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681章坚持住就有办法
说书先生离开了,换了个唱曲的上台。
以往总是服务于权贵,达官贵人包场时才会出现的歌姬与乐师,现在常常出现在茶楼里面公开表演,喝口茶就能坐着听,没钱也能进来捧个人场。身段比以往低了许多。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消费降级了而已。曾经那个排场第一的大唐,已经消失了,官员与权贵地主们的财富也支撑不起了。
或者说感觉没必要了。
方重勇身边众人都若有所思的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受到了时代的缓慢变化。
慢,但是一直在改变,从未停歇过。当年如基哥那般,在梨园内养着一众歌姬舞姬乐师的情况,或许百年内都不会再现了。
换言之,就是有生之年。
一个瞎子老头乐师走上台,领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娘子,这位的容貌很是一般。
老头给她伴奏,声如珠落玉盘。
“暖阳下,我迎芬芳,是谁家的姑娘。
我走在了那座小桥上,你抚琴奏忧伤。
桥边歌唱的小姑娘,你眼角在流淌。
你说一个人在逞强,一个人念家乡。
风华模样,你落落大方。
……”
小娘子用稚嫩的嗓音,唱着幽婉的歌。何昌期这样的武将听得摇头晃脑,好似猪八戒吃人参果。只有岑参等人看向方重勇,眼神玩味。
这便是近年来兴起的“汴州曲”:用胡琴弹奏,单人随唱,曲调简练,内涵却很丰富。这些曲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走在运河沿岸渡口,人来人往之处,时不时就能听到有人哼两句。
艺人们学得极快,曲目流传的速度也是快。
因为战乱,因为贫苦,人们用来消遣的钱也变少了。大排场,动辄数十人的鼓乐歌舞,一般人都玩不起。
如现在这样的表演,一人一乐器伴奏,一人随唱,甚至可以边跳舞边唱歌,就能混口饭吃了。
文艺,可以那样简简单单,却从不会消失。
听众随手给个三瓜两枣,下顿饭就有着落了。很难说这样的变化,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需求其实一直都在,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不变的,变的只是囊中羞涩罢了。
岑参听说这些“汴州曲”许多都是从方重勇府邸里传出去的,只是不知道究竟是府里哪位能歌善舞的娘子所作。
“想当年先帝在时,梨园一场宴会,便有歌姬舞姬乐师超百人出场。
那是何等气派。
而今只二人便能奏曲随唱,虽无排场,却也自在。”
岑参忍不住感慨道,他那急吼吼的心也静了下来。方重勇都不着急,他急什麽。
“往事如烟,不提也罢。”
方重勇摆摆手道,让何昌期给小娘子打赏了一点小钱。这位小娘子千恩万谢,又唱了几曲,领着乐师老头离开了。
方重勇暗暗想道:那大概是她祖父吧。
正在这时,茶馆的掌柜来到雅间,对方重勇点头哈腰的禀告道:“请诸位贵人稍候,马上有名家到场。刚刚不过是开胃小菜,不是本楼的底蕴。”
“不错。”
方重勇微笑点头,轻轻抬手。
掌柜脸上堆满了笑容,慢慢退出雅间,不一会,铿锵的琵琶声响起,让人把心都提了起来。
岑参笑道:“此乃关中名篇《阳关三迭》也。有人练了十年也难登大雅之堂,今日大帅耳朵有福了。”
“王维……”
方重勇轻叹一声,他大概知道雅间外面的舞台上,是谁在弹奏了。
《阳关三迭》的词,是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句上改编成曲的。王维原来在梨园里面混过一段时间,这便是成果之一。
能唱《阳关三迭》的,必然是当初梨园里面的那批人。
这些人,这些作品,是盛唐时代,文艺创作的巅峰。
此后,每况愈下。
方重勇有点明白,为什麽这些人都流落到关中外了。恰逢变故,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找一条出路。
基哥不在了,没人会惯着那些梨园的艺伎。其结局如何,不问可知。
“长亭柳依依,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长亭柳依依,伤怀伤怀,祖道送我故人,相别十里亭。
情冣深,情冣深,情意冣深,不忍分,不忍分。
……”
听到悠扬中带着惋惜的男人歌声,雅间内众人皆是默然。
哪怕如何昌期这样的,也是知道《阳关三迭》的大名。只是与其同时代的盛唐已然远去,且再也不会回来了。
雅间离得远,看得不太清楚,但是声音很熟悉。
方重勇已经认出来是谁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