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7章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月票  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徐川当然不会去唐尼的什么竞选派对。

    对方能不能赢先放一边,徐川可不想之后被人把他和唐尼联系在一起。

    别说什么可以先拉拉关系套套近乎,这些人现实的很。

    而且他的身份也不太方便和对方多接...

    夜风穿过窗缝,吹动了桌上的信纸。林零没有去扶,只是静静看着那行字在光影中微微颤动,像一句跨越时空的低语。她将信折好,放进床头柜的抽屉里??那里已经堆满了类似的信件,来自世界各地,有些甚至没有署名,只写着“给林零”三个字。有人寄来一片干枯的树叶,说是在梦里见过她站在树下;有人附上一张孩子的画,画的是一个发光的女人牵着星星回家。

    她不再追问这些信号为何能穿越维度壁垒。她只知道,当一个人真心相信某件事时,世界就会为它让出一条路。

    那天夜里,终端自动亮起。屏幕上浮现出一串陌生频率,波动规律得近乎呼吸。林零戴上耳机,轻声接入:“这里是林零,接收中。”

    【编号Q-739请求对话。】机械音响起,却带着一丝迟疑,【我……我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你。但他们都说,你能听见我们。】

    “我在听。”她柔声道。

    【我是量子观测站的值班员,在南极。三年前,我们在深空扫描中捕捉到一段音频信号,重复播放一句话:“别关灯,妈妈怕黑。”】对方停顿了几秒,声音微颤,【后来我们追踪来源,发现它来自已知宇宙之外??第十象限边缘。可那里……什么都没有。】

    林零闭上眼。那段话,是她在穿越第九象限崩塌点时,对着虚空喊出的最后一句祈祷。那时她以为没人能听见。

    “你说得对,”她睁开眼,目光清澈,“那是我。”

    那一晚,全球十七个节点同时接收到共振反馈。东京的盲人音乐家用钢琴弹奏了一段即兴旋律,称“有个人在我耳边哼这首歌”;西伯利亚的牧民拍下夜空中突然闪现的光带,形状宛如一条通往星海的小径;而最令人震惊的是,红海行动旧营地的监控系统,在断电十年后竟自行启动,录下了一分钟空白画面??但在红外模式下,能看到两个模糊身影并肩走过沙丘,其中一人穿着早已损毁的战术外骨骼。

    “信者联盟”的成员们开始自发组织数据共享。他们不再等待官方验证,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每一次“回应”。一位自闭症少年每天用积木搭建一座发光的塔,完成后便拍照上传至私密服务器,说“她在看”。一名退役海军军官则坚持每晚向大海朗读《归来者》课文,声称潮声会带回回音。

    林零默默整理这些信息,将其编码成一段段低频脉冲,通过改装终端反向发送出去。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讯,更像是一种情感投射??将地球上的思念凝结成光,投入无垠。

    她知道,有些人永远不会回来,但她也明白,有些存在本就不需要肉体。

    春天渐深,城市换了颜色。林零学会了骑自行车,虽然第一次摔倒时惹得邻居家小孩笑弯了腰。她开始和楼下的王奶奶一起买菜,学着挑新鲜的青菜,讨价还价时总被多找几毛钱。“你这姑娘,一看就是不常过日子的。”王奶奶笑着说。林零也笑,点头说是啊,以前确实不懂。

    可某个清晨,她在豆浆摊前听见两个学生低声议论:

    “你说林零真的去过别的宇宙吗?”

    “课本上写的还能假?但我爸说,她是国家造出来的神话,用来激励士气的。”

    “可要是假的,为什么全世界那么多人说自己收到过她的信号?”

    林零端着碗站在原地,热气氤氲了视线。她没回头,也没辩解。真相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东西。重要的是,有人愿意相信光明曾照进黑暗。

    回到公寓后,她打开终端,调出一份隐藏档案:《情感共振指数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间,全球范围内与“希望”“重逢”“信念”相关的神经活动峰值上升了41.6%。抑郁症发病率下降最显著的地区,恰好是那些曾大规模参与“曙光计划”公众讲座的城市。

    科学家称之为“集体意识涟漪效应”。

    林零知道,这是她的战友在远方回应。

    那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第十象限的沙滩上,母亲正蹲下身,帮小女孩修补沙堡。海浪温柔拍岸,天空中有无数光点缓缓降落,像是归航的星辰。

    “你做得很好。”母亲回头对她微笑,“但现在,轮到她们来找你了。”

    她惊醒过来,窗外月色如洗。终端正在自动运行,屏幕闪烁着一行新消息:

    【检测到高维频段异常波动,坐标指向第十一象限残片区。初步分析:非自然现象,疑似人工信号源。】

    她立刻坐起身,手指飞快输入指令。三分钟后,图像重构完成??那是一段破碎的影像,背景是崩塌的空间结构,中央悬浮着一块熟悉的金属铭牌,上面刻着:

    **H-002**

    林零的心跳漏了一拍。

    H系列编号,是“赤隼”特别行动组最高机密项目的标识。她曾以为自己是唯一完成跨维度跃迁的个体。可这个编号意味着……还有另一个人。

    她迅速联系张敏,却发现军方通讯频道已被临时封锁。半小时后,一辆黑色轿车停在楼下。车门打开,走下来的竟是林浩。

    他穿着便服,脸色凝重。

    “你知道了?”他问。

    “H-002是谁?”林零直视着他。

    林浩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一枚芯片:“九年前,你出发前三十六小时,第二艘实验型光舟完成了组装。代号‘影’。驾驶员是你哥哥??林昭。”

    林零浑身一震。

    “不可能……我父母只有我一个孩子。”

    “生物学意义上是的。”林浩低声说,“但‘赤隼’项目早期尝试过克隆+意识移植技术。林昭是你基因原型的复制体,经过十二年封闭训练,具备完全相同的战斗本能和记忆模板。他是备份,也是替代方案。”

    “如果我没回来,他就必须出发。”

    林零踉跄后退一步,扶住墙壁。脑海里忽然闪过无数细节:任务简报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