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3章 山河小形胜  盛唐挽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763章山河小形胜
    夏天日出的时间很早,阳光驱散了晨雾,汴州运河的河面,被染上一层金色。
    汴梁城南的朱雀门缓缓洞开,守卫皇宫的禁军士卒列队缓缓走出宫门,甲片在阳光下折射出幽冷的光芒。
    先是一队禁军士卒举着旗帜在前面开路,共计三十六面绛引幡,蟠龙纹在紫缎上翻涌如活物,一看就是精心制作而成。
    掌旗校尉肩扛九旒龙旗走在最前面,上面挂满了玉珠,每一串玉珠相击都像晨钟叩响的余韵。
    看起来庄严、肃穆而且大排场!
    天子李琦坐在五色鹭车里,跟在队伍后,帷幕挡住了他的面容,看不清此刻他是什么表情。礼部侍郎郑叔清手持金节,在队伍前方策马开道。
    汴梁城朱雀大街两旁,新上任不久的教坊使李龟年,领着三百乐工齐奏《秦王破阵乐》!他们伴随着御驾的队伍前行,可谓是走一路吹一路。
    箜篌弦上跳动的露珠与编钟震颤的波纹,在銮铃声中谱成另一重乐章。那是埋藏在人们心中,大唐盛世的不朽记忆!
    “天子御驾亲征吐蕃,诸人回避!”
    随驾的霍仙鸣,坐在车夫旁边高呼道。此时此刻,朱雀大街两旁已经跪满了人。
    “朕自出生起,便没有见过此情此景,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半透明的帷幕后面,李琦长叹一声说道。
    话语中饱含沧桑与无奈,以及荣幸。
    听到这话,替天子驾车的方重勇回道“陛下当年让出淮南,有大功于国,避免了百万人生灵涂炭。这些微臣都是记得的,今日殊荣,陛下当之无愧。”
    “官家深明大义……”
    李琦有些感动,又有点惭愧,只得抛出这么一句话来。虽然立场有些微妙,但他本人还是非常佩服方重勇的。
    这个人,政治信誉卓著,把账算得明明白白。每个被他收拾的人,都有在政治上被收拾的原因,从来没有谁被公报私仇过。
    譬如说,无论当初李琦本人是怎么想的,或许仅仅只是担心袁晁的乱军进攻扬州,但让出淮南,避免了汴州这边动刀,这是不争的事实。
    正因为有李琦配合,所以汴州朝廷得以直接接管富庶的淮南,之后扬州这个南方的经济中心,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把江南的资源也整合进来了。
    可以说正是有这么关键一步,汴州朝廷才得以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倘若那时候要对淮南用兵,很难说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连带后面许多政策都无法实施。
    那种恐怖的后果,是现在汴州朝廷的人无法想象的。
    方重勇后面选李琦为天子,又让他“御驾亲征”,都有让李琦“风光风光”,还他当年人情的意味在里头。
    人心是要凝聚的!公平公正的办事,赏罚分明的原则,就是凝聚人心的要素之一!
    此番汴州军出征河西,如果可以获胜,那么得到的战略收益,会大到无法想象,甚至可能成为一个时代的分水岭。
    对此,李琦也是有些想法的。即便他知道自己是个傀儡,也希望能在历史上留下一个不错的名声。
    痛击吐蕃,收复失地!这就是功业!彪炳千秋!甭管是不是傀儡吧,反正被人往身上贴金的时候,也有他的一份。
    “官家,朕真的不需要做什么吗只要跟着队伍一路进关中就行么”
    安静了许久,李琦忽然询问道,总是有些心痒难耐。
    “陛下,只要您在军中,主心骨就在,将士们就知道为什么而战。
    再说了,关中百姓,已经许久没见过正儿八经的天子了。
    您去了,百姓们只会夹道欢迎,赢粮而影从。”
    方重勇劝说(忽悠)李琦道,手中紧握缰绳,额头上出现一片细密的汗珠。
    许久没有驾车,技艺都生疏了,此刻他不由得捏把冷汗。
    要是现在替天子驾车的节骨眼出什么幺蛾子,那就丢脸丢大了!还是在全汴州百姓面前当众丢脸!
    好在这一切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并非真要方重勇一路驾车带李琦去关中。
    等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了汴梁城,御驾的队伍就撤了,李龟年也领着乐工们返回汴梁城,在城中“义演”筹集军费。
    那些护卫御驾的禁军士卒,纷纷脱下自己身上好看却不实用的纸甲,换上制式铠甲归队,骑着马在数十里地以外开路侦查。方重勇也领着一帮亲信去中军了。
    一时间,刚才还风光无限的李琦,现在身边就只有霍仙鸣和几个负责他饮食起居的宦官而已,最多把负责基本安全的那十多个禁军侍卫也算上。
    也不过是二三十人而已,和在汴梁城内前簇后拥的盛大排场完全不能比!
    李琦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
    傀儡,终究还是傀儡。排场和实权,是跟所尽义务相对应的。
    李琦不负责实际事务,所以他的排场,就是表演性质的,是为了演给汴州百姓看的!
    他与其说是天子,还不如说是个戏子。
    无奈之下,李琦只好让宦官拿出箱子里装的那些“话本”“传奇”,一个人坐在马车里看书,连话都懒得说了。
    潼关以东,是汴州朝廷的实控区域,土改政策正常推进,曾经的盗匪都纷纷放下手中的刀,回归原本的家园。
    汴州军一路向西,整个过程十分顺利。几天之后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