神乎?
    于是非但不加其职,反而治其亵渎祖先之罪。
    大将军梁冀请办私事,陈蕃将信使拒之门外。信使不甘就此空手回报,复又假托他事请见,陈蕃发怒,命人当场将其打死,因而获罪,被降为修武县令,其后迁任尚书。
    当时零陵、桂阳山贼造反,公卿计议,奏遣发兵前往剿平。汉桓帝不以为意,却诏令州郡,权宜推选孝廉、茂才。陈蕃闻此,因而上疏批驳天子本末倒置。其疏略云:
    昔高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零陵、桂阳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而视若无睹,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臣谓陛下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
    奏疏既上,因此得罪桓帝近臣,陈蕃便被外放豫章太守。后被征为议郎,迁升光禄勋。
    陈蕃因见朝廷封赏越制,宠臣外戚权盛,再次上疏恳谏。其疏略云:<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