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法国日(5)  紫罗兰与自由法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飞抵巴黎,前往波旁宫与法国总理雷诺和总司令魏刚会晤。在这位英国首相的眼中,巴黎的情况无疑比数日前他的抵达更糟糕了。市民惶恐忧虑的神态简直与雷诺总理在电文中的语气如出一辙,此情此景让丘吉尔更为焦躁。

    首相的车架在英国大使馆门前停车片刻,驻法联络武官斯皮尔斯少将立刻拉门进入:“温斯顿爵士。(英语)”

    “有任何敦刻尔克的消息吗?(英语)”

    “没有,爵士。”斯皮尔斯脱口而出后,立刻改了口,“其实还是有的。(英语)”

    “什么?(英语)”

    “第一军的亚历山大中将通过当地民用电台向外交部发报,希望对一支法国军队表示感谢。(英语)”

    “稀奇。(英语)”

    丘吉尔深吸了一口气,向坐在前排的副官伸出了自己的胖手。后者驾轻就熟,立刻取出了一支雪茄,用特制的加长火柴将其缓缓点燃,再将燃着的雪茄递给不列颠的首相:“是哪支部队?(英语)”

    “第21步兵师48团残部和第9摩托化师95团残部组成的新部队,总兵力不到两个营,指挥官身先士卒,和德国佬打了白刃战。和我们的东兰开夏营一块,硬是把一个装甲团挡了三个小时,直到亚历山大中将派遣的援军抵达,法国人的战斗为亚历山大调整防线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英语)”

    “非常好。”丘吉尔点头肯定道,“在这样黑暗的时刻,这正是英法两国携手并肩共赴胜利的最好写照,我会亲自跟雷诺总理提及这件事。告诉我,英格兰的小伙子们在这场战斗里做了什么?(英语)”

    斯皮尔斯坦诚地说道:“亚历山大中将的电报中说,德军损失的绝大部分坦克——22辆中的19辆——都是我军击毁的,但如果没有法军奋不顾身的反冲锋,这个战果不可能轻易取得。(英语)”

    “很了不起,很了不起。”丘吉尔吸着雪茄连连点头,“我会建议陛下授予这位指挥官乔治十字勋章,或许破格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也并非不可,这个法国军官叫什么名字?(英语)”

    “您一定听说过他。”斯皮尔斯缓缓地报出了一个果然令丘吉尔感到耳熟的名字,“让·德内尔·戴泽南中校。(英语)”

    “让·德内尔·戴泽南。”丘吉尔立刻说出了对应的法语读音,“已逝的法国准将让·丹华·戴泽南的儿子。(英语)”

    “孙子,爵士。(英语)”

    “哦,对,是孙子。(英语)”

    说不了几句话,英国首相一行便抵达了波旁宫,雷诺总理和魏刚上将依旧如往常一样,在波旁宫门前迎接丘吉尔的到来。不过丘吉尔敏锐地感觉到了一丝不适,雷诺的表情似有些冷漠,而魏刚直接已经难掩敌意了。

    “在这个黑暗的时刻,法兰西欢迎您的来访,首相阁下。”雷诺在丘吉尔下车之后,摘帽致意道。

    “希望我的到来能为顽强抗战的法兰西共和国提供一些帮助。(英语)”丘吉尔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和雷诺握手,随后又毫不在意地同魏刚握了手。

    双方没有继续寒暄,而是直接来到了总理府的战情室,在那里等候的高官中少了达拉第,取而代之的是看着就让丘吉尔感到棘手的法国元帅贝当。丘吉尔和他们打过招呼后直入主题:“朋友们,经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可以确定敦刻尔克的撤退是卓有成效的。共计十六万五千人从海滩上撤退,而且昨天一昼夜就撤走了近五万三千人。”

    贝当元帅一言不发,呆若木鸡,雷诺总理勉为其难地点头,而魏刚上将在翻译结束后,直接毫不客气地向丘吉尔发难了:“但是其中有多少法国部队?法国人不是被甩下了吗?”

    “法国军队只撤走了一万五千人,但是我可以向您保证,这并非是由于英国军方的偏袒。我军所撤走的绝大部分都是非战斗部队,他们早在5月25日就得到了撤退的命令。而且据我所知,即使是今天,法军依旧没有明确命令包围圈中的法国军队从港口撤退。(英语)”

    在场的法国高层对丘吉尔的话并不感冒,但丘吉尔视若无睹,继续说道:“我来巴黎的主要原因,就是希望确认法军也下达了同样的命令。(英语)”

    雷诺摇摇头,对这样的解释提出了直接的抗议:“反正是……二十二万英军士兵已经撤走了十五万,而二十万法军只撤走了一万五千人。如果这种不平衡的数字得不到改善,将产生极为严重的政治后果。”

    “我当然理解,雷诺阁下,我代表英国政府对这些日子撤退过程中产生的混乱,以及英军官兵因误解唐宁街命令而做出的不利于法军的举动表示诚挚的歉意。(英语)”

    说到这里,丘吉尔特意向在场的法国高层们躬身致歉,这才勉强让会议气氛缓和了一些。他随后又继续开口道:“不仅如此,我已经直接命令皇家海军和远征军将今日定位‘法国日’,所有法军士兵将在今天优先登船,绝对优先于英国士兵。”

    “那看来属于法兰西的一天只有十二个小时了。”魏刚不屑地说道。

    为了避免英国首相陷入尴尬之中,雷诺向坐在座位上的海军部长达尔朗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起身,将一份命令提交给丘吉尔的翻译:“这是我将发布给法国海军的命令,请您审阅一下。”

    “谢谢,将军。”

    丘吉尔带来的翻译开始朗读达尔朗的命令,命令无非就是将盟军的协议告知敦刻尔克的法国部队(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法国人从今往后也可以用英国船了)。在命令中,达尔朗还特别提到,防守环形阵地的盟军如果撤离,要让英国人走在前面。

    “不,不能这样。”丘吉尔立刻作出了反对,“迄今为止法国的牺牲已经太多,要让英国的三个师组成后卫部队,我不希望法军再做出牺牲。”

    丘吉尔用他那奇怪的法语说:“英法两军要携手并进,挽臂偕行,就像戴泽南中校和劳伦斯中校在贝尔格的战斗!”

    此言一出,贝当元帅立刻皱起了眉头。

    而丘吉尔仍在进行着他那雄辩慷慨的演说:“即使我们两国中有一个被击倒了,另一个也绝不要放弃战争!它要继续战斗下去,直到朋友重新站稳脚跟……不列颠人民要永远战斗下去!(英语)”

    ————

    今天的更新稍多了一些,主要是涉及到本人比较熟悉的政治历史领域,军事方面的写作着实令我头大2333。

    本文出现的人物和部队基本符合史实,除了英国驻法联络武官斯皮尔斯将军,该将军应该并没有陪同丘吉尔列席5月31号的英法高层会议,此处只是为了借他的嘴吹捧一番我们的男主角。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