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88章 上不上市  逆袭1988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王林高薪聘请了十个被社会确定了地位的智者,组成了爱秀集团的智囊团。
    
    很多高层都对此表示费解,十个人的年薪,加在一起高达400万呢!
    
    400万,相当于许多小企业一年的利润。
    
    除了财大气粗的爱秀集团,国内还鲜有企业敢做出这样的壮举。
    
    在邓大宝等人看来,这些人虽然有着专家、学者、教授之类的头衔,但并没有企业管理的实际能力,也没有相关的经验,高薪请这些人来,完全是在浪费工资。
    
    公司里也有智者,像棉铃,她就看出了王林此举的用意。
    
    棉铃明白,王林请这些人来,一来是看中他们的学识,二来是看中他们的人脉。
    
    这些人的人脉、学生,都在社会各个重要岗位上工作。
    
    像周汉民和钱颖就十分交好。
    
    王林请了这些人,等于得到了这些人背后的人脉圈子。
    
    爱秀集团需要智囊团分析形势时,这些人都可以从各自的圈子得到内部信息。
    
    有时候,一个有用的信息,王林只要提前知晓,就可以化为商机,大赚一笔。
    
    王林正是知道这些人的用处所在,所以才不惜重金聘请。
    
    当天上午,王林率公司高管们,和十位智囊团成员见面。
    
    智囊团最需要的是三种人才。
    
    第一种是重构者。
    
    重构者指的是那些非常善于发现新机会的人。这些人通常有敏锐的商业嗅觉,能够发现行业变化时刻产生的机遇,也能够注意到那些本来不被重视的边缘机会。
    
    重构者可以说是领导者的天线和触角,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者随时关注到行业的变化和发展。
    
    但是,重构者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虽然他们很敏锐,但往往缺乏系统性,逻辑可能不够缜密,对重复性的日常事务也很容易感到厌倦。
    
    第二种是阐释者。
    
    阐释者的特长是,能够把新想法转变成可以实施的企业日常活动。阐释者往往很重视流程,他们会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评估新想法的可行性。跟重构者的特点相反,阐释者往往非常有系统性,非常实干。
    
    第三种是保护者。
    
    保护者在一个公司内部的功能,正如它的名称所表达的,是保护和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保护者通常是公司内部的保守主义者,他们会对过多的变化持一种怀疑态度。他们更倾向采取让公司平稳发展的措施。他们善于改良公司已有的流程,并且对公司现有的核心业务提出支持。
    
    保护者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如果变化势在必行,接受了变化的保护者,有能力把重构者的新观点,迅速普及到整个公司。因为他们往往代表着公司内部最大多数人的想法。如果公司内缺乏保护者,或者保护者拒绝接受新想法,新想法常常很难传到公司的基层。
    
    以上就是企业智囊团应该包括的三种角色。这三种角色分别是,有创新精神的重构者、实干的阐释者、以及偏向保守的保护者。
    
    因此,王林在选择这十个人的时候,也是有倾向的。
    
    其中三个人的思想偏激进,有创新精神,另外三个人具有实干精神,其余的四个人则偏向保守。
    
    企业的发展,当然是要稳中求升,而不是一味求变。
    
    智囊团的人数为十个,是双数而不是单数。
    
    双数,在遇到问题,需要举手表决的时候,很难分出胜负。
    
    这样一来,王林的一票就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智囊团的作用,本就是为企业出谋划策,也是保驾护航的。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