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522章  锦绣农女种田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灶房里,刘氏系着围裙站在崭新的锅台后面,面前放着一只深口大瓦盆,瓦盆里正在揉一团糯米面。
    旁边放着两碗水,一碗是冷水,还有一碗是热水,冷热水交替掺和揉面,揉成的面团在瓦盆里摔摔打打,力求达到光滑柔腻。
    与此同时,刘氏还在跟旁边的孙氏着话,孙氏也卷起了双手,站在一旁不时指点几句。
    在孙氏的指导下,刘氏揉的面团那是越来越好。
    以至于刘氏都忍不住夸赞孙氏:“三嫂,你可真是个好师傅,连我这样的笨徒弟都能教上道。”
    孙氏笑着:“你不笨,一教就会呢!”
    “不不不,我笨,我从前怎么都不会揉,要么太干巴,要么就稀里哗啦,三嫂你这指点两下,瞧瞧,揉得这么好!”
    “呵呵,到底还是四弟妹你脑瓜好使,一点就会。”
    “哎呀,我这刚进门,就听到你们妯娌俩互夸。”杨若晴调笑着进了灶房,一眼看穿局面。
    原来四房的烟囱冒烟,是因为刘氏接到孙氏送来的糯米粉后,已经迫不及待要揉面团来做糯米圆子吃了。
    孙氏呢,作为一个有着赠送者情怀的人,对于刘氏的行为当然是乐意看到,所以也留在这里手把手的教,力求让自己磨的糯米粉,能够在刘氏的手下做出最完美的圆子来,实现终极情绪价值。
    “晴儿莫走,等锅热就贴圆子,待会尝尝四婶的手艺!”
    刘氏卷起袖子,招呼着杨若晴,看样子是准备要大干一场了。
    “好啊!”杨若晴欣然应允,“四婶,你和我娘先贴圆子,我去你们屋子参观参观。”
    “去吧,随便看,随便瞧。”
    刘氏大手一挥,看来对这几间屋子是非常的自信。
    杨若晴又朝孙氏那点了下头,转身离开了灶房。
    她先是去参观了隔壁的堂屋,堂屋里挨着中间的墙壁摆着长条桌,条桌上方挂着中堂,中堂上画的是老寿星的图像,两边有对联。
    长条桌上面摆着一对红烛,红烛是熄灭的状态,红烛中间还有神龛,神龛里供奉的是观音娘娘,神龛前摆着三碟供品。
    奇怪,这次神龛前摆的供品,我四婶竟然能坚持不偷吃?
    然后便是庄户人家的基本家具摆设,八仙桌,配套的凳子和茶壶茶碗,整体下来,东西不多,但是都各就各位,很整齐。
    隔壁是杨华明和刘氏的厢房,这次的设计跟以往有了一点变化,以往是几间屋子的门都是单独的对着东面,就像是90年代的机关家属宿舍,一间挨着一间。
    但是这回,除了灶房门是单独开,另外三间,都是从堂屋的正门进去,右边墙壁开了个门洞,门洞进去后是一个四五平米大的前座套间,套间后面的大半截屋子是杨华明和刘氏睡觉的地方,床,两只四脚落地的衣柜,洗脸架,一套洗脸盆桶,床头还有刘氏的梳妆台。
    套间里摆了一张桌子,旁边放了一些简单的杂物,套间的右边墙壁依旧开了个门洞,门洞进去,便是西屋的第四间,也是专门留给四房几个闺女回娘家的时候落脚的地方。
    这第四间屋子,杨若晴也探了个头看了几眼。
    因为是落脚的屋子,所以重点突出一个睡觉的问题。
    于是这屋里搭了一个通铺,通铺对面是一张桌子,两条长高凳,墙角还挂了一面帘布,帘布后面八成是放尿桶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通铺估摸着能睡下七八个人……
    看完这一切,杨若晴都忍不住啧啧称奇。
    这设计,据是四叔跟李老二那里沟通了好一番,表达了自己盖这屋子咬追求的实用价值之后,李老二为他们量身设计的。
    还别,真的好实用啊!
    比如这趟菊儿和三丫头还有春霞她们回来,六个人都是住在老宅这里,根本就不需要去村口的新宅那里落脚。
    “晴儿,糯米圆子好了,过来吃啊!”
    刘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杨若晴转身,发现刘氏已经找寻着进了套间。
    看到杨若晴站在通铺这里打量,刘氏双手在围裙上搓了几下,笑着:“咋样?这屋子是零儿,住着还是挺实在的,你呢?”
    杨若晴由衷点头,“麻雀虽五脏俱全,这屋子平时四婶和四叔两人住的自在,逢年过节菊儿他们回来,也有容纳的能力,很是不错!”
    得到杨若晴的肯定,刘氏很是得意,笑得五官乱飞。
    她也顾不上手上还沾着油,上去就拍着通铺上折叠整齐的被褥,:“前几日菊儿和三丫头都是住这呢,夜里几个孩子唧唧咋咋,可热闹了!”
    “再往后,等荷儿生了娃,到时候她们姊妹仨带着娃们回来,都住得下!”
    通铺就是这样好!
    杨若晴也很喜欢通铺,但是,这屋子吧,在设计上还是有些瑕疵。
    那就是,既然这边做的是通铺,还是用土炕的那种,那么,这间屋子和灶房的距离当初就该挨近,而不是中间隔着两间屋子,十万八千里。
    挨着灶房的好处就是,将中间打通,灶房生火,这炕能跟着烧暖和。
    很多年前骆风棠的娘拓跋娴住在骆家的时候,她那院的设计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拓跋娴离开了这里,回了属于她的地方,那院就没有人住,再后面骆宝宝长大了些,她搬进去住去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