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班超:你听我说,那兜题乃是龟兹人,疏勒国民定不为其尽忠效命。将军此去可见机行事,其若不肯投降,就将其扣押可也。
田虑领命,只身独骑前往架橐城,持汉节到城下叫门,自称汉使,求见国王兜题。
兜题闻说田虑单骑前来,势单力孤,因此不以为意,便命放其入城,在王城赐见。
田虑入见,施礼已毕,略作寒暄,无非外交辞令。因见兜题说话皮里阳秋,完全不将自己以大汉天使相待,就知其根本没有投降之意。
于是想起班超行前所嘱,已经打定主意。依其公事,宣读汉天子诏书已毕,田虑忽然拔出腰间佩剑,乘兜题不备,抢上前去,将剑刃横担其颈。
因事发突然,兜题手下卫士俱都愕然,竟抛下国王不顾,皆惊惧奔走。
田虑遂挟持兜题下殿,出宫上马,出城疾驰,到汉使营寨复命。
班超对田虑大加夸赞,当即率众来到架橐城,集中疏勒文武官员,向其陈说龟兹种种恶行,宣布另立原疏勒国君之侄忠为王。
疏勒人大喜,心悦诚服,群臣拥立新王即位,情愿归附大汉天子。
疏勒王忠及一班官员要求杀死兜题,班超劝道:兜题乃是龟兹王傀儡,杀其无益于事。应放归国,使龟兹知道大汉天子恩威。
于是释放兜题,疏勒即告平定。
至此,班超两次出使西域,凭借智勇,先后使鄯善、于阗、疏勒三国臣服,再次成为汉朝藩属。西域诸国闻之,皆遣子入侍,与汉朝断绝六十五载,至此又复沟通。
镜头转换,北匈奴汗廷。
北匈奴单于闻说天山南北两道诸国皆都归附汉朝,由此大怒,乃重整旗鼓,复大举入侵云中郡。汉朝细作侦知匈奴大军出动,急飞报入云中郡帅府,告知太守廉范。
字幕:云中太守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氏,赵国名将廉颇后裔。曾祖廉褒曾任西汉朝右将军,祖父乃是莽朝大司马、益州刺史廉丹。
镜头闪回,叙述廉范生平。
廉范出身名将之家,继承父祖之风,武艺卓绝,深谙兵法,为人仗义豪侠,知恩必报。
廉范父亲未曾出仕,因此史册未载其名。因遭公孙述及延岑战乱死在蜀汉,尸骸不能归葬故里。廉范当时年幼,于是流离借居西州,后来辗转返归故乡。
年十五岁时,与家仆到西州接回父亲灵柩,收拾骨殖以归。
蜀郡太守张穆原是廉丹旧部,闻讯大为感动,送给财物以及车辆,助廉范移葬父骨。廉范不肯接受,与门客徒步而行,轮流肩背亡父灵柩,自成都返回葭萌关。
蜀郡中人闻说廉范孝行,皆都交口称赞。有船家张叟,不忍他主仆千里步行,坚执请入舟中,一路相送北上。未料船行中途触礁沉没,船上众人皆都赴水上岸。
惟有廉范怀抱父亲灵柩入水,至死不肯撒手。张叟及船工众人以长杆将廉范钩出,幸免于死,父柩亦未曾失落,旁观众人无不惊叹讶异。
廉范千里步行背负父骨归葬故里,后人皆谓其为孝子典范,并撰诗赞曰:亲丧徒步负,万里历岷峨。何事今人说,惟知襦袴歌。
廉范安葬父亲,守孝完毕,到京城洛阳学习,奉博士薛汉为师。
京兆、陇西二郡闻其孝行,争相聘请为官,廉范以学业未就不肯接受。求学期间,与洛阳人庆鸿结识,遂为刎颈之交。时人赞道:昔有管鲍,今有庆廉。
廉范学业有成,被陇西太守邓融聘为功曹,相待甚厚。后逢邓融获罪,被朝廷审查,因朝中无人,无力辩冤。廉范却在此时托病请辞,扬长而去。
邓融由此深为怨恨,对家人叹道:廉叔度空有贤名,未料竟是如此凉薄之辈也。
廉范离开陇西,东至洛阳,更名为范承,自请担任廷尉狱卒。
廷尉府吏见其熟悉法律典章,由是应允其请。其后不久,邓融被押解洛阳入狱,正归廉范管理。廉范尽心侍奉,非常勤劳,如对父母。
邓融观其面容,不由奇道:世间竟有面貌如此相同者耶?某观你酷似我旧部廉某。
廉范斥道:公因困窘,看花眼矣。
此后不再与之交谈,却于暗中上下打点,使邓融告病,申请出监就医,廷尉终于许可。廉范又为其租房赡养,每日探视照顾,直到邓融病死,都不说明自己身份。
邓融死后,廉范又亲自赶车,送邓融灵柩回到原籍南阳,安葬完毕离开。
廉范回到洛阳,忽闻恩师博士薛汉因受诏校定图谶,不幸牵入楚王刘英谋逆一案,以至下狱而死。故人门生都不敢前往探视,只有廉范替恩师收殓安葬。
有司官吏将此事报于天子,明帝大怒,召廉范入宫责道:薛汉与楚王同谋,惑乱天下,卿何敢替其收殓下葬?
廉范叩头奏道:臣谓薛汉认罪伏诛,已偿其过。臣不忍师生情谊殓之,罪该万死。
皇帝息怒问道:卿是廉颇之后乎?与右将军廉褒、大司马廉丹何亲?
廉范奏道:廉褒是我曾祖,廉丹乃是祖父。
皇帝说道:将门虎子,难怪卿胆敢如此。
于是非但不怪,并加赏赐。廉范因此出名,被推荐为秀才,数月之后升任云中太守。
闪回结束,云中府衙。
门将来报太守廉范:匈奴大举进兵入关,烽火连天,势不可当,请令定夺。
廉范闻报,遂命擂鼓聚将,与群僚计议应敌之策。
属吏建议:依照汉朝旧例,各边镇若遇来犯之敌,且人数超过五千,各镇就应发书向邻郡求救。今匈奴来势凶猛,势不能敌,请发救书于邻郡,是为上策。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