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1章:热情服务锦衣卫,多项套餐任选择。  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可如今经过这一提,在想着昨天公布的诏书,众人觉得可能真的因为这件事。

    “不至于吧!”

    一个儿子被抓进去的官员皱了皱眉。

    “我家那个小子我管的严,手上也顶多几百两银子。这点钱拿去买宝钞,撑死了也就数千贯而已。”

    “除去他们收购的价格,这一轮下来,也顶多赚个数百两银子,皇上不至于为了这数百两银子就要砍人吧!”

    听到这官员的分析,很多人都赞同的点了点头,觉得这官员说的非常有道理。

    但也有人冷笑的连连摇头。

    “你们呀,想的太简单了!”

    众人看向了冷笑的那人。

    “如果只有第一个诏令,咱们家的小崽子们赚点钱,皇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毕竟这是他们自己的眼光,老百姓也愿意换更保值的银子,你情我愿的事情,朝廷也无法说。”

    “但你们别忘了,再诏令之后,皇上又追加了一条严令。民间组织和个人禁止用银钱购换宝钞,并且又重申了一下太祖皇帝的禁银令!”

    “有了后面这一条追加的命令,咱们家里的那帮小崽子们就属于违抗皇命,触犯朝廷律法了!”

    “毕竟皇上已经警告过了,再不听劝,那就是驳了皇上的面子了!”

    最后官员看了看左右,压低声音对着周围的几个人道。

    “买卖宝钞的事情是小,驳了皇上的面子才是大事。”

    众人这下子彻底的想明白了。

    “这下难办了,皇上要是生起气来,就算不全部杀了,也会抓几个典型杀鸡儆猴。这要是运气不好了,说不准咱们家的小崽子就会被拉去砍头!”

    一个官员着急的都要哭了。

    他家可就这一个独丁,上面两个哥哥生的都是闺女,家里的老娘可是把这个唯一的孙子宠上天了。

    昨天晚上得知孙子被锦衣卫带走了,整家子人也是跟哭天抹泪。

    老太太更是直言,让他一定要把孙子救回来,如果孙子出了半点问题,老太太就立刻服毒自尽,跟着孙子一起走。

    “其实这件事啊,主要原因不在皇上那边,而是在太孙殿下那里。”

    在众人再次陷入发愁的时候,一个家里子侄没有参与这件事的官员站了出来。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其他官员为自己的孩子担心,思维陷入了混乱,一时半会儿走不出这个迷局,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而他从头听到尾,再加上家里人没有人犯事儿,简单想了一下,就发现这件事,其实主要的策划者是皇太孙。

    现在满朝文武谁不知道,老爷子现在一心扑在打仗上,想着打下一个有史以来汉家第一的国土,来掩盖他造反起家,夺侄子皇位的那点污点,朝中的政务几乎全部交给了太子。

    自打东宫地位稳固后,在重要决策方面,这两年皇上也懒得动脑子了。

    看看朝廷这几年执行的各种计划,几乎都是出自皇太孙的谋划。

    新学,海外殖民,还有最近兵部正在筹划的全国军队整编的事情,哪一个不是出自于皇太孙。

    现在明面上老爷子还是皇上,其实众人心里都清楚,现在掌管大明这艘战船方向动力的,是东宫那位胖太子,和见谁都非常和善的皇太孙。

    宝钞增值和后来新币开发的事,很多人都猜测,明面上是夏原吉主办的,其实背后的策划人,是那位太孙殿下。

    皇上现在正在北边打仗,满心似的都是扩大领土,而且老朱家的人绝大部分对经济都不太了解,这件事肯定是全权交给了,对做生意经济方面非常擅长的皇太孙。

    也就是说,只要皇太孙松口,被锦衣卫带走的那些公子哥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就翻了篇。

    想到此,很多人眼睛一亮,心里开始琢磨了起来。

    奉天门的大门缓缓打开,心中揣着各种心思的文武百官们,按照品级的高低排队进入了大殿。

    进入殿中,众人习惯性的就要向太子行礼问安。

    可等他们抬头,却看到了在太子对面偏下的台阶上,坐着应该在北平养伤的皇太孙。

    这下原本心中有些猜测的文武百官,更加肯定了宝钞这件事,是皇太孙一手策划的。

    不然作为太孙殿下,不可能不顾伤情赶回金陵主持大局。

    这件事牵连的人实在太多了,太子爷又是一个心善的人,只要不是影响国家局势的问题,太子爷都很好说话。

    但偏偏这件事是以老爷子的名义下达的圣旨,太子爷就算是有心想放过众人,也不敢擅自做决定。

    太子爷放不了人,下面的人肯定无心政事,朝廷办事效率肯定会有影响。

    如今北方还在打仗,朝廷这边办事效率下降了,肯定会影响到北边。

    所以能管住事儿,能替老爷子做决定的皇太孙回来了。

    按照规矩行礼问安后,文武百官站立两旁,等待着今天要商量的事情。

    古代朝廷开朝会,除了突发事件外,大部分都是奏章汇报的事情,掌权者无法一个人决定,就拿出来跟大家商量。

    像电视上演的那样一件一件的汇报,然后大家当场解决的情况,其实是根本不会发生的。

    按照明朝朝廷做事程序。

    各地方的奏章会先送到内阁,内阁会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分配给各个衙门。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