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美国参战(2)  紫罗兰与自由法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这一通折腾收效显著,自由法国终于充分曝光到美国民众的视线中了。自由法国驻美代表团上下自然振奋不已,奥其尔巴特还想利用民众的喜好,发动民意促使美国接纳自由法国。

    不过德内尔却赶紧制止了自己的这位搭档,政治不同于商业,无论何时,都要谨记做事不能太过分,特别是在面对潜在盟友的时候。裹挟民意冲击政府在任何国家都是大忌,即使是在民主国家中也不例外,更何况民主这一政治模式确实存在着滑向民粹主义的危险。

    去年他在英国这么玩,只是因为英国佬先把事做绝了而已。现在美国人既没有隔绝自由法国驻美代表团的通讯,也没有限制代表们的人身自由,甚至还允许自由法国开展宣传——这充分体现出了美国拥有远胜英国的政治气度,既然如此,自由法国犯不上行事过于激烈,平白见恶于白宫。

    毕竟说到底,目前的法美关系只是发展不如预期,而非趋于恶化。无论如何,法国已经从美国获得了武器租借许可,这使得卡登花园采购装备可以绕过英国人,直接跟美国佬打交道。

    而白宫这些日子也享受到了法国人文化影响力的好处,在自己的宣传部门一时间难堪大任的情况下,如今美国战争宣传工作几乎被“法国旅美文艺社”一力担承,法国人的宣传手段对美国征兵帮助很大。

    总的来说,德内尔对未来法美关系的发展持乐观态度:“这是由现实因素决定的。美军不登陆欧洲大陆,就不可能打败辣脆德国,而登陆欧洲大陆,无论是从地中海还是从大西洋,都不可能绕过法国。无论美国如何“眷恋”与维希法国的关系,它都免不了要与之敌对,更何况,难道维希法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吗?”

    宗主国德国都对美宣战了,一个傀儡怎么可能置身事外?

    见代表团的同事们还有些不安,德内尔又说了:“我们退一万步讲,就算,就算美国一直拒绝同我们接触,坚持要像对待战败国一样对待法兰西,那么试问战后谁能在欧洲制衡德国?”

    英国肯定做不到,它要能做得到,也就不必费尽心思做什么“离岸平衡手”了。除了苏联和法国,美国还能指望谁?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

    至于依靠苏联制衡德国,德内尔只觉得那是天方夜谭。即使华尔街的大亨能够摒弃前嫌,同布尔什维克党员把酒言欢,海权国与陆权国迥异的利益诉求也必将导致美苏关系破裂。

    不信且看《维也纳和约》后的国际秩序,彼时英国同俄国的差异可比今日美国同苏联的差距小得多,两家不照样分道扬镳,并最终因巴尔干问题爆发战争?

    “战后美国如果要制衡德国,必须依仗法国,其余各国都不足恃。”

    奥其尔巴特不懂这些国际局势,他还是有些不明白:“那如果美国选择用德国制衡苏联呢?”

    “那我们就再来一次法俄同盟。”德内尔自信地回答道,“我相信美国不会愿意看到这一幕的。”

    局势的发展果然如德内尔所料,平安夜那天,德内尔收到了老战友格斯·杜瓦的邀请,希望他能与自己的家人共度圣诞,并嘱咐点播一番即将参军的小杜瓦。

    老杜瓦与德内尔交情不浅,这次宴会又是家宴,正适合缓解美国与自由法国之间僵硬的关系。

    果不其然,老杜瓦家里不仅有他一个客人,正在华盛顿出差的艾森豪威尔自称无处可去,便“一时兴起”也应邀前来。面对这种“巧合”,德内尔内心颇为愉快,自然不可能挑明。

    受德内尔文章的影响,小杜瓦如今成为了一名炮兵学员,正在进行初训。由于炮校地点就在费城,他还能回家过个圣诞。

    老杜瓦显然是为儿子的选择感到满意,虽然“战场上人人都不安全”,但“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不安全”,小杜瓦选择当炮兵,总比当步兵和坦克兵要好,更胜过去当伞兵。

    “现在伞兵招人倒是非常顺利。”艾森豪威尔插话吐槽,“他们津贴确实高,伞兵列兵薪水几乎是步兵列兵的两倍,到中尉的薪水就是步兵的三倍,都快赶上飞行员了。(英语)”

    “有命挣钱也得有命花钱,伞兵可是真个玩命的行当。(英语)”老杜瓦随即感慨。

    德内尔也出声应和:“其他兵种哪有一出战就往敌人包围圈里钻的。(英语)”

    三个老兵对小杜瓦聊了一会战争的经验,便打发他陪伴自己的母亲去了。壁炉旁只剩下了三个“老家伙”,终于可以谈些正事了。

    最终是老杜瓦先代表美国官方表了态:“我们现在承认自由法国确实有困难,让,因为美国在维希方面仍然有相当多的利益牵扯,需要一段时间处理。(英语)”

    “贵国的担忧合情合理,相信戴高乐将军会理解的。(英语)”

    德内尔一开口就搬出了戴高乐,防止美国人挑拨离间的意思实在明显不过。老杜瓦和艾森豪威尔立刻对视一眼,打消了再提协助德内尔自立这种自讨没趣的话语的念头。

    艾森豪威尔接着说道:“我国暂时不能与贵邦建立官方的正式关系,但美军非常期待将来与法军并肩作战,而且那一天并不会太遥远。(英语)”

    德内尔波澜不惊地点头:“如此最好。(英语)”

    他相信艾森豪威尔亲自前来不可能只是说这么些不痛不痒的话。

    “美国的战略还是先欧后亚,先与欧洲盟国消灭希特勒,再倾斜资源干掉日本人。”艾森豪威尔停顿了一下,接着便道出了一个颇令德内尔振奋的消息,“在欧洲方向,我们认为现在应该首先配合英联军稳固北非,其中少不了自由法国的协助,因为我们打算明年解放突尼斯与阿尔及尔。(英语)”

    “阿尔及尔是法国本土省,突尼斯也是法军重镇,美军但有需求,自由法国一定竭力相助。(英语)”

    “在阿尔及尔和突尼斯的行动目前只有情报需求,当下北非的重中之重还是稳住埃及的阵势。如果英军难以防御,我们也只能先派兵去埃及。(英语)”

    “苏伊士运河的战略价值远超阿尔及尔,确实不容有失。虽然英军兵力和装备均占优势,但埃及战事走向如何,目前尚且难以下定论。(英语)”

    提起陆军的事,艾森豪威尔便提起了兴趣:“在你的眼中,让,英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英语)”

    德内尔斟酌了一番用词,然后回答道:“非常不容乐观,受限于站前的规模和英国一直以来对陆军的轻视,英国陆军的兵员素质和士气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英语)”

    “他们军官专业程度呢?(英语)”

    德内尔在心里吐槽:跟有些英军将领相比,自己这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