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肯追随流亡。
孝庄帝感动非常,便问:洛阳城中之事如何?
高子儒将城中之事说了,然后奏道:元颢必定速败,陛下勿须担忧。
尔朱荣在晋阳闻说孝庄帝向北出逃,立即飞马前往长子迎接,一路布置军队。
旬日之内,北魏军队便大批集结,军资也陆续齐集。尔朱荣便以皇帝之名,命尔朱天光为并、肆等九州行台,负责并州事务。
尔朱天光到晋阳布置兵马,制定约束,所属辖地迅速得以稳定,预备反攻洛阳。
费穆被押至洛阳,元颢责以河阴之变杀之。因闻尔朱天光将欲反攻洛阳,遂使都督宗正珍孙与河内太守元袭据河内,布置防御。
尔朱荣派兵攻之,上党王天穆引兵前来会合,共拔河内,擒斩珍孙及元袭二将。
北魏淮阴太守晋鸿见国内将乱,于是献出湖阳城,投降梁朝。
元颢既已夺取政权,便秘与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谋划反叛梁朝。由于还需借助陈庆之兵力,所以表面团结,实已同床异梦,言语之间多所猜忌。
陈庆之看出关窍,劝说元颢:今我远道至此,若有知我虚实者联合兵力四面包围,将如何御之?我应启奏天子,请求再增精兵,同时敕令各州,如有梁朝人陷没,须悉数送京。
元颢不听,又担心陈庆之向梁武帝上表,便自上表文:今河北、河南全部平定,只有尔朱荣尚敢顽抗,我与陈庆之便能擒获。目前各州初附,正需安抚,陛下不宜再增兵力,使百姓惶恐不安。
梁武帝信以为实,便诏令正在进军各部停于边境,不再前进。
梁军副将马佛念大忧,遂向陈庆之献计:今洛阳城中,我梁朝军队不满一万,而羌胡军十倍之众。将军威扬河洛,声震中原,功高势强,今被元颢猜疑,一旦不测,将何自解?将军不如乘元颢尚未防备之际,杀之以据洛阳,此乃千载难逢良机也。
陈庆之笑而不纳。因元颢先前曾命陈庆之为徐州刺史,于是陈庆之坚请前往彭城就任,元颢复惧,不使前去,陈庆之便不复言。
镜头转换,按下元颢,复说北魏孝庄帝。
孝庄帝为躲避元颢大军,屈居长子小城,不知该往何处,便问随从诸臣。
有人便劝:关中乃形胜之地,且为帝王之资,臣谓陛下宜驾幸长安,以召勤王之兵。
中书舍人高道穆反驳道:关中地区荒凉残破,怎堪再歇车驾?今元颢军队不多,能乘虚而入洛阳,是因朝廷选用将帅不当之故,故使南贼入于中原,侵及京师。陛下若能亲率禁卫之军,再以重金招募士兵,多加奖赏,背城与敌决一死战,我等众臣竭尽全力,则定能打败元颢与陈庆之孤军。若陛下仍忧胜负难以预料,则不如渡过黄河,命大将军元天穆、大丞相尔朱荣各自率军前来会合,构成犄角之势,进讨元颢之军。此万全之策也。
孝庄帝采纳高道穆意见,乃引众向北进发,夜至河内郡北扎营。
当夜,孝庄帝命高道穆在烛光下起草诏书数十张,传檄公告天下,于是四方诸侯方知皇帝下落。乙亥日,孝庄帝令拔营起寨,与众官在羽林军护卫下进入河内郡。
尔朱荣得知皇帝逃至河内,亲率大军前来迎接。君臣相见,帝与百官惊魂略定。
不则旬日,尔朱荣乃集十五万大军,奉孝庄帝及出逃百官,连同尔朱世隆、元天穆、尔朱兆、高欢以及鲜卑、蠕蠕大军,挥师南返洛阳。
元颢闻报大慌,环顾左右,此时方知身边并无可调之兵。乃命陈庆之镇守北中城,元颢亲自据守河桥南岸。
尔朱荣前锋军至,陈庆之三天之中共战十一阵,杀伤敌人甚众,勇不可当。
有夏州义士镇守河中渚,暗中与尔朱荣串通,请为尔朱荣破桥立功。尔朱荣率兵赶到河桥,虽然终于破桥,但闻元颢已将通敌士兵全都斩杀,再无内应。
尔朱荣怅然若失,失望非常,只得引军下桥,复回对岸。
元颢见敌军暂退,为保万一,又派安丰王元延明引军,沿黄河大堤固守。尔朱荣见无船渡河,便商议打算回师北方,以后再寻机攻打元颢。
黄门郎杨侃谏道:夏州义士虽败,非明公勤王时所能预见者也。用兵之事,散而再聚,伤好复斗,孰不为常?况我并未受损,岂能因一事而废其功!为今之计,大王不如征调木筏,间杂舟船,沿黄河排列数百里中,元颢不知该防何处,则我军可渡黄河,定成大功。
高道穆闻言,亦极力附和劝之。
尔朱荣议于诸将,伏波将军杨穆及族人各献家中小船,求作向导。尔朱荣意决,遂令车骑大将军尔朱兆、大都督贺拔胜率军捆绑木筏,从马渚西硖石夜渡黄河。
二将领命,遂率军乘舟撑筏,趁夜渡河,袭击元颢之子元冠受所部。
元冠受不意对方有船,毫无防备,一战被擒,安丰王元延明部众亦都溃散奔逃。元颢率数百名骑兵向南逃走,陈庆之收拢骑兵数千,结队向东逃归。
由此元颢原先所取城池,全都复降北魏。
尔朱荣亲率大军追击,陈庆之率领本部白袍精骑数千人渡过黄河,驻守中郎城,以绝对劣势之兵,仍然阻截尔朱荣三天,但至损失惨重。
尔朱荣令众军伐木做筏,从硖石渡河,与元颢战于河桥。
元颢大败,逃到临颍被杀。
陈庆之向南撤至蒿高,不幸遇到山洪爆发,众军皆被洪水吞没。陈庆之本人幸免于难,乃落发化妆为僧,躲过尔朱荣大军搜捕,才辗转返回南梁。虽然只身回到建康,武帝萧衍对陈庆之仍是大加封赏,升其为右卫将军,永兴侯,封邑一千五百户。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