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大儒们  逍遥郡马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此言一出,顾北川便不再说话。

    秦修文同样没有说话,因为他着实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良久的沉默过后,他才长叹一声,道:

    “顾贤弟小小年纪,竟已淡泊名利至此!”

    是的,太淡泊名利了。

    顾北川这个年纪的读书人,应当踌躇满志,怀着一腔热血,渴望求取功名才是。

    亦或者说,天下九成九的人,都是为了功名而读书。

    可他呢?

    明明不到及冠之龄,却有这般见地,看透功名,不为利禄所累。

    这等境界,何其罕见?

    如果秦修文之前说的汗颜是在开玩笑,那现在就是真的感觉有些汗颜了。

    自己悟出这一层道理,乞骸骨离开京都,告老还乡,开创白鹿书院,一边潜心研究学问,一边教书育人,也是在知天命的年纪。

    可顾贤弟呢?

    不到双十年华!怎能不叫人汗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北川方才有感而发,赠予秦兄如何?”

    秦修文一生飘零,经历过的大风大雨不计其数。

    可听见这话,依旧忍不住大笑起来。

    “能结识贤弟,乃愚兄之幸也!”

    话说到这个地步,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剩下的,便都在酒里了。

    两人觥筹交错,一时间,可谓宾主尽欢。

    良久之后,顾北川离去。

    已经有些醉意上头的秦修文手中捧着一副字,正是以狂草写就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他将这幅字,珍而重之地挂在房间最显眼的墙壁上。

    与之相邻的,还有当代大儒,国子监祭酒胡俨的《山水令》以及有画圣柳道元的真迹《千里江山图》。

    这两幅书画,若是让旁人看了去,怕是连眼珠子都要瞪出来。

    大儒胡俨以书法见长,《山水令》又是其名篇,称之为一字千金也不为过。

    《千里江山图》就更为可贵了。

    相传这可是二十年前,画圣柳道元走遍大乾的名山大川,看尽五湖四海,历经沧桑,才作出的最后一幅画!

    而现在,画圣柳道元已经去世了。

    也就是说,《千里江山图》乃是其遗作!

    其价值,早已不可估量,怕是无法用金钱衡量。

    秦修文能得到这幅画,那也是因缘际会,机缘巧合所致。

    可现在,他却把顾北川随手所写的字,和《山水令》、《千里江山图》并列!

    可见这十四字在他心中的分量!

    “若是老夫能早点明悟这十四字所阐述的道理,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奸人所害。想必,如今已是另一番光景罢。”

    年轻时的秦修文,十年苦读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他刻苦读书之后,考取状元,更是于金銮殿奏对,贵为天子门生!

    那时候的他,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可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不外如是!

    现在风头正盛的国子监祭酒胡俨,在当时,和他比起来也要逊色不少。

    但,朝堂之上,波诡云谲。

    衮衮诸公,各有算计。

    锋芒毕露,未必是好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不过数年,他某个无关紧要的小错误就被政敌发现,随后便联合党派,无限放大,使他失去了天子恩宠。

    接踵而来的便是各种打压,直将这位曾经的状元郎压得透不过气来。

    最终,秦修文已到知天命的年纪。

    却蹉跎半生,一事无成。最终无可奈何,只得乞骸骨返乡养老。

    相反,当初看起来普通的胡俨,反而大放异彩,深受陛下重用,一跃成为国子监祭酒。

    可想而知,胡俨之聪慧,在于藏拙。

    “一时的名声算得了什么?人啊,还是得往长远看。”秦修文看着天边云卷云舒,长叹道。

    ......

    几天后,即将举办第二次淮南诗会的消息便传了出来。

    当是时,淮南才子们无疑是诧异的。

    于诗会上交谈学问,好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虽是好事,但这也太频繁了。

    上一次诗会才结束没多久呢,这又来一次,怎么做得出来诗文?

    可当听说这次诗会乃是大儒秦修文带头举办,更邀请了邻近郡县的大家们前来观礼时,淮南才子们这才打起精神,意识到这次诗会的不简单。

    似乎,有些过于隆重了。

    淮南以往诗会,都是局限在淮南文坛这么个小圈子里的。

    可现在,秦大家的意思似乎是想走出去。

    这可是一步险棋,走得好,自然皆大欢喜,一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