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一个多月前,方致远跟张维盈吵架的时候,亮过投稿系统的截图,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拿下AER。不过在金大的通告出来后,整个经济学圈子还是惊呆了。
跟之前以独作的身份发JF不同,方致远这次发在AER上的论文,有四個作者,除了方致远和李保国外,还有李保国的两个博士,四个作者是共同一作。
在这篇论文出来前,在AER上发表过论文的国内学者只有五人。
谁也没想到方致远这篇文章能带出四个AER作者,还全是一作。
整个经济学圈子目瞪口呆,在他们眼中在AER上发表论文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能在AER上发表论文的学者都是顶级学者。他们做梦也没想到金大商学院会一下冒出四个,几乎所有人心里冒出了同样一句话,你们这是干嘛,打批发么?
在经管之家,无数网友对此议论纷纷。
“以前国内学者在AER上发论文,都是跟国外知名教授合作的成果,没想到这篇论文完全是金大商学院自己搞的,四个作者都是金大商学院的,而且全是一作,金大商学院现在的学术水平有点吓人啊!”
“我觉得不能说明金大商学院学术水平高,只能说明方致远变态。虽然是共同一作,但方致远名字排在最前面,再看通讯作者,只有方致远和李保国,方致远依然排名第一。我觉得这篇文章idea是方致远的,经费是李保国的,数据是两个博士跑的。我估计方致远觉得自己没干多少实际工作,两个博士跑数据太辛苦,就给了他们共一作者。”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这就是传说中的带你装逼带你飞吧!不但自己登上AER,还带着本校的三位合作者一起登上AER!真是羡慕死我了,要是我有这样的老板就好了!”
在知乎上有人提了一个问题:“如何评价方致远拿下顶刊AER?”
在极短的时间内,问题下面出现了上百条回答,全是赞美和膜拜。
“这篇论文非常牛逼,搞出了一种全新的模型。这篇论文不但被AER接受,而且将作为封面重点论文推出。AER主编对论文的评价也非常高,认为论文对研究货币的政策,为解决全球影子银行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看到这则新闻真是羡慕到哭!要是我有一篇AER论文,就不用为找教职犯愁了,国内的985肯定抢着要。可惜方致远是研究员,不带学生,不然他的门槛肯定会被报名的研究生踏破!”
“我能怎么评价?只能跪着评价啊!去年方致远搞出五因子模型,国内出现了一批研究五因子模型的论文,现在五因子模型研究已经成为资产定价的热门领域,没想到他又搞出了一个新模型,估计又会催生出一批相关文章。”
“……”
与此同时,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办公室里,林逸夫正在埋头写材料。最近两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减慢,需求下滑,库存压力加大,国家经济转型到了关键时刻。作为国家的重要智库,他一直在思考国家经济如何才能更好的转型。
办公室门突然被推开,闯进来一个火急火燎的身影:“林老师,今天AER官网收录了一篇文章,是金陵大学的几个老师写的,你赶忙看看吧!”
林逸夫抬头一看,是自己助教陈清辉,他不明白陈清辉为什么这么激动,就道:“怎么一惊一乍的,这篇文章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论文是讲政策和影子银行的。”陈清辉火急火燎地道,“文章对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深入论述,其中讲到了金融杠杆、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论文的结论跟现在很多人鼓吹的加杠杆去库存论调是反的。”
林逸夫听到文章的观点跟加杠杆去库存结论相反,意识到这篇文章可能很重要,飞快打开AER官网,问道:“文章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分类里面?”
陈清辉走到林逸夫的旁边,指着显示屏道:“在即将出版的论文分类里,文章题目是货币政策和影子银行活动之间的关系。”
林逸夫拿起鼠标点开即将出版的论文,排在最前面的正是《货币政策和影子银行活动之间的关系》。他拿起鼠标点开了文章,由于文章还没有正式出版,系统提示必须付费才能阅读,他直接点击付费,文章便出现在眼前。
文章摘要显示,这篇论文主要是讲2008年国家为了拯救经济,在推出4万亿政策后,为收缩骤升的信贷供给,央行在2009到2014年间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M2和银行贷款同步下降,影子银行贷款迅速上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逸夫看了看论文的作者,四个作者都是华人。他感觉好像在什么地方听过排名第一的方致远,但一时间想不起来,他点开方致远的信息,发现是个25岁的教授。
他感觉确实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他没有纠缠这个问题,又点开其他三位作者的信息,发现剩下三位都是金陵大学商学院的。他顿时目瞪口呆,不是和国外知名教授联合研究的成果,四个作者都是金大的,这什么情况?
林逸夫知道要是没有大佬背书,国内学者要发AER非常难,除非文章真的非常牛才行。他意识到这篇文章水准肯定非常高,当即认认真真地阅读起来。
随着阅读深入,林逸夫很快明白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发在AER上了,作者搞出了一个全新的模型,可以看成是中国版的泰勒规则。作者用数据和模型论证了在货币政策的刺激下,影子银行是如何急速膨胀的,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整个文章建模水准极高,数据极为详实,林逸夫简直看得津津有味。看了大概半小时,他突然站起来,神情凝重地道:“如果作者的论述是正确的,那黄益平他们的论调就是错的,他们给出的政策建议对经济是有害的。”
陈清辉点头道:“是啊,这就是我让你看这篇文章的原因。”
林逸夫皱眉道:“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的影响,只是在讲危害的时候提到了这个结论,对此没有详细论述,这个观点到底是论证后的结果,还是拍脑袋想出来的,现在不好说,我们必须搞清楚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他看向陈清辉,问道:“你有没有论文作者的联系方式?”
陈清辉摇头道:“我没有他们的联系方式,不过论文的第一作者方致远是金陵大学张长荣院长的学生,只要跟张院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