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990、坐困愁城  明末钢铁大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最新网址:m.bayizww.com扬吉尔汗直到三天后逃回了阿拉木图城,整个人都是蒙的。

    他根本没搞清楚眼看着大队人马,冲破了准噶尔人的驼城。明明已经是胜利在望了。擒拿和多和沁就在眼前了。突然就遭到更加猛烈的火枪袭击导致溃败。

    之前的战斗中,哈萨克的勇士们顶着骆驼炮和火绳枪击溃了他们。

    巴图尔珲台吉黔驴技穷,不得已派出了自己的亲兵,最后的五千甲兵。

    然后,扬吉尔汗的一万五千大军淹没了他们。五千甲兵大溃败。

    扬吉尔汗的步兵冲了进去。

    按说这个时候,准噶尔人已经没有抵抗的力量了,怎么突然再度出现了火枪手,他们不是溃败了吗。

    其实也不怪扬吉尔汗不理解,这个时代,前后几个阵列交替掩护的战术,还是欧洲的先进战术。他们哈萨克人根本不会这个战术。

    他们的火枪手要是崩了,就是真的崩了,会直接脱离战场,自行逃散。军官们能在后方收拢多少算多少。

    这个时代当兵都是靠强迫的。不敢不去当兵,否则会被处死。

    也就是说,他们的官兵和汗国的关系,都是靠人身关系强迫组成的军队。而大明靠营兵。营兵则都是募兵,雇佣兵。当兵是拿钱的。也就是朝廷和募兵是财产关系。

    这种人身关系组成的军队,特别怕溃败。

    因为混乱之下,军官失去了监控能力,当兵的第一想法就是开小差,当逃兵。

    他们不认为大汗和准噶尔人的战争,关自己何事。他们只想苟全性命。只要监督稍一松懈,就想机会逃跑。

    这个逼班是上的够够的了。老子早不想伺候了,早想跑了。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打仗,必须要搞军阵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他们逃走。只有把人锁死在军阵里面,层层监督,才能强迫他们为生存拼命向前格斗求生。

    阿拉木图的城门大开,吊桥放下。希利尔带着扬吉尔汗和卫队奔驰着,冲进了城内。

    阿拉木图是西伊犁的中心城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伊犁河谷在地形上,北、东、南三面环山。

    北面有西北——东南走向的科古尔琴山、婆罗科努山。

    南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哈尔克他乌山和那拉提山。

    中部还有乌孙山、阿吾拉勒山等。横亘的山脉构成“三山夹两谷”的地貌轮廓。

    之所以我们的地图上看不明白这个情况,是因为今日的伊犁河谷我们在清末,已经丢失了大半。只有东部5.4万平方公里在我们手里。现在的首府是伊宁市。

    伊犁河谷在华夏的地图之上,是以伊犁城为中心的一大片河谷地区,这块地区是整个新疆最为水草丰茂的地带,而且面积相当广大,整个有12万平方公里左右。

    在明末这个时期,足以在农业时代养活上百万人口。

    这也是准噶尔人强大起来的根本原因。他们有一块西域最好的牧地之一。

    除了伊犁河谷,西域最好的地方,就是南边的费尔干纳盆地了。安集延是中亚的真正中心。

    西域这个地方,不看地域广大,那没有用。因为全是荒漠,再大也养不了多少人。而是看有限的几块绿洲在谁的手里。

    伊犁河谷到了现代社会之后,有了化肥、农药和高产种子。那至少能够养活数千万人,因为这里的重要性和土地情况丰美,所以在中国古代一直都是被叫做塞上江南。

    哈萨克汗国虽然地域广大。小玉兹甚至包含乌拉尔河下游两岸,领土都包含欧洲的部分地域。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

    他们的领地加起来,也不如一个伊犁河谷的十二万平方公里富饶。

    这个面积比南棒子国还大呢。全是受大西洋丰沛水汽滋养的,适合农耕的好地方。

    近代丢失大半个伊犁河谷,是我们永远的痛。

    我们失去的不是一般的土地,而是中亚、西域的重心。

    炮哥曾经敏锐的指出,“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这句话出自1902年他与章太炎的谈话,并被记录在《訄言》一书中。

    大头哥虽然缺乏战略眼光,但是他也十分重视伊犁。

    就是因为伊犁河谷丢失了大半,导致伊犁城变成了边境之城。清朝后期不得不把新疆的治所,从伊犁将军驻守伊犁城,搬迁去了迪化城,也就是乌鲁木齐。

    阿拉木图就在伊犁河谷的西段中心位置上。可以说,伊宁城是河谷东部的重心。而阿拉木图城就是西部的重心。

    惨败的扬吉尔汗,逃进了阿拉木图城。

    这是他们大军气势汹汹而来的时候,巴图尔珲台吉主动放弃的城池。

    他那时候就决定诱敌深入,在东部击溃他们。

    刚开战就拿下半个伊犁,让扬吉尔汗严重的轻敌了。

    他们没有意识到,不是准噶尔人打不过他们,而是人家主动放弃的西部半个伊犁河谷。目的是把他们引诱到有利地形后,再打击他们。

    这个战场其实是个预设战场。对准噶尔人有利的战场。

    就像杨凡在镜泊湖击溃阿敏时一样,大踏步的撤退,根本目的是把敌人引入对自己一方有利的战场之中,再打败他们。

    这一次,哈萨克人三个玉兹,已经倾巢而出了,一旦战败,他们没有援兵。能来的都动员来了。

    所以,不可能有从哈萨克来的援兵了。

    哈萨克汗国的后方,现在是十分空虚了。

    到了这个时候,扬吉尔汗才着急了起来。

    他这般竭泽而渔的征兵,一旦失败,后果十分严重。毛子国一直对他们虎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