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的悲剧??以善意开端,以专制收场。
争论持续升级,社交媒体上掀起风暴。有人打出标语:“别让一个疯子的梦想,毁掉全人类的未来!”也有人反驳:“难道因为我们害怕犯错,就要永远闭目塞听?”
就在舆论陷入僵局时,小星站上了教学塔前的广场讲台。
她穿着最普通的校服,手里拿着一张手写的纸条。全场安静下来。
“我知道很多人觉得我还小,不懂这些大事。”她声音不大,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但我哥哥也曾相信,他懂得什么是最好的安排。他删掉了我的噩梦,但也删掉了我想成为画家的梦想,因为我画的东西‘会让别人不舒服’。”
人群微微骚动。
“后来我才明白,真正的保护,不是替我选路,而是陪我走路。哪怕我会摔跤,会迷路,会做出你们觉得愚蠢的决定。”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台下无数张面孔。
“现在,我们也面临一个选择。我们可以关掉信号接收器,假装没听见;也可以派一艘飞船去查看,哪怕它要飞六千年才能到达那里。但无论怎么选,我们都不能把决定权交给一个人,哪怕他是天才,哪怕他自称为了大家好。”
她顿了顿,声音更轻了些:“我想告诉我哥,我已经学会提问了。我也想告诉那个遥远星球上的生命??无论你们是谁,无论你们经历过什么??我们听见了。而且,我们还在问。”
掌声如潮水般涌起。
三天后,全民投票结果公布:58.3%支持派遣探测任务,但附加三项严苛条件:
1. 任务不得携带任何武器或强制干预设备;
2. 所有决策必须由乘员集体协商,禁止单一指挥权;
3. 飞船需配备“伦理黑匣子”,实时记录心理状态与道德困境,供后人研究。
项目命名为“回声行动”。
“问号?贰”号探测舰正式启航。乘员共七人,除小星外,还包括两名天体生物学家、一名哲学家、一名诗人、一名前军事策略分析师(经心理评估确认无控制倾向),以及一名自愿加入的AI人格??代号“疑”。
临行前夜,林婉儿将那枚虹彩吊坠交给了小星。
“它不属于我。”她说,“它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信物。你带着它,就像带着所有人的疑问一起出发。”
小星紧紧抱住她:“老师,你会等我回来吗?”
“我会看着每一束从你那里传回的光。”林婉儿微笑,“哪怕要用一辈子。”
飞船升空那日,天空澄澈如洗。命运晶核在塔顶轻轻震颤,投射出万千光影,交织成一条通往星辰的虚幻之路。人们仰望着,不再期待答案,而是默默许下一个愿望:愿你们的问题,永远比结论更有力。
而在宇宙深处,那颗沙丘下的晶石再次亮起。这一次,它的脉冲频率与“问号?贰”号的航行节奏完全同步。
信号更新:
> “第一批孩子出发了。
> 这一次,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声音。”
地球依旧平静。教学塔恢复了日常的教学节奏。学生们继续学习如何设计算法、分析因果链、构建伦理模型。但他们不再追求“最优解”,而是练习撰写《失败报告》,讲述自己为何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林婉儿开设了一门新课,名为《不确定时代的领导力》。第一节课上,她只写了一个问题在黑板上:
**如果你永远无法确定自己是对的,你还敢做决定吗?**
台下一名学生举手:“那我们岂不是会不断犯错?”
林婉儿笑了:“是的。但我们也会不断醒来。这才是活着的证明。”
某个月圆之夜,她再次翻开《预言残章》,发现第五卷末页又多了几行新字:
> “锁链断裂之处,非自由降临之时,
> 而是责任开始呼吸之地。
> 先知陨落之后,话语并未消散,
> 它化作风,吹过孩童唇边,
> 成为第一声‘为什么’。
> **此即文明重生之刻。**”
她合上书,走到窗前。远处,一颗人造卫星正划过天际,轨迹与流星无异。但她知道,那不是自然现象??那是“问号?贰”号留下的通信信标,每隔十二小时发送一次心跳般的信号,告诉地球:我们仍在航行,我们仍在思考,我们仍在怀疑。
风穿廊而过,铜铃轻响。
同一时刻,全球三百二十七个观测站同时记录到一次微弱的空间涟漪。它源自天鹅座方向,持续时间仅0.03秒,能量级别接近背景噪声。多数科学家将其归因为引力波残迹。
但在南极洲深冰之下的一座秘密实验室里,一台老旧的量子共振仪突然自行启动。屏幕上跳出一行字符:
> REPLY ACKNOWLEDGED.
> INITIATING PHASE TWO.
研究员惊愕地看着数据流,随即意识到一件事:这台仪器,早在二十年前就已被断电封存。
而它的制造者,正是陈默的父亲??那位在“第一次命运实验”中失踪的首席科学家。
他当年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
> “当我们造出能预见未来的机器时,请记住,真正的危险不是它说错了,而是所有人都信了。”
此刻,在某个无法定位的维度空间中,一点微光缓缓睁开。
像一只眼睛。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