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集 文聘退敌  华夏真相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习珍即已败亡,马良在逃走路上,亦被吴兵杀死。樊胄未及发动,便收马良尸骸,偷葬于山陵之间,复为东吴武陵从事,以待时机。
    蜀军平蛮,发兵之际,马谡奉孔明密托,前去武陵寻找兄长尸骸,逶迤找到樊胄。
    樊胄见到马谡,指点马良埋骨之处,更听马谡怂恿,起兵反吴。
    闪回结束,吴主派潘濬带兵平叛。
    潘濬率五千军至武陵,用奇袭之计,先派出二百名将校扮作夷民入城,守住城门;大军却趁夜而至,举火为号,擒了门军,打开城门。果然兵不血刃取了武陵,斩杀樊胄。
    马谡因在山中为兄马良守墓,未在城中,故此躲过此劫。
    潘濬因为没有擒到马谡,便没捉住西蜀背盟铁证;又感关公厚待恩德,亦便回军,马虎上奏吴主:樊胄造反是真,说受蜀将马谡蛊惑,却查无实据。
    以孙权智谋,对此间奥妙有甚么不晓得?只一笑了之,不再追究。
    镜头转换,复说马谡。
    马谡见兄长所葬墓地风景优美,风水绝佳,以为逝者入土为安,未再动土起骸。
    守墓期间,偶尔沿溪而行,见一山洞,只可容一人进去,试穿其洞而过,却发现里面别有天地,另是一番世界。
    便在此时,潘濬破城,数千夷民逃至山中,均被马谡引至世外洞天,从此定居下来。
    画外音:马谡遂教给夷民,说先人因避秦时之乱而至于此,又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恐被吴主孙权搜出拷问,派兵来讨,诛灭其族之故。夷人便在山谷临溪两岸遍植桃树,百年后蔚然成林。直到一百四十年后,此谷终被武陵渔人发现,被东晋彭泽令陶潜字渊明撰为《桃花源记》,以传后世。
    马谡安顿好逃亡夷民,因闻樊胄已经败亡,怕早晚连累到自己,急寻路乘船溯流而上,取道巴郡江州,兼程回至成都。
    此时孔明已征南班师,马谡归见,将安葬亡兄之事说了。桃花源之事,却闭口不谈。
    孔明叹息良久,其余便不再问。因闻曹丕已死,曹魏旧臣又大多亡故,便有出兵北伐之意,只是不知魏兵虚实,不敢妄动。
    这一日,忽接到崔州平转来司马懿亲书:某奉魏帝诏旨,引雍、凉十万之众,厉兵秣马,朝夕以待。明公若识时务,便龟缩益川,休得出兵,直待某引大军南下剿灭;若有胆来犯,便使你片甲不得回川,必将阁下并十万部众,皆俘送至洛阳。书不尽言,立字存照。
    孔明逐句逐字看了五遍,佯作大怒,将书简往案上猛摔道:某与曹公赤壁会战之时,你不过刚刚入幕相府,无名小卒耳。今敢如此大言辱我,某必擒而杀之!
    书简散开,忽见露出绢帛一卷。孔明拣起,展开看时,见是《悲愤诗》二首,卷尾题名“汉陈留蔡琰字文姬”。急喝退左右,转身泪流如雨。
    司马懿书中皆为反语,欲以雍凉十万大兵倒反曹魏,引蜀兵攻入洛阳,其意已明。
    孔明先是大喜,继而猛惊,暗道:此计不妥。曹丕虽死,朝中尚有不少老臣,皆是智谋之士,且国力雄于蜀汉数倍。北伐若不成功,司马家不但必遭灭门之祸,此后再伐中原,便绝无内应矣。需待先与魏国开上几战,耗其精兵猛将殆尽,方可动用司马仲达,毕其功于一役。当此之时,应使其远离嫌疑之地,避开朝政军机,方为上策。
    想明此节,于是召集众臣,议道:曹丕已死,孺子曹睿即位,主少国疑。我蒙先帝托孤之重,许以扫平天下,兴复汉室,此时不北伐中原,更待何时?某观魏国托孤重臣,皆不足虑。惟司马懿深有谋略,今督雍、凉兵马,是为蜀中大患。诸公有何妙策教我?
    话犹未落,班中闪出参军马谡,施礼进言:某有一计,可使司马懿自死于曹睿之手,不需费我蜀汉一兵一卒,一刀一枪。未知丞相钧意允否?
    孔明闻之大奇:司马懿乃是魏国三朝元老,岂可轻除。不知幼常何计?
    马谡:若是说破,不值一笑,便是离间之计。司马懿虽是魏国大臣,曹睿素怀疑忌。可遣人往洛阳、邺郡布散流言,更作司马懿造反榜文,遍贴诸处。曹睿心疑,必杀此人。
    孔明暗道:如此拙计,只能骗鬼,焉能骗人?况曹魏朝中能臣如云,智者多如繁星,岂有识不破之礼?不仲达素为魏明帝及曹家诸将所忌,此倒是实。愿其装傻卖呆,自愿中计,就此免了仲达兵权,也未可知。
    于是从之,即遣人密行此计去了。蜀营中如赵云、魏延等人亦觉此计太过幼稚,但见丞相喜而从之,亦不说破,皆暗笑而退。
    镜头转换,按下西蜀,复说曹魏。
    这一日魏国故都邺城门,忽见贴下告示一道。其文略云:
    骠骑大将军,总领雍、凉等处兵马事司马懿,谨以信义布告天下:昔太祖武皇帝创立基业,本欲立陈思王曹子建为社稷之主;不幸奸谗交集,岁久潜龙。皇孙曹睿,素无德行,妄自居尊,有负太祖遗意。今吾应天顺人,克日兴师,以慰万民之望。告示到日,各宜归命新君。如不顺者,当灭九族!先此告闻,想宜知悉。
    守门官观之大惊,急报邺城留守,留守刺史视为非同小可,便赍告示亲来洛阳面呈天子。曹睿览毕,不由懊恼:叵耐这些鸟人,专拿我三叔说事。是可忍,孰不可忍!
    明知是敌国间谍所为,故作大惊,急问群臣如何办理。
    太尉华歆向与司马懿不睦,虽知是离间之计,趁此奏道:司马懿上表乞守雍、凉,自愿出京领兵,正为此意也。太祖武皇帝当年尝谓司马懿鹰视狼顾,生有反相。若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诛之。
    王朗也因风点火:司马懿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为祸。
    大将军曹真闻言惊震,出班奏道:文皇帝托孤于臣等,是知司马仲达绝无异志也。今事未知真假,或者蜀、吴行反间之计,使我君臣自乱,彼却乘虚而击,未可知也。如陛下心疑,可仿汉高伪游云梦之计,驾幸安邑,司马懿必然来迎。观其动静,就车前擒之可也。
    曹睿从之,遂命曹真监国,自领御林军十万径到安邑。
    司马懿不知其故,闻天子来巡,乃率甲士前来迎驾。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