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长河落日,暮鼓声声。
安禄山播乱大唐江山,恶贯满盈,终至死于非命,享年五十五岁。
安庆绪与严庄听得宫内再无声息,知道皇帝已死,当即入内。命李猪儿挪开床榻,挖了一个数尺深坑,以带血毡被裹着安禄山尸体,连夜埋在坑中,并诫令宫中严加保密。
次日清晨,严庄拿出早已拟好诏书,对百官宣告说皇帝安禄山病危,诏立安庆绪为太子,军国大事皆由国师处分。
闪回结束。安庆绪继承帝位,尊安禄山为太上皇,数日后方宣告太上皇驾崩。
因改年号载初,诏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太原。
史载安庆绪乃安禄山次子,生来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骑射功夫一流,在历次大战中皆能身先士卒,屡立战功,便为其父麾下大将。
至此虽然得以篡位为帝,却因生性懦弱,说话颠三倒四,更无称孤道寡之乐。
严庄遂不令安庆绪跟大臣见面,自己身兼御史大夫,又封冯翊郡王,独揽军政大权。并大力提升将领官职,安插心腹,以此笼络人心。
便在洛阳宫变同时,叛军与唐兵在并州却激战正酣。
至德二年正月,燕将史思明、蔡希德发兵十万进攻太原,企图由北道夺取灵武。
此时李光弼奉唐肃宗之命,新任太原留守,加上自己所带来五千精兵,城中只有军士不满万人,且半为疲弱之卒。
诸将听闻史思明即将攻城,皆大为恐惧,便向主将献策,须严防死守,筑墙抗敌。
李光弼不以为然,说道:太原城方圆四十余里,如今叛军十万大军兼程而来,三两日便可兵临城下,此时才修城墙,如何来得及耶!只能空耗人力。
于是从容分兵派将,安排已定,只等燕军前来。
果然到第三日辰时,只听战鼓隆隆,又见尘土飞扬。史思明前锋大军已至,四面围城,逼近城墙扎下营寨,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声势浩大。
李光弼见燕军近城下寨,心中早有计较,一面安排滚木擂石一应器械防御固守,一面暗命掘子军从城中挖地道通到城外,只一天一夜便挖到燕军大营之下。
史思明当日安营,休息一夜无话;翌日五更传餐,天明便命架梯攻城,势在必得。
李光弼早有预备,在城上四面安装大量石炮,喝令一声:发石!
斗大巨石便如石雨落入敌人军阵,刹时击毙大量叛军。
李光弼又见叛军冒石登梯攀爬上城,喝令:泼火!
原来四门各有数百军士早架大锅烧开滚油,闻命各以铁勺就锅内舀油,顺着云梯往下倒去,那滚油见风便着,不一时便将云梯烧断。
攀城叛军也都浑身着火,跌落城外,惨号之声耳不忍闻。
史思明在东门亲自督军攻城,从寅末卯初直至未时,城下早已死尸累累,填满城壕,但无一人能登上太原城墙。
蔡希德从西城飞马跑来,劝谏史思明:城内守备严密,如此强攻徒伤士卒,不如暂且收兵回营,另谋良策。
史思明虽然怒火冲天,万般无奈,只得依从,便令鸣金收兵回营。
李光弼听得城外鸣金,亦命止战,容其收尸掩埋,不许放箭。
燕军激战一日回至营盘,疲累欲死,倒头便睡,便连夜饭亦不想吃,个个鼾声如雷。史思明与蔡希德等众将商议来日攻城之策,安排值哨之兵妥当,也自去睡了。
睡到中夜,忽听营中喊杀声四起,犹如天塌地陷,好不惊人。史思明被从梦中惊醒,未及细问,早被四个亲军从榻上架起,急忙胡乱披挂了拥出大帐,上马便走。
史思明在马上放眼望时,只见满营冒火滚烟,到处都是唐军,正在放火杀人,勇猛如虎,如同砍瓜切菜,自家兵马毫无还手之力。
好不容易在亲军护卫下冲出大营,又见蔡希德从西面驰来,狼狈万状。
史思明见到蔡希德,惊怒问道:却是见鬼,我大营内哪里来的这许多唐兵?
蔡希德欲哭无泪,叫道:李光弼甚是奸狡,早将地道挖至我大营之下。伏兵夜半齐出,在我营中内里杀起,致令鹿角寨栅无施其用。
史思明:叵耐狡贼。我必报此仇!
蔡希德:城内之兵就要杀出来也。请将军向正北去罢,某来断后!
话犹未了,忽听城上号角大作,又见城门大开,火炬如同长龙,杀声震天,却是李光弼亲率大军,杀出城来。
史思明与蔡希德只得各寻生路,纵马便逃,哪里还顾得甚么前锋断后?
李光弼率众军直杀到天明,次日早不见了燕军踪影,打扫战场清点战果。
不一时军政司来报:此战俘斩叛军一万多人,马匹千余,缴获辎重粮草无数,可谓大胜。
李光弼大喜,遂收兵进城,设宴与诸将贺功,并以所获军资犒赏三军。
经此太原一战,李光弼以少胜众,天下扬名。
史思明一直跑出三五十里,一路收集溃散之兵,最后查点人马,见折损近二万兵马,另有万余带伤,焦头烂额。
史思明大怒且恨,下令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