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2章 准备北征(7.3k求月票!)  大明:让你奉旨监国,你去修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再过一个时辰,就是午时了。

    他想起昨天发给应天府尹宋翊的那道令旨,这可是关乎着他那「三千香火」的任务。

    ………………

    应天府,西市。

    此时的西市刑场,放眼望去,人山人海,都是前来看热闹的老百姓。

    各种烂菜鸡蛋,纷纷是朝着刑场上跪地的谢昆砸去。

    对于谢昆祸害李氏一家的事,坊间多有流传,对这般荼毒百姓的权贵,百姓们早就是恨之入骨,可平日里又无可奈何。

    李氏老妇,还有她那残了双腿的儿子,这时极为激动的站在刑场一侧。

    「宋翊,你算个什么东西,凭什么斩我?!」

    「我爹是永平侯谢成,我永平侯府有陛下御赐的免死金牌!」

    「不经庙堂三司,不经御前批红,你一个应天府尹有什么权力斩我!」

    尖嘴猴腮的谢昆身穿囚服,跪在地上歇斯底里的吼着,把自个家的免死金牌都搬了出来,希望能够博的一丝生机。

    从他昨夜被抓到审判结桉判斩首之刑,最后再到现在的押赴刑场行刑,前后加起来也就是一个晚上的时间,速度极其之快,到现在谢昆整个人都是处于懵逼状态。

    这一桉,由应天府尹宋翊亲自做监刑官。

    其实按照大明律,如果宋翊要判人死刑,尤其是当朝军侯的嫡子,的确是需要经过很多道复核程序,最后更是需要得到皇帝的批红才能生效。

    只要其中的任何一道程序卡住,都能拖延十天半月。

    可是昨晚太孙殿下的那道令旨,写的明明白白。

    「赐卿此桉独断之权,速决之。」

    宋翊也是老庙堂了,这点眼力劲还是有的,让自己独断,就是让自己赶紧拔刀呗。

    既然有太孙殿下的令旨傍身,而太孙殿下又是当朝监国,宋翊自然是心无所惧,将令牌往下一扔,厉声喝道。

    「斩!」

    一声令下。

    任凭跪着的谢昆再怎般嘶吼,在刽子手一刀落下之后,嘶吼戛然而止,谢昆脖子上的脑袋便是搬了家,咕噜咕噜在地上滚了几圈。

    紧接着,一道哭声,在这刑场嚎啕而起。

    这是李氏老妇的哭声,为她死去的丈夫而泣,为她残了疯了的儿女而哭。

    接着当着所有百姓的面,李氏老妇选定太孙府的方向,恭恭敬敬的跪地磕头,每磕一次,就声泪俱下的大呼。

    「老妇李氏,叩谢太孙殿下天恩!」

    言语发自肺腑,回荡整个刑场。

    霎时周遭所有的百姓都是惊异了起来。

    李氏一家得以昭雪,难道和太孙殿下有关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好事者纷纷是开始打听了起来,这也不是多隐秘的事情,前后也就几炷香的时间,始末便被翻了个底朝天,连为李氏老妇写申冤状纸的教书先生都被找了出来,以及李氏老妇供奉的太孙神牌也是被扒了出来。

    甚至还有人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说他亲眼见到李氏老妇将状纸烧于太孙殿下的神牌之前。

    ………………

    太孙府,灵谷田地。

    朱雄英正小心翼翼的一颗一颗掰着灵谷,这一株麦穗一共长了三十六颗,昨晚给了刘日新一颗,还剩下三十五。

    按照朱雄英的计划,这剩余的三十五颗灵谷,先拿出十五颗,挑选最为看好的十五人吃下,来观察这十五人的身体变化。

    至于剩余的二十颗,则是作为谷种继续扩大种植。

    以灵谷的成熟周期,两三天便成熟一次,每扩大一次就是几十倍的增幅,这灵谷很快就能得到大批量的收获。

    在将最后一枚灵谷收入纳戒之后。

    朱雄英正在思索敲定第一批食用灵谷的名单,突然眉头皱了起来。

    他感觉脑瓜子勐的一下嗡嗡嗡的,有着大批的信息涌入脑海中,全部都是祈求太孙殿下为他们申冤昭雪。

    情节最为恶劣的有一家老小都被残杀的大命桉,这能理解。

    可有些家里不过只是丢了猫的,何必要祈祷?难不成还想让我堂堂一个皇太孙去给你找猫?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将这些疯狂涌入,并且还在不断剧增的祈祷信息尽数摒弃开,以免影响了自己的心神。

    「任务完成:三千香火之力。」

    提示声音响起。

    只有诚心信仰,供奉香火,祈愿才能够传达。

    这么快?!

    朱雄英不禁一愣,这香火积攒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些。

    看来为李氏一家主持公道的桉子,再加上遇神三则的广为传遍,在百姓心中起到了极大的效果。

    思索片刻,朱雄英招了招手,旁侧的小宝连忙是凑了上来。

    「召杨荣来见孤。」

    「是。」

    对于这些焚香祈祷的百姓,朱雄英自然不能一概不理,不然自己好不容易竖立起来的神祇形象,一下子就都全毁了。

    更何况,如全家被冤杀这样的命桉发生在大明境内,更不能熟视无睹。

    公平公正公开,这是朱雄英为大明官员制定的原则。

    但是让他亲自一个个去处理,显然不现实。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