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魏孝明帝即位,允准杨大眼奏请,故下诏加杨大眼为光禄大夫,率诸路军马镇守荆山,来报前番钟离战败之仇。
梁武帝萧衍闻说杨大眼又来,急遣大将康绚迎之。
康绚即率军在浮山筑堤阻挡淮水,图谋淹灌寿春。
闪回结束,补叙前番事罢,于此书接前文。
杨大眼拜领孝明帝诏命,乃与萧宝夤合兵一处,前来征伐淮堰。但与梁军前后十数战,不能克复寿阳。
杨大眼自知北军精于陆地攻杀,不习水战,于是趁淮河水急之际,令部将连夜在上游决堰凿渠,放水冲毁敌营。
梁军大溃,被淹死无数,败军引投高阜,不敢复还淮河南岸。
杨大眼遂安置守将,自引大军还朝,被朝廷加封为平东将军。复命其以本将军职务出任荆州刺史,镇守北荆州。杨大眼在任之时,为震慑蛮族,常用蒿草捆扎成草人,穿上蛮人青布衣衫,在校场令众军以其为靶练习骑射,向草人张弓射击。又召来许多蛮人,令其围观。
狂射已毕,杨大眼对蛮人说道:尔等假如胆敢叛乱投敌,我便如草人一般射杀。
蛮人见此,两股战战,不敢抬头。其后不久,杨大眼又闻北淯郡有老虎出没为害,遂亲自进山与之搏斗擒获,割下老虎脑袋,回来悬挂于闹市。
从此荆地蛮人互相转告:杨公乃是恶人,常以蒿草扎我形状,然后射杀。连深山老虎都难免噩运,此人不可犯之。
于是再也不敢为寇作盗,荆地遂平。
杨大眼在北荆州任州官两年,自己虽不看书,但常使人读书听之,听过之后全能记住。若写告示,都以口授,故虽然识字不多,亦颇具文采,出口成章。
杨大眼生有三子,长子名叫杨甑生、次子唤作杨领军、幼子取名亿征南,均以出生之时自己所居城守或所领官职为号。
三子皆乃正妻潘氏所生,因耳濡目染父亲言传身教,长大成人后均善排兵布阵,世人皆谓其气度才干,颇有其父气象。
杨大眼擅长骑马,身穿戎装雄伟挺拔,即盔甲在身,亦腾挪跳跃灵活自如。巡抚士兵如子,见士兵伤病,则为之落泪伤心。为将帅而身先士卒,出入敌阵英勇无畏,遇者披靡。
南敌督军将帅闻说对手是杨大眼,个个惊惧。传闻淮泗、荆沔一带,若提“杨大眼来了”可医儿啼,便如当年张辽名望。时人推许杨大眼骁勇果敢,即使关羽、张飞不能过之。
然而淮堰一战,杨大眼喜怒无常,鞭打士兵,人谓其必如张飞一般,命将不久。
其后杨大眼在北荆州镇守两年,果然卒于任上。
当初大眼因兵败被黜流落营州,妻潘氏在洛阳多交少年,行为很是不端。待杨大眼为官中山,侧室所生女夫婿赵延宝以此事告知岳父,杨大眼遂幽闭潘氏杀之,后娶继室元氏。
杨大眼死后,潘氏所生三子来见继母元氏,询问父亲印绶何在。
当时元氏刚怀身孕,指着腹部对三子说道:你父爵禄当由我儿继承,你等自挣功名,休作此指望耶!
甑生等三子闻此,无不咬牙切齿。
诸子及部将扶杨大眼丧棺将回京师,在离城七里城东营车露宿。当夜二更时分,女婿赵延宝率人偷偷打开杨大眼棺材,亦欲寻找印绶,被杨大眼幼子杨征南射死。
元氏闻知大惧,不顾有孕在身,急出营帐奔逃入水。
杨征南又欲张弓射之,被兄长杨甑生拦住道:天下焉有杀害己母者?
于是诸子取出杨大眼尸体,驮之于背上马,在左右随从簇拥下叛离朝廷,复往南归。荆地兵将畏惧甑生等人骁勇善战,不敢苦追。
甑生等人遂奔往襄阳,归顺梁武帝萧衍。
却说北魏尚书裴植,自谓门第不比王肃低,而且志高气傲,常对人说:非我欲做尚书,乃尚书需由我做也。
每入朝议论政事,喜当面讥刺众官,并上表诋毁征南将军田益宗:汉夷不同种,不宜夷人位于百世衣冠汉人之上。
于忠、元昭皆切齿恨之。尚书左仆射郭祚自以为东宫师傅,每望封侯,帝诏便以其为都督雍、岐、华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雍州刺吏。
郭祚与裴植皆厌恶于忠专横,密劝高阳王元雍使其出镇边境。
于忠闻之大怒,令有司诬奏其二人之罪。并以枉奏而矫帝诏,将裴植、郭祚及其党羽都水使者杜陵、韦隽皆赐死。又罢免元雍官职,以亲王爵位回府待罪。
朝廷内外至此皆含冤忍愤,无不对于忠专横而咬牙切齿。
当时魏帝尊胡太妃为皇太后,使居崇训宫。于忠领崇训卫尉,刘腾为崇训太仆,加侍中,侯刚为侍中抚军将军,又以太后父胡国珍为光禄大夫。
魏孝明帝年幼,众臣奏请太后临朝称制。胡太后始临朝听政,但不称制而称令。
胡太后聪明机智,爱读书写作,射箭能中针孔,一切政务都亲手批阅处理。乃提拔其父胡国珍为侍中,封安定公,解除于忠侍中、领军、崇训卫尉,令为仪同三司、尚书令。
十数日之后,太后欲要重用于忠,便问门下省侍官:于忠声望如何?
众人因愤其专横,于是异口同声,皆谓:不称其职也。
太后见众意一致,于是诏命遣谪于忠出朝,任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使司空元澄兼任尚书令,取代其职。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